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荆门网站>专题资讯
荆门农业贴近市场调结构 供给侧改革新气象
2018-01-21 10:41:04   来源:长江云

  长江云(王超 鲁云峰)荆门市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调减效益低下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加高效的作物品种和面积。系列报道“以质为帅,决胜供给侧”播出报道《荆门农业贴近市场调结构,供给侧改革新气象》。

  六月初的江汉平原,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京山县永隆镇的田野里,再也看不到大片大片的棉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的蔬菜大棚,还有成片的玫瑰、山药种植基地。

  新河口村的村道旁,800多亩的玫瑰花开得正艳,中间套种的辣椒已经挂果。而在两年前,这片土地上栽种的全是棉花。新河口村党支部书记李士春指着一望无际的玫瑰园高兴地说:“现在中间套种的话,我们农户收入一亩田都在5000元以上。有的高达9000元,是原来收入的一倍。”

  新河口村村民刘秀英开始并不情愿种玫瑰,而是守着自己的8亩棉田,结果一季下来,别人收入上万,她却只是保了个本。这下她着急了,找到村支书,拿出自己的5亩田种玫瑰,中间套种辣椒和甜萝卜,下半年的收入就有一万多。

  市场上什么好销种什么,哪个品种效益好就调什么。再过一个多星期,京山县宋河镇罗华清老汉的40亩早熟葡萄就要上市了,他今年新引进的金手指、醉金香等品种,一斤可以卖到50元,一亩地的收入就是三、四万。

  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荆门市的农业结构不再是总量不足,而是低效的大宗农产品过剩和生态、优质的农产品偏少,阶段性的供大于求和供给不足同时并存。在这种形势下,荆门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种植结构,努力健全优化农产品的供给体系。根据市场行情,全市调整减少了棉花和玉米种植面积9万亩,增加水稻、大豆、蔬菜种植面积8万亩,同时大力推广“香稻嘉鱼“、“稻虾共生”等高效种养模式,全市高效模式的种养面积在去年200万亩的基础上又增加20万亩,占到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