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川市柏杨坝镇三张名片放异彩
水井烟云
栏堰春色
央视记者采访柏杨豆干制作工艺
代代相传的利川灯歌《龙船调》
观音峡
记者秦卫飞通讯员李昌峻
“远涉重洋四海家,犹唱龙船闻豆香。”这是一位利川市柏杨坝籍的新加坡老人李玉堂写给故乡的两句诗,无论身在何处,念念不忘的是那首从小便耳熟能详的《龙船调》;无论家在何方,魂牵梦萦的是炭火烘烤的柏杨豆干。浓浓乡情,在诗歌中流淌,悠悠往事,在记忆里留存。
婉转爬升的《龙船调》
《龙船调》又名灯调、花灯、种瓜调、瓜子仁调,原本是利川柏杨坝、汪营等地逢年过节划采莲船时演唱的民歌。1956年2月,利川文化馆干部周叙卿、黄业威对原词曲和表演形式进行了修改,定名为《龙船调》。1957年3月,利川农民歌手王国胜、张顺堂在参加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时演唱了《龙船调》,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1962年,《龙船调》由著名歌唱家王玉珍演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其制成唱片发行,被收入《湖北民间歌曲集》。1979年,《龙船调》又被收入《中国民歌集》。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数十年来,众多歌唱家将《龙船调》唱遍了世界,唱上了太空,使之成为土家族的音乐文化符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25首世界优秀民歌之一。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把《龙船调》带到了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林肯艺术中心,使之成为响当当的民族文化品牌。
借《龙船调》之名,柏杨坝镇千方百计扩大品牌影响力。“十二五”期间,该镇的寒池蔬菜——“山间缘”白萝卜入选2010年湖北省名牌产品,沈记“好吃婆”的“深山奇食”入选2013年湖北省著名商标,柏杨沈记好吃婆实业开发有限公司“HAOCHIPO”入选2014年湖北省著名商标,旅游品牌“大水井”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电视剧《大水井》、《血誓》及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先后在该镇开拍,以柏杨坝镇梅子水为背景的小说《盐大路》全国发行,柏杨坝镇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活灵活现的大水井
“妹娃要过河哟,哪个来推我嘛……”4月30日,大水井庄园又响起了原汁原味的《龙船调》。当日,数百名游客置身其间,仿佛感到时光倒流,族长、小姐、师爷、丫鬟、家丁从历史深处走来,与人面对面交流。五一期间,大水井每天都有情景表演和利川灯歌表演。景区负责人介绍:“让游人在游览中深入了解大水井,不仅会让他们记住大水井的建筑,还会记住大水井的故事。”
近年来,柏杨坝镇按照“拉开骨架,扩容增质,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龙船古镇”的发展思路,加快集镇建设,先后投资1.3亿元,完成了新区主干道、通道硬化工程,启动了新区集贸市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及110户特色民居建设,完成了公立幼儿园、卫生院住院大楼和响水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建设。大力开展“六城”同创,成功创建省级卫生镇。
行走在栏堰村,犹如走进诗意的江南。蓝天映碧水,绿水绕青山,一排排特色民居掩映在翠绿中,坐落在杨柳依依的小溪旁。栏堰村是利川市为数不多的特色旅游新村,目前改造完成的56户民宿已开始接待游客,日接待能力810人。据介绍,未来,这里还将建设一个养老院和一个儿童乐园。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省级旅游名镇”是柏杨坝镇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又一抓手。据了解,大水井景区开发的龙桥河旅游景区进展顺利,正在紧锣密鼓地创建国家5A级景区;观音峡景区正在进行提档升级;栏堰、沿河、齐跃等一批避暑休闲、娱乐康体生态旅游村以及“大道悟园”现代农业科技园也正在建设中。目前,该镇已完成利奉线民居改造1200户,完成通道绿化281亩,村庄绿化700亩,荒山造林6130亩。栏堰村、水井村被评为“湖北省宜居村庄”,水井村被评为“首届十大荆楚最美乡村提名奖”。
承载乡愁的柏杨豆干
每天凌晨,伴随着磨浆机的“嗡嗡”声,镇上的几十家豆干加工作坊便开始了新一天周而复始的忙碌:磨浆、滤浆、煮浆、游浆,将数千块豆干一块块包扎、压榨后,再一块块地剥离、烘烤、冷却……
“恩施茶叶来凤姜,想吃豆干到柏杨。”自明清以来,柏杨坝集镇就大量生产豆干,被誉为“土家一绝”。柏杨豆干在制作过程中不用石膏,而是用豆浆的“母水”游浆。其独特之处在于,培养老酵水(“母水”)酸碱度要适度,用“母水”反复游浆时,发酵过程要适度,只有达到这个标准,做出来的豆干才具有独特的风味。2011年6月,柏杨豆干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全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植传统,柏杨坝镇农业产业建设如火如荼,粮食、烟叶、蔬菜、畜牧四大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年种植优质水稻3万亩、蔬菜3万亩、烟叶1.2万亩以上,建成35万尾三文鱼养殖场1个。怀山养牛、荣兴肉牛养殖、鼎发牧业、众旺养殖、三力生态养殖、栏堰畜禽养殖等一批畜牧养殖企业蓬勃发展;高仰猕猴桃、友好茶叶、响水李子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态势良好;完成白果湾硫铁矿技改项目、清江源米业精米加工生产线项目。2015年,该镇新增全国生态茶园示范基地1个、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个。“山间缘”白萝卜、沈记“好吃婆”柏杨豆干分别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湖北省著名商标。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柏杨坝镇致力擦亮《龙船调》、大水井、柏杨豆干3张名片,以建设“小康柏杨、美丽柏杨、幸福柏杨、富强柏杨、和谐柏杨”为目标,突出精准扶贫、“六城”同创、项目建设、民生事业、党的建设”五大重点,主动作为,克难攻坚,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
梦里古镇柏杨坝
秦卫飞
有人说,每个人在梦中都有一座古镇。柏杨坝就是我梦里的古镇。
儿时的歌谣,远方的故乡,在这里交织成一幅幅鲜活的画卷。
我钟情于柏杨坝土家文化的积淀,斑驳的老屋、古老的小巷、淳朴的民风,无不显露着历史的痕迹。
聆听《龙船调》,游走大水井,犹如穿越了时空,邂逅了古老,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踩着青石板,寻觅隐藏在某个角落的故事,用现代人的目光丈量岁月的记忆,时而抚摸、时而凝望、时而感叹,终被这奇妙的建筑、精彩的故事深深折服。再吃一口地道的柏杨豆干,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历经沧桑岁月的淘洗,一代又一代柏杨坝人,依然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世俗生活,静静地,任时光流逝,仍守着那份知足与安宁……
如今,老镇正迎来新机遇,柏杨坝镇也焕发出新的风采,一批又一批游客为这个古老的镇子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也让这里的人们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希望。
【柏杨坝镇简介】
柏杨坝镇位于利川市北部,北与重庆市奉节、云阳两县交界,东与恩施市接壤。全镇总人口9万人,下辖57个村,1个居委会,62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78平方公里,是全州国土面积最大的乡镇。该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硫铁矿、石膏矿、无烟煤、锡、钾、磷、硫磺储量大,见天坝的生物礁世界罕见,镇内已探明无烟煤贮量660万吨,萤石20万吨,石膏191亿吨,硫磺2000万吨,生物礁65万立方米。该镇依托资源优势,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以烟叶、水稻、蔬菜、畜牧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被誉为“深山奇食”的柏杨豆干是该镇最响亮的名片之一。
柏杨坝镇文化底蕴深厚,古老而神秘的巴楚文化在这里交融,传统习俗丰富多彩,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民歌之乡”的美誉,曾先后获得“湖北民歌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北省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殊荣。发源于此的民歌《龙船调》传唱全国,享誉海外。
柏杨坝镇的大水井古建筑群落保存完好,规模宏大,技艺精湛;观音峡溪涧纵横、狭长幽深;龙桥河大峡谷神奇险峻,山峦叠翠;拥有“湖北的丽江”之称的栏堰特色旅游新村极富江南韵味;云乡土寨是休闲避暑、养身清肺的绝佳之地。如今,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升温,柏杨坝镇已成为知名休闲避暑胜地和旅游新亮点。
【乡镇荣誉】
●2008年至2014年连续6年3次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2年荣获“湖北省卫生镇”“荆楚诗词之镇”“湖北楹联文化之镇”
●2013年荣获“2012年度全州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先进乡镇”
●2014年荣获“2013年度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2015年,柏杨坝镇农民艺术团被省文化厅命名表彰为“全省百佳社会文艺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