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仙桃网站>文化传统
“点麦成金”的仙桃民间工艺大师
2018-01-21 10:55:38   来源:仙桃日报   分享:
0

074541v1a1j77nhz4txh7p.jpg

  初次见他,是在今年四月的仙桃工匠颁奖典礼上,他的作品令人折服。在麦秆画创作上,他是佼佼者,他创作的《教子图》《御园春晓》《乾隆八骏》等麦秆画分别在省级和国家级美术作品大赛中摘金夺银,声名远扬。他是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仙桃麦秆画第七代传人——邓小军。 

  走过城市繁华,穿过林阴小道,7月25日,记者来到三伏潭镇邓小军麦秆画工作室。连日跑市场,邓小军的皮肤晒得黝黑,与四月份西装革履现身舞台判若两人。从“养在深闺无人识”到走出国门,从作坊式生产到产业化经营转变,邓氏麦秆画历经沧桑,历久弥新,这中间过程如何?且听邓小军一一道来。 

  记者:邓老师,首先祝贺你的最新作品《贵妃醉酒》在新西兰展出成功,这幅作品你是如何完成的?除了新西兰,你的作品还远销德、法、韩等国家,近期有什么工作计划? 

  邓小军:春节过后,我开始着手《贵妃醉酒》的创作,这幅作品历时两个月完成,采用了浮雕和国画的渲染技法。今年五月,我带着它去新西兰参展,赢得一致好评。七月份以来,天气太炎热,室内工作,温度掌握不好,麦秆画的制作不好开展,我们工作室暂时停止了创作,预计月底,工作室再恢复正常工作。下个月,我将带着我的作品去哈萨克斯坦参展。 

  记者:“当一位麦秆画画家”是你从小的梦想,拥有这个梦想,想必跟你的家庭环境、父亲邓友谱的日常创作息息相关,父亲的创作对你儿时梦想的塑造有什么影响? 

  邓小军:从小,我看着父亲创作麦秆画,看着他把一根根麦秆劈开、压平、黏贴成一幅幅对联或者老式家具上的花纹,我特别着迷。小时候,老师总爱问大家的理想,同学们都说长大要当科学家,我就想当画家。得空时,我会去练一些基础功底——写毛笔字,学习国画,培养审美观念。这些事儿,对同龄人来说可能略显枯燥,但我乐此不疲。 

  记者:1985年,作为一名美术特长生,你以全市最高分成绩考上监利师范,但你却拒绝了这所学校的邀请,选择就读一个普通的高中。高中毕业后,你不顾家人反对,毅然选择了参军,参军的经历,对你日后麦秆画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 

  邓小军:当年考上监利师范,学费要6000元,我深知老爷子创作麦秆画并不盈利,家里没多少积蓄,生活很艰苦,所以我选择了普通高中。那时恰逢高考改革,平时成绩不错的我高考发挥失常,所以毕业后,我选择参军,做了三年的部队文书。当时周六周日部队休息,但不能出营房。部队三年生活,我做烙画做了两年,一有时间就倒腾麦秆画,送给感兴趣的战友。当兵三年,对我人格的塑造作用还是挺大的,它让我更执着,性格更坚毅。 

  记者:据我了解,你并非一开始就从事麦秆画创作这项工作,在34岁前,你与麦秆画并无过多交集,在这之前,你主要从事什么工作?为何想到专职从事麦秆画创作? 

  邓小军:部队转业后,我做起化妆品销售,销售业绩不错,年年排公司前三,从一名普通业务员做到山西分公司经理。当上经理后,我发现我的内心还是割舍不了对麦秆画的那份爱,那是我内心最深处的东西,我想把它当成专职来做。 

  记者:当听说你要放弃风生水起的销售事业,回来重新进行麦秆画创作时,你的父亲邓友谱是怎么想的? 

  邓小军:听说我要回来,他暴跳如雷,非常反对。那时候老爷子从文化站退休,招聘十来人办起了麦秆画厂。因销路不畅,经营惨淡,麦秆画厂一度入不敷出,工钱都发不出来。他知道麦秆画创作这项事业不能盈利,而我还有一大家子人需要养活。他跟我说,做这项工作,非常辛苦,一个月工钱只有600元,我若能接受就做。最终,我的诚心打动了老爷子,他不再反对我学习麦秆画制作。 

  记者:邓友谱老师当时的麦秆画厂在经营方面是什么情形?你进行了哪些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效? 

  邓小军:早在1997年,厂里的经营就很困难了,十几个工人要养活,最高的工资1200元,最低的800元,仓库里堆满了工人的作品,但这些作品都不精。我动用自己的关系网,将朋友们叫来,让他们看这些作品,愿意采购回去的就采购。不到一个月,仓库积压的存货就空了,工人的工资及时发出来。朋友们的解囊相助,能解决一时问题,但解决不了长远问题。看到厂里的状况,我很忧心,我跟老爷子谈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迫于压力,业务经理、采购、两名投资者纷纷退出,厂里最后仅剩十人。以前是怎样我不管,现在,必须做精品。单凭这十人,我在2009年就做出了40万元的业绩。 

  记者:看来你当初的销售事业对仙桃麦秆画走上市场化道路产生了不少影响,为了打开麦秆画市场,你做了不少努力,能跟我们说说吗? 

  邓小军:刚进麦秆画厂做学徒工时,我心里暗想,好的工艺品为什么不能变成商品?将人员配置进行改革后,采购、装裱、包装、制作计划书、做报表,我一个人包揽了。去过多次三伏潭镇政府,我争取到上级的支持政策,镇里对我们的工作相当支持。我的雄心很大,创作室就该是创作室,车间是车间,我希望能把麦秆画进行工厂化经营。虽然现在麦秆画厂已不复存在,但这一直是我的梦想。 

  记者:在探索市场化道路的过程中,你将互联网与传统的麦秆画制作结合起来,正在探索一条电商的道路,具体是怎样的? 

  邓小军:2015年,我有意进行麦秆画电商道路的探索,目前已邀请两位朋友进行网站的建立和维护。做电商,必须和工厂化经营相结合,为有需求的客户定做产品,一举两得。一项事业的成功,少一个环节都不行。 

  记者:在你现在的工作室,麦秆画创作和经营是什么模式? 

  邓小军:我跟老爷子创作的麦秆画,从来不是为了销售,我们的作品都存在仓库里。不销售,没有经济来源,就不能维持创作,所以我们工作室现在的模式,是我跟老爷子创作,我的师兄师姐再将画稿拿去复制创作,在全国销售。 

  记者:制作一幅麦秆画,要经历构图、制作麦秆贴片、过稿、雕刻、烙、粘贴、装裱等多重工艺,那么在平时的麦秆画制作中,你的灵感来自哪儿?如何将他们运用在作品中? 

  邓小军:灵感它不会凭空出现,跟我们的阅历、平时的阅读息息相关。有内涵、有立意的麦秆画才是优秀的麦秆画,这样的作品才是完整的作品。我在制作麦秆画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有构思,有时也会边创作边思考,随时进行修改。 

  记者:对于自己的作品,你有什么要求? 

  邓小军:一个字概括——细,我的作品一定要精细。慢工出细活,当一张图稿放在我面前,我还不能马上创作,这幅作品该如何构图,如何下笔,我得花点时间思考。吃饭、听音乐,我都在构思,想着想着,灵感就来了。我的作品以国画为主,有自己的风格,保留麦秆经过加工后的本色,配以类似国画的装裱、题款、钤印,识货的人一眼就可看出。从设计、创作、包装到销售,我都是一个人完成。我的初衷,就是将一切闲杂事物抛开,静下心来做精品。 

  记者:“仙桃工匠”这个称号授予你,可谓实至名归。麦秆画在传承上,遇到了哪些难题?你做了哪些努力? 

  邓小军:最大的困难还是缺人,我现在只收有一个徒弟,今年26岁,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我对徒弟要求很严格,他必须有素描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无法完成麦秆画制作的第一步——构图,更不用说其它步骤。麦秆画的传承面临人才断层,不少人建议我开设培训班,但我无暇顾及,麦秆画的原材料采购、包装、设计、创作等工作还需要我去做。麦秆画该如何传承,我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与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培养高素质麦秆人才。(文/图记者张曼)


上一篇: 土地资源
下一篇: 花鼓新苗露尖角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