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荆门网站>专题资讯
浏河社区实施“家庭道德银行”积分制管理
2018-01-21 10:40:46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王馨、通讯员张玮)13日上午8时30分,荆门市东宝区浏河社区网格员祁小芳准时开始在社区里巡视。和以往不同,她手中多出了一本小册子,用来给居民“记分”。“大爷,这楼道是您扫的吧,这么干净。”在周窝巷,祁小芳敲开了冯大爷家的门。“不止我了,老伴儿、大女儿也帮忙啦!”冯大爷答。“您家环境整洁卫生,可按月加分。全家义务打扫公共楼道,可加20分。还有,要是您提供有效的房屋租赁信息,还可再加5分。这分啊,都给您存‘银行’了!”祁小芳边说边在册子上记录。冯大爷乐了,他“银行”里的积分已达540分,在社区名列前茅。

  自2015年9月起,浏河社区在700户家庭中试行以“家庭道德银行”为载体的积分制管理方法,用积分记录社区居民日常行为美德。居民自愿报名参加,自行申报积分,经网格员确认并在社区公示5个工作日后没有异议的,便能正式“存入”家庭道德银行。储蓄的积分可通过社区“浏河在线平台”查询,累积到一定分值后可兑换食用油、洗衣液等生活必需品或社区公共服务,佼佼者还能优先参与市“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

  浏河社区居委会主任苏玉梅介绍,以往社区开展家庭道德建设,模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居民和家庭成员参与度逐年下降。一次偶然机会,她接触到了积分制管理,认为这种用于企业的管理手段一样适用于社区和家庭。

  “今天,你积分了吗?”正成为浏河社区里的流行语。目前,社区已有253户在家庭道德银行里“开户”。居民的自律性、自觉性明显增强:邻里吵架的少了,热心公益的多了,说三道四的少了,建言献策的多了,居民田汉林还主动捐赠5吨水泥用于社区公益设施建设。许多家庭连孩子也积极参与。

  浏河社区的有效探索得到荆门市妇联的认可。去年11月,荆门开展家庭道德建设试点,首批选择10个社区,重点推广家庭道德建设积分制管理。

  【专家解析】

  善是最好的“储蓄”

  将“道德”与“银行”的概念打包,新鲜,却也引来争议。有观点认为,“道德银行”会将道德功利化,即为了存储积分兑换奖励而做好事,让“无私奉献、做好事不留名”的准则受到挑战。

  省妇联家庭道德建设试点项目专家、江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赵立新介绍,以“家庭道德银行”为载体的积分制管理目前比较流行,如浙江、上海、武汉出现的公益“时间银行”等。荆门的家庭道德银行虽运行只有大半年,但已展现多重积极功能:一是导向功能。通过加分(扣分)指标,简单直观地引导居民向善向上,培养家庭道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二是度量功能。用具体、实在的积分来度量抽象、无形的道德价值,为居民在家庭道德建设中的正向、反向行为提供了一把“尺子”;三是激励功能。用积分兑换实现对美德行为的褒奖,激发居民的荣誉感和积极性,自觉将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是营造社会关爱氛围功能,促进美德奉献和关爱回馈机制的闭合运行。

  赵立新认为,设立家庭道德银行的初衷是激励善举,值得肯定,“就像银行需要货币储蓄一样,善举也要积累,这是最宝贵的‘社会价值储蓄’,让道德建设工作有了新的抓手。”

  “道德银行”是否将道德功利化,赵立新认为,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积分制管理的核心是道德行为的价值认可与回馈,如果把握好积分认定和价值回馈的操作范围与分寸,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刺激为辅,就可避免功利化。反之,将积分制误读为有偿活动,势必会引发投机心理、诱发道德风险。”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