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黄冈网站>美在黄冈
花银岩距离海南“博鳌”有多远?
2018-01-21 10:43:00   来源:网络   分享:
0

罗田花银岩,听说过吗? 

海南博鳌,耳闻过吗? 

  “疯了!”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山村,一个是名噪世界的风情小镇。二者怎相媲美啊? 
 
博鳌很有名,但是在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之前,连地图上都难觅博鳌小镇的影子。花银岩不出名,但如果没有“大事件”的点缀,花银岩还会一直沉寂下去。 
 
花银岩距离“博鳌”很远,但又离得很近。 
 
这个距离,就让我们用发现的眼光来“量一量”。 



筛“贡米”

“贡米”被发现,神经“刺醒了” 

    10月4日上午,记者驱车前往盛产“罗田三宝”之一“罗米”的罗田县大河岸镇花银岩村,此行一是为了避开那个红得发紫、堵得发慌的天堂寨“玻璃栈道”之行,二来也是为了一睹“贡米”风采。 
 
    “贡米”有段“红得烫手的历史”, 传说咸丰皇帝吃过此米后觉其味鲜美,才御赐此米为“贡米”。“贡米”赢得了皇室青睐,却输在了市场上。当地人自产自种的谷和米从来不卖,要留着自己享受,好客的山上人家,来了贵客才会拿出珍藏的“贡米”款待。 

    大河岸镇花银岩村村支部书记余科汉手捧颜色发红的“贡米”告诉记者,花银岩位于大河岸镇西北的高山之巅,这儿山高、林密、气温偏低,风景秀美。有一个小田冲,田丘狭小,两旁高岸大堑,一年四季很少见到阳光,浇灌稻子的水都是石岩缝里流出的冷沁水,禾苗发棵差,产量低。这里的稻子是最先插最后收割。此地就是“贡米”的原产地,面积仅有10几亩,平准亩产400多斤。 
  
    “物以稀为贵,这里的(原产地)贡米每年总产量不到6000斤”罗田县大河岸镇党委书记方志东说。 
   
    花银岩“贡米”糍性强、呈红色、香味浓、高营养,深受当地人喜爱。随着“贡米”名气的扩大,经常有小车子开进偏僻的小山村,但“贡米”却卖不出好价钱。市场上普通的米每斤卖2、3元,花银岩“贡米”每斤仅卖6、7元。“这与贡米的真正价值相隔太远,再这样贱卖,贡米就和普通米没啥区别了”。 
  
    今年7月份,罗田县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花银岩村,对“贡米”的价值进行了精准分析和定位,认为应适当扩大“贡米”种植规模,把“贡米”的牌子叫响。当地电视台组织市民来体验、购买“贡米”,很快,花银岩“贡米”的名气不胫而走。 

    有了媒体的宣传, 一个月时间,来山里买米的人一下子多了。“贡米”被发现,村民们迟钝的神经“刺醒了”。“身在宝山不识宝,别人当作灵芝草“,观念的反差,让罗田花银岩“贡米”从“深闺”走向市场。 



古屋前合影

古屋被推倒,“乡愁”丢得远 
  

    花银岩不仅仅是“贡米”之乡,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 “乡愁”。 
       
    “乡愁”原本是花银岩村的“底色”,但记者发现“贡米”的兴奋转眼间就被冲淡。古树、古屋应该随处可见,但花银岩的很多老房子被推倒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幢幢楼房,现代化的建筑镶嵌在村子里,多少有些不协调的感觉。 

    花银岩村村支部书记余科汉看出了我的“惊讶”,他笑着说,村民在外务工赚了钱,就一家家盖起了楼房。可没有了老房子,就失去了时代的印记和乡村的味道,花银岩村丢掉了“乡愁”,就会丧失新一轮发展的机会啊。余科汉听了我的话也露出惊讶之色“你说的机会是?”,“这个机会是乡村旅游的东风,东风吹来满眼春,花银岩失去了昨天,再也不能错过今天和明天了”。 

    每到一处老房子面前,记者都会提醒余科汉,这间房子不能拆啊,你们要挨家挨户做村民们的工作,老房子不要拆,留着是宝贝,将来会换来大把的票子。“嘿嘿,守土有责嘛,我就为他们守住老房子”, 余科汉一点即通。 

    让人惊喜的是,村里的古树保存完好,每走几十米远,就会看见枝繁叶茂的古树错落其间,树上还挂着“罗田县名贵树种”的牌子。余科汉说,村里现有这样的名贵树种达300余棵。 

    “我捡到宝贝了”,一名9岁的小朋友在老房子旁的古树下“淘”出了一件老式烟杆。还有一位村民“淘”到了一个年代久远、图案精美的茶杯。这两样发现引起了一行人的欢呼。 

    村民们没事的时候转悠一圈,经常能捡到一两样明清朝甚至年代更久远时的“老古董”,余科汉打算动员村民们把捡到的“古董”保存起来建个“民俗博物(收藏)馆”,让外来的人了解花银岩的悠久历史。 

    “乡愁”的背后是经济,只要有古树,有老房子,有古老的记忆和烙印,声名渐显的花银岩和“贡米”,一定会笑到最后。 
            



道场打谷

“致富”路难行, “尾巴”要割掉 

    路是好路。花银岩村距离罗九旅游公路线3公里,通往花银岩的通村水泥路路面平坦。 

    米是好米。神奇的“贡米”敲打着花银岩人的致富梦。 

    但偏偏花银岩人“致富门”久未开启。 

    花银岩人的“致富宝藏”差点被人“窃取”,但还好有惊无险。有个外地商人看好花银岩“贡米”的前景,收购了大批“贡米”和谷种运到外地移植栽种。奇特的是,种出来的米第一年是红心米,与花银岩“贡米”相差不大,可到了第二年,米的颜色变淡了,米心变成了白色。 
 
    “花银岩”独有的地理位置、土壤和气候,造就了“贡米”独特的品质,“贡米”的品牌效应和价值却没有彰显出来。 
 
    挡住村民 “致富路”的最大绊脚石,就是小打小闹、各自为政的零散经营模式。东家的“贡米”卖4元一斤,西家卖7元一斤,销售价格不统一,种植规模上不来,村民觉得种植“贡米”不划算,大大降低了种植的积极性。 

    在县精准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村里成立 “花银岩小村贡米专业合作社”,吸引了不少村民加入。目前已申报注册“花银岩——贡米”商标。 

    打自己的小算盘,缺乏整体协作观念,花银岩“贡米”遇到的尴尬,折射出当地农民思想观念上的障碍。农民的小农意识是条不得不割的“尾巴”,割掉这条“尾巴”,花银岩的“贡米”产业才能焕发出光彩。 



稻草垛前走秀

变身“明星米”,“贡米”会出彩  

    “贡米”要想一炮打响,应提升包装打造成 “明星米”,这个是必经之路。 
  
    去年年底,因国内媒体持续关注和炒作,英山郝家山农民养的土猪迅速蹿红,摇身一变成“名猪”后,市场售价一夜间飙升,从10元一斤,卖到了30多元一斤。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谁能引发人们对一话题的持久关注,谁便是赢家。“名猪”、“名米”的背后是名品,市场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很多品牌炒作宣传的原因就在于此。 
 
    “名猪”的故事已经成功上演,“贡米”的故事又该怎样讲呢? 
 
    著名旅游营销策划人阮灿如建议,要让故事生动传神,听故事的人才会着迷,因此,要请来好的故事导演,策划一台精彩的戏场。花银岩的“贡米”可以开发一两个精彩故事。传说中咸丰皇帝封此米为“贡米”,这段故事可以大写特写,让人过目难忘。此外,还可以在“贡米”的推介中融入大别山及当地文化、民俗元素,把“贡米”当作旅游产品和“明星产品”来宣传。 
 
    花银岩村的老房子、古树要是能形成一定规模,加上“贡米”、野生兰花、野樱桃等自然资源,加上当地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以花银岩为核心的区域,就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农耕、民俗、乡村文化体验园了。 

    花银岩“贡米”还可以拥抱电商,通过互联网直接对接消费者。与“明星”携手,与旅游“联姻”,与电商“触电”。不久的将来,罗田花银岩“贡米”一定会出彩。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