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陈人海:跑一场信仰的马拉松
2018-01-21 09:45:12   来源:三峡晚报
  • “回顾我一生,入党为什么?为信仰,做一个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在职干什么?为信仰,为党的奋斗目标干好本职工作。身后留什么?还是为信仰,在晚年保持一名党员应具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 QQ截图20160331101711.png
  • 这是一个老党员的人生自白。从求学到工作再到退休,数十年的人生岁月,他坚守信念,孜孜以求。
  • 这是一场有关信仰的马拉松。从少先队到共青团再到中共党员,他以一个党员的无限忠诚,诠释着信仰的力量。
  • 他就是宜昌市委党校退休教师、副教授,他叫陈人海。陈人海向记者介绍他的书稿。方正 摄十易其稿,他用颤抖的手,历时二十年写下鸿篇力作。
  • 12月2日,叩开陈老位于市委党校院子里的家,记者立即被眼前的陈设所震撼:陈旧的书桌和柜子、一个小小的沙发,两间窄小的卧室十分简陋。
  • 陋室虽简,但却书香四溢。书桌上、柜子里、茶几上、房间里,到处堆放着书籍和资料,有的已经发黄。书柜里一部新书吸引了记者,这部名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特别有力量》的书分上中下三册,多达95万字,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年出版。
  • 正是这部作品,六改书名十易其稿,耗费了陈人海20年的心血。陈老告诉记者,1991年春天,他去北京参加一个短训班,党史专家、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于南在谈到党史教学时说:“现在党史教学,最需要一本适合县及县以下基层干部阅读的简明党史教材专著。”
  •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陈人海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编写一本高质量、通俗易懂的中共简明党史教材专著。从北京回来后,陈人海在课余开始查找收集资料,谋划结构,编写提纲。
  • 编写党史教材,是一件严肃、严谨的事情,从事基层党校教学的陈人海反复比较思考,最终独辟蹊径确定了写作大纲。不过,因为该书内容太过宏大繁杂,陈人海光准备就花了十多年时间,这期间,他也于1998年退休。
  • 2005年12月28日,68岁的陈人海正式开始写作。陈人海不会使用电脑,只能借助于钢笔墨水,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因患有轻度帕金森症,他的双手颤颤抖抖,字迹也是歪歪斜斜。
  •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书稿一页一页长高。10万字、50万字、80万字、100万字,直到2007年6月18日,陈人海终于完成了初稿写作。就在他潜心转入修改书稿的时候,病痛袭来。2008年5月11日,因肠梗阻和结肠癌,陈人海进行了一次大手术,住院一个多月。身体刚刚能够坐立,他就又开始伏案修改书稿,老伴心疼地埋怨:“70岁的人了,你连命都不要了吗!”
  • 2011年6月,经过党史部门层层审核、反复修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特别有力量》一书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拿到新书的那一天,陈人海激动得一夜未眠。
  • 对这本书,82岁高龄的党史专家于南教授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特别有力量》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是由小人物写的一部大作,是理论界增添的一部新作!”
  •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在《书稿审读报告》中这样评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特别有力量》是一本研究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的良好作品。 21年入党申请,他孜孜以求,诠释着信仰的力量。
  • 人生如屋,信仰是柱
  • 78岁的陈人海出生于宜都市,8岁时因贫困失学务农。1952年,14岁的陈人海重新复学读书,靠着助学金一步一步完成学业。
  • 陈人海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1957年初中毕业前夕,他作为宜昌市三中的学生代表,到桃花岭宜昌行署参加各界人士座谈会,时任省长张体学也将参加。在会议室门口,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人热情欢迎他们并一一握手。会议开始后,陈人海突然看到与他握手的那个人居然坐到了省长的位置上,顿时明白原来这个平易近人的中年人竟是省长。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陈人海,对党的追求、信仰由此萌生。
  • 1958年6月,进入宜昌市一中读书的陈人海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1960年,陈人海考取武汉大学,进入中共一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李达倡议创办的政治系中共党史专业学习。大学毕业后,陈人海主动要求到寒冷的北方锻炼,在黑龙江省邮政学院一干就是7年。
  • 1972年,陈人海调回家乡宜都教书。这些年,无论自己身在何方,陈人海初衷不改,坚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达成心愿,但他坚信:母亲总会把孩子拥进自己的怀抱!
  • 1979年12月5日,陈人海终于站在鲜艳的党旗下,饱含激动的泪水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这一刻,陈人海孜孜追求了21年!
  • 在陈人海家中,记者看到一本红色的《党章》。翻开党章,很多条款下面都画有横线。陈人海说,这本党章他保存了50多年,也反复学习了50多年,每次学习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每一次他都心潮澎湃。退而不休,他甘当红烛,家里家外讲好中国故事。
  • 12月4日,在市图书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百姓宣讲报告会上,陈人海应邀作了《信仰的力量》报告。此前,在“湖北省老干部讲好中国故事进高校”活动中,他作为宣讲团成员,已连续讲了10场。
  • 在武汉大学的讲堂上,他鼓励学子们:“只要有坚定的信仰,就能站得高、看得远、坐得端、行得正,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无愧于自己美好的年华,才能达到人生更高境界。”
  • 曾听过他报告的三峡大学研究生陈璟说,习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陈老身体力行大半辈子,源于他始终坚守着一份对党和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信念,“唯有坚守内心的信念,不随波逐流,才能保持真正的自我,才能闪耀个性的光芒,这正是陈老留给我们最大的感悟和宝贵财富。”
  • 在这场信仰的马拉松中,陈人海从求学到工作再到退休,无论是青壮年还是暮年,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家里,他都始终如一,恪守着一个党员的优秀本色。
  • 1998年陈人海退休后,家里遇到一连串的困难——女儿、女婿和未成家的儿子先后下岗,本不宽裕的家庭一时捉襟见肘。老伴试着和他商量:“能不能找找你的学生帮帮忙,或者给党校领导讲讲?”“托关系、走后门的事情,我一辈子没开过这个口,我退休了,再给学校添麻烦不好!”听了老伴的话,陈人海很生气,当即一口回绝。
  • 陈人海把儿女们召集在一起,鼓励他们自主、自立、自强。就这样,女儿学理发,女婿贩蔬菜,儿子奔波在临时工的路上。几年过去了,现在他们重新有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儿子陈俊锋在下岗期间补习高中课程,参加大专函授,先后拿回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两个大专文凭,并且成家立业,一家人其乐融融。
  • 在陈人海的影响下,儿子女婿先后加入党组织,加上他和老伴儿以及儿媳,一家人共有5个党员。退休后,陈人海发挥余热,成为一些中小学校的德育辅导员,给学生们讲党的历史,讲中国故事。“他是个做事特别认真的人。”市委党校副校长周兵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特别有力量》这本书中共有997条“注释”,陈人海没有去网上查找资料,因为网上资料多不成体系,又难以查找出处,还担心不准确,所以全部都是在宜昌各大图书馆资料室一页一页查到的,“这不是一月两月,是长达数年啊,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