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记者 郭唐珍 通讯员 王章绩)红色是历史的浓缩,红路是幸福的延伸。
春夏之交,行走在红安县大别山抗日军政学校及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指挥部旧址红色旅游公路(以下简称红安县经典旅游景区公路)上,你能真切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这是一条双向两车道、长达25余公里的“四好农村路”,沿线分布着众多将军故居、红色景点,与绿色产业、美丽村庄相得益彰。漫步其中,有红色基因,有繁华似锦,有产业腾飞,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发展活力和勃勃生机。
打造精品线路,点亮红色土地。近年来,红安县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以“共建、共管、共享”为目标,整合路网资源,突出红色元素,打造经典红路,有力激活红色旅游发展,盘活生态富民红利,夯实产业发展底盘,实现了“点上有故事,路旁有风景,沿线有产业”。
一条串联红色印记的“精品路”
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5月9日,沿着红安县经典旅游景区公路走进当地七里坪镇盐店河村,刚进村口,醒目的红色宣传语、指引牌等就映入眼帘,一股红色气息扑面而来。
串联成网的美丽农路直达村口,不时可见游客前来参观。“如今,我们高峰期一天要接待游客五六百人。”盐店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秦文彬介绍说,“这主要得益于通村的道路越来越好走了,不然做得再好,路不好,人进不来,也是白搭。”
秦文彬所说的道路就是红安县经典旅游景区公路。
盐店河村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西北3公里,版图面积7.04平方公里。辖区内有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红二十八军招兵处、红军缝衣厂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开国上将、原国防部长秦基伟的故乡。
近年来,红安县交通运输部门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将军故居路建设,彻底改变村里交通格局,也让村里的红色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带来了人气和财气。
“通达的交通,让将军故居不再静默,让红色故事传遍九州。”红安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冯兴平说。
秦文彬表示,借力红安县经典旅游景区公路带来的便利交通和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建设这一契机,该村狠抓环境整治强颜值、狠抓产业发展强实力、狠抓红色教育强内涵,已将红色景点连线成片,红色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推器。
串联红色印记,助力乡村振兴。
盐店河村红色旅游的兴起只是红安县经典旅游景区公路串联起红色印记的一个缩影。据统计,穿梭在绿水青山间的它,南联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指挥部旧址群,北接秦基伟将军故居及大别山抗日军政学校旧址群,贯穿七里坪镇20多个村,同时与全长462.1公里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省道S320红熊线无缝对接,串起的红色景点多达10余处。
“沿线的村庄,不少都刻录着一个或者几个英雄故事。”七里坪镇政府分管农村公路的负责人黎建红说。
一条激活发展动能的“振兴路”
路,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托起的是产业。沿着红安县经典旅游景区公路一路前行,你能体验到这条路正在释放着源源不断的动能和活力。
在路旁的七里坪镇白马嘶村,由湖北明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红安万亩花椒田园综合体项目已颇具规模。放眼望去,绵延起伏的山坡上,层层叠叠的花椒树嫩芽舒展,迎风摇曳。新修的沥青路直达基地。
“基地旁的公路提档升级后,不仅给百姓带来了便利,更增强了我投资的信心。”回乡创业多年,湖北明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明守安目睹了农村路网的逐步完善,对其带来的变化更是深有感触,“它拉近了红安与武汉的距离,也拉近了我们基地与客户、游客的距离,对基地引流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按规划,红安万亩花椒田园综合体项目将分三期建设,总投资10.36亿元,以花椒产业链为基础,以现代农业科技为特色,融合农文旅发展布局,助力乡村振兴。目前,一期已投资3000多万元,流转土地3000亩,涉及七里坪镇5个村,2018年12月全部种上了花椒,是湖北省单体规模最大的矮化无刺红花椒种植基地。去年10月,公司还牵手周黑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未来将携手推进三产融合打造新业态。
毋庸置疑,红安县经典旅游景区公路带来的交通综合效应,推动的是产业的飞速前进,并进一步增强沿线产业综合发展潜力。
“寻路”而来的信义光伏产业园流转土地5000亩,年均销售收入约2亿元,年均创税收1300万元左右,带动周边3个村1300多农户稳定增收。
沿线兴起的农家乐+生态观光采摘,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带动沿线村庄华丽蝶变。
一条彰显精细管护的“品质路”
“这个路还真不错,好走还很美。”5月9日上午,顺着红安县经典旅游景区公路,自驾的陈先生一下子将小车开到了盐店河村村头广场上,下车即可观景,这令他感到很惬意。
公路,三分建,七分养。作为连通当地红色景点的主干道之一,红安县经典旅游景区公路建成后,十分注重管养。
2020年,红安县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列为全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抢抓这一契机,红安全方位推进“路长制+信息化”的农路管养体系,以“制”促“治”, 以“智”提“质”,这条路也成了落实管养改革的“试验田”。
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以及“三级四专五员”(三级:县乡村三级路长,四专:专人、专责、专项经费、专项考核,五员:县有协管员、乡有监管员、村有专管员、路有路政员、养护员)的设置,这条路实现管养全覆盖,权责明确、保障有力。
“我们乡道有一支15人的养护专班,各个村也配有道路养护员。”黎建红介绍说。
而行走在这条路上,你则会发现,路口处均设置有路长信息公示牌,扫一扫牌上的二维码,不仅能查看道路管养的相关信息,而且能查寻当前行政村的旅游资源推广信息。红安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陈斌说,这是该局推进农路管养信息化、精细化的一个重要举措,“群众发现什么问题,均可通过这个二维码进行反映。”
精细管养,换来的是道路“畅安舒洁美”。设施完好、路面整洁、绿化靓丽……如今,红安县经典旅游景区公路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更是美丽乡村的风景线。行驶在这条高品质的红色精品示范线上,你会发现路网四通八达,道路平坦开阔,穿梭于田园农舍、小桥流水之中,一路都是让人想用镜头记录下来的美景。
编辑: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