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随州网站>民间艺术
孤独的皮影戏,执着的坚守
2018-01-21 10:52:34   来源:荆楚网   分享:
0

59岁的严开友,是曾都皮影戏的最后一位传人。尽管5年前曾都皮影戏就被列入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他仍然得蜗居在租赁的40平米仓库里排练。

从艺46年,农家出身的严开友讲不出什么传承的大道理,却认准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他一撒手,曾都皮影戏就真没人了。每当想到这里,这位孤单寂寞的老人,就显得格外的焦虑不安。

小小顽童痴迷皮影 严家父母坚决反对

严开友是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人,13岁起就跟着河南师傅学皮影戏。皮影戏发源于西汉时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人配音的活动影音艺术,被称为“现代电影始祖”。皮影雕绘、唱腔分为南北两路,曾都皮影源自北路,由湖北省枣阳地区和河南省桐柏地区等地传入,具有很浓的随州(曾都)地方特色。那时,曾都万店镇槐东庙香火旺盛,皮影戏在当地格外流行。严开友从小耳濡目染,台上咿咿呀呀追打弹唱的小人,让13岁的严开友充满了好奇。

严开友在家中排行老二,祖辈都务农,学皮影戏遭到全家人的反对,那时生产尚需要工分,他本该是家中重要的劳动力。还记得父亲质问他:“你学这个,能养身(养家)吗?”小小的严开友不甘心,他追着师傅看皮影,混迹在皮影戏班里。

年少时个子矮,够不着舞台,他就从给师傅递“人子”(皮影人物)开始,慢慢长大了,开始为师傅挑担子、打下手,偶尔唱上两句,给师傅帮腔。

两年后,终于被师傅认可—1972年严开友拜师王明洋,成为皮影戏第6代传人。

21岁那年,严开友正式接下师傅的皮影戏,独挑大梁,算是学成了。

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严开友的皮影生涯在开场时,是极为绚丽的。

那时,随州地区的乡间娱乐活动单调乏味,走街串巷的皮影戏深受欢迎。民间但凡红白喜事、孩子庆生,都要喊上皮影戏来表演,邻里乡亲、亲戚朋友凑在一起,高高兴兴,喜庆吉祥,比放电影还要热闹。

严开友就是皮影戏里的明星。他不仅向父亲证明了自己靠皮影戏能“养身”,还带起了一个团队为他干活。一场皮影戏的表演,一般需要4人:主演,鼓手,唢呐手,鼓叉手。鼎盛时期的曾都皮影,一上场就是7个人,仅是唢呐手就2人,鼓叉手更是达到4人。表演时,锣鼓升天,主演严开友一边唱一边舞动“人子”。白色的幕幔上,时而是人间悲欢离合,时而是沙场上金戈铁马,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提起当年的盛况,严开友眼睛发亮,手舞足蹈,时而双手一开一合、时而侧头倾听,仿佛仍在台上……

那些年的皮影戏,不仅给严开友带来了声誉,更让他收入颇丰。当时普通工人月薪26元,而皮影戏演一场就是10元,在他还是学徒时期,师傅每天都能给他八毛钱。皮影戏在乡间的盛况,可见一斑。

绚丽的开场,让严开友一度以为,皮影戏会一直繁荣下去,他也要像师傅一样,即使倒也要倒在台上。

曾都皮影生存艰难 大师卖菜养家糊口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但提高,现代文化与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导致皮影戏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他们的演出骤减,有时一个月也接不到一场演出,团队也缩减为4人。严开友只好回家种起了菜,靠卖菜来补贴生活。由于他能演会唱,一边卖菜,一边唱起自己编的小曲儿。

2007年,为了进一步拓展皮影戏的演出市场和生存空间,他和张翠芳等人一起成立随州曾都乡音艺术团,老实木讷的严开友没有皮影戏演出时,经常也和艺术团的演员们一起打着威风锣鼓、抬着大花桥、踩着高跷表演起了花鼓戏……日子这样拮据,他仍然要想办法支付每年5千元的“彩排室”租金。

“彩排室”门口


“彩排室”在一家机关幼儿园的小巷里,仓库对面正对着简易公厕,异味扑面而来。不足40平的仓库,被各式各样的表演道具塞得满满当当,地上电线缠绕,几乎没有下脚的地。仓库正中心,一辆三轮改装的皮影戏表演车(三轮车是用省级非遗保护专项经费购买的)占据了大部分面积,这就是他们表演的舞台。

他们就在这台破旧的三轮车上表演


“近几年来,国家对我们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非常重视,虽然省里每年有5000元传承人经费,地方政府给予了一定的扶持,演出条件有所好转,但演出市场仍然很狭窄。目前我们皮影戏主要还是靠红白喜事、生日庆典等表演营生,尽管有时还参加一些进社区、进养老院、进学校等义演活动,但收入也不算乐观。”严开友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介绍说,“至于排练场地就是这里了,租金便宜,也没人打扰。”他和艺术团团长张翠芳都很满意,尽管这是他们辗转多次才寻到的地方。

团长张翠芳


前两天下了雨,仓库漏水,严开友急着把他的“人子”抢出来晒了又晒,张翠芳在一旁帮忙。

张翠芳说,这些“人子”全是严开友的心肝宝贝,平时是谁也不让碰的。

“人子”


“人子”的制作过程既精细又复杂。牛皮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人子”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用羊肠线穿在一起。除了师傅传下来的60个“人子”,严开友的“人子”都是自己亲手制成,成本200元至600元不等。他最古老的“人子”已经有100多年了,从清末时期传下来,是他压箱底的宝贝。曾经有人以5000的单价要买走他的“人子”,这箱“人子”可以卖到近30万,严开友一口回绝了:“师傅传下来的东西,怎么能卖!”

谁来做下一个他?

从艺46年,台上热闹喧哗,从鼎盛繁华一路走来,年近六旬的严开友突然发现,当初的伙伴们渐渐走散,如今的戏班子虽有3人,另2个已是近60岁的老人。前些年,一名女孩慕名而来拜师,成了他唯一的女学徒。最近她生病入院,严开友寻思着找时间去探望她。“就这么一个女徒弟了,可别也跑了!”张翠芳开着玩笑。严开友也十分理解:“也不怨人家,不能‘养身’了,能怎么办呢?”他先后有8个徒弟,都因为坚持不下去,半途而废。

随州市曾都区群众艺术馆馆长王义彬介绍,2011年6月,曾都皮影被湖北省政府正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与其他地方的皮影戏相比,曾都皮影戏里加入了唢呐,且以武打动作见长,具有非常明显的曾都地方特色。但在随州的5个省级非遗项目名录里,皮影戏的发展最为艰难。

严开友给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教学


曾都区群艺馆经常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曾都皮影)进校园活动。去年暑假,曾都皮影戏与淅河镇小学建立皮影戏传习基地,严开友和他的伙伴们给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教学,他从中选了10个孩子,不久前刚进行了汇报演出,效果很好,他们计划组织四批学生学皮影戏,希望从小培养皮影戏爱好者。

和小朋友一起表演


严开友自己也推陈出新,将一些现实题材编成四句八板演唱,给皮影戏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结合当前生活实际,创编了《中央政策好》、《劝君戒赌》、《老来难》、《尊老爱幼好风尚》、《如今社会怪事多》等十几首脍炙人口的现代皮影戏,还创造出百余首小曲、顺口溜。

日子这样难,严开友也从没想过放弃,曾都大地到处还能看到皮影戏的身影。那一箱沉甸甸的“人子”,是他前行的动力和希望。

深夜整理舞台的严开友


就在这样初冬的夜里,严开友支起心爱的“人子”,在一张白幕背后,和着锣鼓咿咿呀呀唱个不停。

唱完了《程咬金》,他又唱起《武松打虎》,黯哑悠长的唱腔在夜空中回荡……


上一篇: 乐都旋风
下一篇: 没有了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