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层开盘卖8万,下一层再开盘肯定就不是这个价了。”当北京某楼盘售楼小姐甩下这句话后,看房遭遇坐地涨价、囤积捂盘折磨的唐小姐心更慌了。
近期在全国多个热点城市调查发现,房价“疯涨”的背景下,一些楼盘随意涨价、卖公寓捆绑销售别墅、无证卖房,“火上浇油”的营销策略不仅推高了楼市预期,而且已违规甚至违法。
明码标价沦为“坐地涨价”,国家相关规定遭遇无视
小编9月份在北京、上海、福建、山东等地采访10余家新盘售楼处,都没有找到相关价格公示,所有报价都是售楼小姐口头报价。同时,还有不少楼盘强制消费者交纳“订金”,但这笔费用并不计入房款中。
多位购房者向记者表示,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但是房价一天一个价,明明心里不舒服也无力追究。
实际上,早在201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发布过《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以加强房地产市场价格监管。各地也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细则,剑指商品房销售中存在的标价混乱、信息不透明、价格欺诈等问题。
但小编在采访中发现,这一系列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的监管政策,目前基本上被开发商无视。
在上海,小编走访了多个住宅项目发现,随意涨价现象较为普遍。如在位于上海嘉定区的“碧桂园·嘉誉”,一位购房者告诉记者,6月开盘之前,售楼人员一直坚称单价在每平方米2.3万元左右,但开盘后直接飙到2.9万元。目前,该楼盘9月的销售单价已达到每平方米3.2万元。另一位已经认购的买房者告诉记者,由于该楼盘价格远超之前的报价,他不得不放弃认购,但碧桂园逾期仍未退还其认购金。
在济南,一些热门楼盘的定价也十分混乱。如在购房者交纳“认筹款”时,开发商并不会明确告知楼盘价格,只是有个意向区间。随着房价不断上涨,最终价格基本都高于这一区间,引发购房者不满。
捂盘、搭售、无证卖房乱象频频
调查发现,目前,“饥饿营销”已经满足不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胃口,部分企业违反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公然进行“恐慌式营销”,直接推高了楼市预期。
——捂盘。在一些热点城市,很多商品房经营者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捂盘。分单元卖房已成过去式,分层卖房的模式正在推开。“我们现在都是一层一层地卖,一口气都卖了还怎么升值呢?”北京石景山区“紫御长安”楼盘的一位销售人员对记者说。
《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中明文要求,对取得预售许可或者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商品房经营者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并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