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咸宁网站>咸宁文化
扎根沃土百花开--咸宁市文联工作扫描
2018-01-21 10:49:09   来源:咸宁新闻网

  文艺工作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家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师。

  2015年,咸宁市文联潜心打造的“香城泉都文化”被评为全省“一县一品”优秀文化品牌,受到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奖励……

  先后策划“全国着名诗人咏咸宁温泉”、“全国着名作家看咸宁”、“湖北百名作家写咸宁”等大型文化活动,借名家千钧妙笔,写咸宁万种风情,影响深远……

  对潜山风景区、市人民广场、淦河两岸休憩带、十六潭公园等处进行文化包装,通过楹联、辞赋、音乐、书画、雕塑等形式,提高旅游景点文化品位……

  近年来,市文联积极团结各团体会员单位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高举“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旗帜,在耕耘中收获,在开拓中前行,文艺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1 文艺创作结硕果

  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情操、丰富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近年来,市文联带领各文艺家协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致力打造“出作品、做精品、立人品”的“三品工程”。

  在前些年组织评选两届“咸宁文艺奖”基础上,设立“香城泉都文艺奖”,并圆满举办了第一届评奖:2014年完成文学类评选, 23部作品获优秀作品奖,2部作品获特别奖,17部作品获提名奖;2位作者获新锐奖;2015年完成表演类评选,评选出17部优秀奖作品,2部荣誉奖作品,1部特别奖作品,15部提名奖作品;2016年完成展览类评选,评出优秀作品30件,提名奖29件,特别奖1件。

  与此同时,市文联还组织了“咸宁优秀文艺人才”评选活动,评出优秀文艺人才100名、德艺双馨文艺家22名。

  由此,咸宁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也收获了感动与满足,纷纷表示,要牢牢把握中国精神这个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打造更多富有咸宁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

  2 文艺发展活水来

  依托文学艺术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以来,市文联率领全市文艺界潜心致力于打造“香城泉都文化”品牌。

  早在2005年,市文联主席柯于明首倡“香城”理念,发表《香城赋》,不久,省委书记李鸿忠对此热情肯定,并做出打造“中国香城”重要批示,咸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香城泉都”建设遂成为“省级战略咸宁实施”。多年来,市文联一直争当“香城泉都”建设排头兵,在历届“中国湖北咸宁·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中唱主角。

  市文联还以“活动”为抓手,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策划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文艺活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咸宁在全国和海外的影响。

  不仅如此,市文联还成立“咸宁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在各县市区文联建立“文艺志愿服务辅导站”,所属文艺家协会均成立“文艺志愿服务队”,并多次率文艺家走进湖北科技学院、走进咸安南山社区、走进肖桥村开展文艺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市文联关注丰富且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参与创作《梦寻咸宁》、《千桥流水桂花香》、《嫦娥》、《香城恋》等四台大型风情歌舞剧,为助推咸宁“风情歌舞热”做出了突出贡献。组织推荐通城《拍打舞》参加第八届全国民间艺术大赛,喜获舞蹈类金奖。编辑出版的《鄂南长篇叙事山歌》(第一卷、第二卷)反响良好。

  3 筑好平台举人才

  除了先后邀请一大批作家、艺术家、文化学者来咸采访、写作 、表演,大力宣传咸宁,市文联还在搭建平台,托举人才方面煞费心血,开启了一扇扇文艺沟通之门。

  一是通过多种渠道,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在十六潭公园内建成“香城泉都文艺中心”和“李邕书画院”;二是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将《九头鸟》办成了“湖北省文联系统优秀文艺期刊”;三是建立“香城泉都文艺网”;四是举办各种作品研讨会、作品展,包括刘明恒《闯世者》研讨会、邱春林作品研讨会、柯于明《茶牌坊》研讨会、第二届全市书法展、香城泉都文艺奖展览类获奖作品展、意象缤纷——柯于明诗书画影作品展等。

  全市文联一盘棋,六弦和谐奏好曲。市文联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与基层文联携手并肩,在全省市州中不断进位提档,多次被评为“温泉文化旅游节先进单位”和“目标考核优秀单位”,被评为“全省文联系统先进单位”,在全省市州作协中亦保持在“第一方阵”。全市上下文艺氛围日渐浓厚,文艺事业发展繁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随时可感受到浓浓的文艺范儿……(记者 李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