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十堰市委书记:内外兼修促转型跨越
2018-01-21 09:44:57   来源:网络   分享:
0

以下为访谈文字摘录:

凤凰湖北: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我们知道十堰被称为“仙山、秀水、汽车城”,最新的数据显示十堰人均GDP达中等收入水平、增长率高于全国;在十三五时期,十堰将如何继续发挥特色优势?围绕五大发展理念,新的亮点和增长点是什么?

十堰市委书记周霁: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十堰市人均GDP已经迈过了6000美元的大关。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富集、人文积淀丰厚、汽车产业集聚度高,是十堰最大的特色和发展优势。

“十三五”时期,我们将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文明兴市,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彰显特色、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建设生态十堰、人文十堰、创新十堰、开放十堰、幸福十堰,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上走在前列。

就产业来讲,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一是高位嫁优传统支柱产业。以东风与沃尔沃战略合作为契机,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施双品牌战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快重要总成及零部件产业发展;依托汽车制造、高校和专业人才优势,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延伸,力争在中国制造2025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做大做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和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打造全域生态区、全域风景区、全域水源区,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市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三是全力打造绿色生态特色产业。抓龙头、抓基地、抓品牌,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凤凰湖北:十堰丹江口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责任重大、贡献巨大。您曾列举了南水北调中线“十宗最”,比如水源区面积最大、移民安置任务最重等。截至目前,十堰市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中,做了哪些主要工作?后期的重点是什么?

十堰市委书记周霁: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坝区、主要库区、核心水源区、纯移民安置区。我们始终把保水质、保生态、保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作为主要工作,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一是无私奉献大搬迁。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十堰把移民作为天大的事,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的“优先、优厚、优待”原则,全力推进搬迁安置。全市移民群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不少群众背井离乡,帮助我们顺利完成了18.2万移民的搬迁安置。二是内外兼修护生态。坚持“绿色决定生死”,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培育生态文化,加快生态修复,引导全民全域持续植树造林,守住山头、管住斧头、护好源头。三是铁面治污净水体。先后投资50多亿元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自筹资金17亿元对城区五条入库河流实施“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综合治理,仅河道清污就560万吨,整治排污管口590多个,建设污水收集管网1100多公里,确保了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稳定达标,中线工程顺利通水。四是壮士断腕调结构。毅然叫停培植了20多年的拥有百万亩基地、百万亩姜农的黄姜支柱产业,先后关闭转产规模以上企业560家,严格限制矿山开发,全面取缔了区的网箱养殖,拒批了120个有环境风险的重大项目,着力推动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让产业结构变“新”、发展方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

下一步,我们将以改革创新的办法,优化区域格局,释放发展活力,探索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新路子;以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积极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力争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确保库区群众长治久安、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凤凰湖北:十堰确立了“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发展方略,力求从车城迈向生态城。应该说,十堰的绿色生态发展基础好、潜力大,但这一过程中的难点在哪?

十堰市委书记周霁: 一是思维转变难。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是很艰难的。要突破惯性思维定式,以思维跨越带动举措的跨越,非一日之功。二是综合治理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综合治理不仅需要政府主导,更需要群众参与。三是产业转型难。经济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产业转型有一个积累和积淀的过程,必须付出一定代价和牺牲,必然经历“阵痛”与“取舍”。四是脱贫致富难。我们全域都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既要保生态、保水质,还要保发展、早脱贫,同步建成小康,任务艰巨繁重。

凤凰湖北:湖北省委提出,湖北要在十三五时期在中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堰市全国、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要确保建档立卡脱贫对象的精准扶贫,十堰市的举措有哪些?十三五全面小康,十堰的决心是什么?

十堰市委书记周霁:脱贫攻坚是我们最大的民生工程。十堰市按照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省委“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以脱贫攻坚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是“四双”帮扶“结对子”。深入实施“双包双建双带双促”精准扶贫工程。“双包”,就是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到人;“双建”,就是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双带”,就是市场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双促”,就是促干部作风转变、促群众增收脱贫。全市1236支工作队、1068家企业、10.2万名党员干部驻村包户,一包6年不变,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二是搬迁挪出“穷窝子”。整合发改、民政等多项目资金,对贫困群众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改变生存环境的同时促进生态修复。“十二五”期间全市已经搬迁了1.7万多贫困户。三是助学拔掉“穷根子”。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行动,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创业就业,阻断贫困“代际相传”。四是金融扶贫“闯路子”。探索“政府风险抵押、风险资金分类贴息”等金融扶贫机制,使农户、企业都受益。五是强化保障“兜底子”。创新扶贫开发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和民生保障机制,以及时整改问题,确保政策兜底精准到户。六是下定决心“摘帽子”,确保456个村、25万户、83万多人全部摘帽、出列、脱贫。

 

省委提出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我们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坚信,有中央的有利政策,有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有贫困群众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还有我们优秀的干部队伍以及过去的工作基础,十堰一定能够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凤凰湖北:2016年湖北省两会中,十堰带来的议提案侧重在哪些方面?

十堰市委书记周霁:十堰带来的提案侧重在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水源地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我们建议,省委、省政府能加快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快构建湖北西北部地区新的增长极;高度重视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建设,帮助我们积极争取移民后扶、生态补偿等政策支持。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