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湖北中医药大学何敢想教授
□文•图/记者 陈思炎
人物名片:
何敢想,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师从我国著名老中医奚九一教授,主要从事周围血管病诊治和科研工作。曾任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务处副处长,现为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主任,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好大夫网站患者投票血管炎首选医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湖北省和武汉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先后参与国家科委“八五”攻关课题“软坚清脉方抗肢体缺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该课题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胸外伤肺水肿相关性实验研究;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为分中心负责人,现主持湖北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中医临床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35篇。
他是我国著名老中医奚九一教授的第一位研究生,他采用传世中药方治疗好近千名疑难病患者,挽救了数百名重症患者的生命,其中有很多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经他中医治疗,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使越来越多的病人领略了中医药的神奇疗效,他的医术被患者传为佳话。他就是,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主任何敢想教授。
何敢想教授给患者把脉
立志高远拜名师
1982年初秋,16岁的高中毕业生何敢想如愿以偿地被湖南中医学院(现为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录取。何敢想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这里贪婪地吸吮知识的乳汁。他除了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各科学业和实习外,还强迫自己反复背诵《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医方剂》等古医典籍。课余,他到学院图书馆翻阅报刊杂志,了解省内外、国内外新医新药的科研动态及其成果。
大学5年,何敢想没有忘记在少年时代锁定的目标——攻破恶疾堡垒。这个恶疾,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老烂腿”。如何治疗“老烂腿”,这正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许多医学专家谈“老烂腿”色变,望而生畏。对此,何敢想却暗暗下功夫,多方搜集资料,了解国内外中医治疗“老烂腿”的前沿动态。
临近大学毕业时,何敢想顺利考取了我国著名老中医奚九一教授的研究生。奚九一教授是我国脉管病的泰斗,尤其对于面临截肢的患者贡献相当大。研究生毕业后,何敢想留在奚九一教授身边工作,直至1996年4月离开上海,跟奚九一教授学习时间长达8年余。
“糖尿病足坏疽是糖尿病的四大并发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截肢率、高病死率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基金会等组织制定的目标,要使糖尿病足截肢率下降到50%。”何敢想说,传统认为,该病病因与“下肢缺血、神经异常和感染相关”。但奚九一教授却发现,肌腱特异性的改变与糖尿病足的发病关系密切,于1987年首先提出“高血糖致足部肌腱变性坏死是糖尿病足的又一主要发病因素”的假说,“糖尿病足筋疽是糖尿病足的一个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湿郁筋损”是其主要病机。奚九一教授采用清热祛湿解毒法和祛腐清筋术治疗,临床统计352例,有效率达到96%,截肢率降至4%以下,验证了其假说的科学性。
奚九一教授常常告诫学生,要做三好医生,“病人要说好,同行要说好,社会要说好。”做到这三点,不但要有学术水平,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和社会责任感。这不仅仅有专业知识的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学术精神、科学精神的传承。因为,这才是一个人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财富。
#p#分页标题#e#
刻苦钻研新医术
奚九一教授曾经对何敢想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师不如无师。”意思是不要全信书本,也不要全信老师,医术上不能固步自封,而要刻苦钻研,不断提高。
何敢想牢记奚九一教授的教诲,对中医医术在继承的基础上反复探索,加以提升。他介绍:原先医治脉管炎,应用“阳和汤”加减,处方中药物偏温热,扩张血管作用不强,现加上毛冬青、地龙,效果更好。治疗下肢溃疡的药方,加进壁虎、地憋虫就可促进溃疡愈。
何敢想有很多“独门秘笈”,而且全是中医疗法,不用动刀,费用也更便宜,还能让患者解除痛苦。他认为“老烂腿”发病原因是“因邪致瘀”,在治疗上采用内服外用中药的”奚式清法”。而何敢想正是汲取了奚老的治病精髓,在临床上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
俗称“老烂脚”的疾病在医学上名为“糖尿病足坏疽”,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截肢率高,死亡率高。现代医学认为几乎所有的糖尿病足坏疽均与血管闭塞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三个因素有关,因此治疗方法以改善循环、抗感染为主,如使用抗凝、溶栓、抗生素药物,实施动脉重建手术等。受此观点影响,中医中药治疗方面也以活血化瘀药物为主,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何敢想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绝大多数的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并无明显肢体缺血症状及体征,相反,这些患肢的血供较好,患肢动脉搏动良好及超声检测结果均证实了此观点。所以,何敢想不主张使用大量活血化瘀药物,尤其在急性活动期。根据患肢局部肿胀、潮红、湿性溃烂秽臭等表现以及全身症状,辨证为湿热、湿毒之证,采用清热解毒利湿之法,收到良好疗效,这也反证了准确的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和很多血管科医生不同的是,经验丰富的何敢想看病时首先给患者把脉,有什么问题,他能看得一清二楚,患者们纷纷佩服。在别人眼里,脓肿非常可怕,是要动大刀的,不过在何敢想眼里,一点都没什么,打一点局部麻药,不一会儿就处理好了,让同行们都诧异。
何敢想看常见的静脉曲张也很有一套,如今很多医院一见到静脉曲张患者,就常常要求患者手术。因为手术效果也立竿见影,让患者觉得这种病还是得动手术,一次手术费用动辄就是上万。可是几年过后,静脉曲张又复发了,外科医生还是一句话——手术。事实上,相当部分静脉曲张患者并不适合手术,越手术反而对疾病越不利。
何敢想说,在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切除或者封闭浅静脉血管后,仅靠深静脉来完成回流,势必增加深静脉血管的负担,术后复发不可避免。而他治疗静脉曲张,采用的是“奚氏清法”,先将致病因子通过中医药来“清除”,让血管功能慢慢恢复,而不是一切了之。对于患者来说,虽然整个治疗的时间加长了,不过保护了血管,治疗费用也远比手术便宜。
丹心妙手除痼疾
“要做‘明医’,不做空有虚名的‘名医’。”这是何敢想的一句名言。他数十年如一日向着“明医”这个目标迈进,一丝不苟地实践着这句格言。
患者黄某,他到省中医院看病时因脉管炎下肢疼痛剧烈难忍,常抱膝而坐,捶胸顿足,号啕大叫,痛不欲生。黄某就诊时双足已明显紫绀、发凉、疼痛日夜无休止地刺激着他。住院一周后疼痛仍不减轻。黄某迫于剧烈疼痛和经济压力,竟产生轻生念头。何敢想在查房时了解到,黄某因脉管炎下肢剧痛已三个多月,在孝感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后来到武汉,在武汉某医院住院一周用去8000多元后仍剧痛不止,没办法只好来省中医院试一试。
脉管炎中医称为“脱疽”,是中小动脉狭窄、闭塞,患肢由于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溃疡或坏死,大多数局限在足趾或足部,向上蔓延至踝关节或小腿者很少见。而黄某已经病至小腿多时了。何敢想听黄某家属介绍说患者曾经是长跑运动员,于是一边用药一边鼓励他“坚持就是胜利”,病好后还可活10—20年,并对治疗方案不断做出调整,疼痛逐渐缓解,患者痊愈出院,至今随访还健在已达10多年,病也未复发,黄某在当地逢人便夸奖何敢想,说他是“神医喜来乐”。
患者王某,双脚下肢动脉硬化血管闭塞症,左脚小趾头溃疡红肿胀痛叫爹喊娘,老泪流干、精神崩溃。2015年7月初到省人民医院住院,专家会诊后认为病情严重,手术治疗取消,并告知随着病情发展小趾头会溃烂,双下肢要截肢。住院治疗35天,效果不大,小趾头疼痛难忍,每天夜晚靠吃止痛片或者打止痛针麻醉神经减少痛苦。费用4.9万多元,日平均1400元。
随后,全家又抱很大希望到协和医院住院治疗,检查结果与省人民医院相同。住院8天,花掉1.35万元,日平均1700元。两次住院43天,共计6.3万元,打水漂。听到民间相传得知何敢想,王某网上查询,终于绝路逢生。于同年8月26号到省中医院挂专家号就诊见到了何敢想,何敢想倾听王某介绍病史和治疗情况,认真察看住院病历和出院报告,用手摸捏王某双下肢症状和皮肤温度,他极其负责的精神让王某深受感动。经过100多天的处方治疗,9次门诊就医共服用43合三种中成药,68付中草药水剂,输液20次。小趾头已生长出新肉、新指甲壳,坏死的趾头已脱落,小趾保住了。
类似的病例,不胜枚举。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何敢想创造了许多医疗奇迹。他的用药原则和特色受到社会和同行的广泛好评,在同行间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