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荆门网站>专题资讯
2020年荆门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两千亿
2018-01-21 10:41:40   来源:荆门晚报

  2015年,荆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240多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3.4:1,位于全省前列。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速15%,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5:1。

  农业产业化从业者近10万 龙头企业销售636亿

  “十二五”时期,荆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农业产业化组织形成了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的新格局,显现了竞争力增强、带动力提高的新态势,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活跃农业农村经济、带领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5年底,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5614个,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9.6万人;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03个,比2011年增长49.2%;农产品加工产值1249亿元,比2010年增长223.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16元,比2014年增长9.16%,居全省第2位。

  荆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盖了农业各大产业:以国宝桥米为龙头的“一袋米”、以中粮祥瑞为龙头的“一壶油”、以众和纺织为龙头的“一支纱”、以宝源木业为龙头的“一块板”、以雨润盘龙为龙头的“一头猪”、以楚玉食品为龙头的“一尾鱼”、以汇源果汁为龙头的“一筐果”等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27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71家(含国家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36亿元,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企业达到143家,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过20亿元的企业5家,过50亿元的企业3家。企业平均销售收入达到3.07亿元。

  与此同时,荆门市坚持用产业集群的理念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用开发区的模式建设农业园区,促进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优质资源要素向园区倾斜。钟祥农产品加工园区先后被评为“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钟祥市农产品加工园区、京山县农产品加工园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沙洋县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三个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

  重点打造七大产业链,建立全省农产品汇聚地

  农产品加工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

  作为荆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农产品加工业,也存在着精深加工比重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在国民食物消费中,工业化生产的食品仅占20%左右(发达国家占70%),且大都是粮油盐糖和调味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加工食品、杂粮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几经努力,令人振奋的是,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成果转化中心(荆门)即将在荆门市落地,该中心总投资2亿元,以加工技术研发为核心内容,建设畜禽加工、果蔬加工、水产加工三大中试基地,重点开展以休闲食品、功能食品为特色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

  在政策方面,中央和我省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明确从财政、税收、科技、人才、金融、土地等方面,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扶持,这些政策将持续发酵;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中国农谷和柴湖振兴战略,近期又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必将把荆门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向更高的台阶。

  今后,荆门市将重点打造七个产业链——

  粮食产业链。着力推进粮食作物种业发展,以薯类、旱粮等作物的品种选育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专用米、糙米、米糠食品、专用粉、全麦粉、小麦麸皮制品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及系列化、优质化、方便化主食食品,拓宽粮食加工转化增值空间:以国宝桥米、洪森米业为龙头,打造稻米全产业链;以荆门百谷丰为龙头,打造马铃薯全产业链;以巨海薯业为龙头,打造甘薯全产业链;以长寿文化为底韵,依托“石牌豆腐”地域公用品牌和富硒土壤,打造大豆全产业链。到2020年,全市粮食加工产值达到680亿,深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企业和项目:国宝桥米产业园建设项目、湖北洪森粮油食品集团建设项目、中兴农谷荆门产业园建设项目等。

  油脂产业链。加快油脂产品结构调整,开发系列化、多元化、营养健康油脂产品,积极开发煎炸、凉拌、调味等各类家庭小包装专用油脂和食品工业专用油。大力发展以油茶籽、核桃等为代表的特种木本油料的生产和开发力度,并打造全国最大的菜籽油交易市场——中国农谷菜籽油交易中心。全市油脂加工能力稳定在150万吨,油脂加工转化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产值220亿元。油脂重点企业和项目:沙洋油菜产业园、中粮祥瑞、日月油脂、环星油脂、福美来油脂、汇橙茶油等。

  棉纺产业链。以纺织为中心,产业不断向上、下游延伸,形成“棉花种植——纺纱——织布——染布——成衣”全产业链。力争到2020年,纺织、服装加工产值达到400亿元。重点企业和项目:加快李宁工业园建设速度,做大做强众和纺织、伟嘉纺织、维新纺织等棉花加工龙头企业。

  畜禽产业链。围绕生猪、肉牛、肉羊、家禽、蜂产品等畜禽产品加工,促进畜禽鲜肉制品向预冷肉、小包装、细分割、腌腊制品、中西式熟食制品方向发展。畜禽加工产值达到500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50%。重点企业和项目:钟祥牧原、钟祥雨润、沙洋正邦、湖北神地、华醇食品、仙羽禽业。

  水产产业链。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建成风味鱼、鱼糜制品、鱼虾酱品、出口风味水产品、水产生化制品等五大水产品加工系列,使加工产品达到50种以上。着力培植六大加工园区,渔业加工产值达到60亿元。重点企业:楚玉公司、兴祥食品、先柱食品、东湖水产、万利隆、盛昌龟业等。

  果蔬产业链。大力培育和引进大中型水果加工企业,提高水果深加工能力,加快推动蔬菜加工业向加工方便型转化,研究开发高附加值、高营养、功能保健型蔬菜深加工产品。应用先进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加工,大力提高清洗、分级、预冷、保鲜、杀菌和包装等商品化后处理能力。年水果蔬菜加工能力达到65万吨,实现加工产值60亿元。重点企业:汇源公司、联想佳沃、彭墩科技、绿普旺、可可公司等。

  森工产业链。坚持办大基地、建大企业、树大龙头,调整优化林种树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以速生丰产林基地及林产品加工、森林食品、干鲜果、花卉苗木、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制药等相配套的加工体系,林产业加工产值达到350亿元。重点企业:宝源森工产业园、金林木业公司、秦江人造板公司,星球家具装饰公司。

  由此,荆门市将重点建设“二区二园”四个特色园区(即屈家岭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彭墩长寿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京山生态食品加工产业园、沙洋水产品加工产业园)。发挥荆门农产品主产区以及地理交通优势,打破行政区域和地域概念,以钟祥产业化示范园区、京山桥米产业园、沙洋食品工业园、中心城区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屈家岭特色加工园区等农产品加工园区为中心,覆盖周边地市,培育“1小时经济圈和100公里经济圈”,打造全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物流中心。(记者 杨涛 通讯员 吴升山)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