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市实验小学附近临街门店都配备了垃圾容器
沿街商铺的门前卫生、私自占道、车辆停放等问题是城市管理问题中的“顽疾”,不是因为一次的管理有多大难度,而是这些问题都容易反复,其主要原因还是商家、市民朋友的认识不到位。
门前三包制度作为城市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自觉性、现实性和长期性,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门前三包是指临路(街)所有的单位、门店、住户将担负起一定范围的市容环境责任,承担一定的城市管理任务。
为营造一个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今年以来,东宝区城管局狠抓落实“门前三包”,旨在为创卫添彩。
宣传到位 店主意识增强
东宝区城管局门前三包办公室工作人员聂玉珍介绍,为让广大商户增强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意识,今年4月,他们便与商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
“门前三包”的具体责任制内容为:包卫生、包美化、包秩序。这就要求:责任单位应及时清扫责任区地面;临街门店自备垃圾收集容器,并放置在店内适当位置,不得将杂物堆置门外;责任单位的生活垃圾应当按环卫部门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运到指定地点。责任区范围内无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乱吊挂,无乱设广告;门面招牌画面、字体无残缺,灯光显示完整;在外墙体上设置附属设施应当符合相关规定。责任区范围内无乱设摊、乱搭建、乱堆放,无环境噪声污染,无出店经营等等。
聂玉珍介绍说:“通过与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广大商户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责任心增强了。”
17日10时10分,记者来到位于金龙泉大道上的玉园小区临街门面,老板娘雷东芝正拿着扫帚清扫门前的垃圾。
雷东芝告诉记者,以前有些居民保护公共卫生环境意识淡薄,随手就将手里的垃圾扔在地上,污染了公共环境。以前对这样的现象他们视若无睹,但自从和东宝区城管局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后,他们知道了自己也有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责任。现在,每天营业前他们都会将店铺前的卫生搞好,在经营期间,也会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上午11时,记者来到市实验小学附近看到,这里的临街门店处的环境卫生、店容店貌、设施设备卫生等方面都做得较好。临街门店处,每家一个带盖垃圾桶整齐摆放在外面。门店外面路面干净、无烟头纸屑等杂物。
“门前三包”要做到“五有”“两序”——有桌子、牌子、专人、袖章、保洁工具;经营秩序和停车秩序规范。记者在这里发现,责任单位没有发现有无出店经营、违停乱停车辆行为。学校门前摆放有“门前三包”桌子、牌子。一位戴袖标的专职管理人员正在门店前面清扫垃圾。可以说,他们的落实情况很好。
抓好“门前三包” 给力创卫
谁愿意到一个门前垃圾遍地、让人感觉乱糟糟的餐馆就餐呢?可见,“门前三包”工作做好了,不但是给力荆门创卫,更是对自己的生意负责。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门店在门前环境卫生、车辆停放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如城区白云大道6号附近的路段上,仍然存在着车辆停放无序、门前堆放杂物等乱象。
门前三包办公室工作人员林卫群介绍说,他们在巡查中经常会发现,有的部门相互之间不配合,相互推诿扯皮,责任落实不到位。下一步他们将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到常态化。
市区环境卫生大为改善,很多人都感受到了荆门的变化。据城区一保安王华介绍说:“现在的城区道路变宽了、街道干净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
有数据统计,目前,涉及东宝辖区内350家市、区直单位及企业的临路(街)门面都基本达到了“门前三包”的要求。今年以来,门前三包办共发放督办整改通知书43份、问题整改清单12期。店主们积极履行义务,对门前环境卫生、车辆停放等方面进行管理,大家均做到了“各扫门前雪”。
当前我市即将迎来国检,聂玉珍也希望我市能借着创卫的东风将“门前三包”变成商家、店家、顾客的一种常态、自觉的行为,助力市容市貌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记者 胡于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