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保屯是一个瑶族聚集区,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的大山之中,大约 110 户瑶族人家,散落在层层叠叠的梯田间。
这些瑶族民居依山而建,它们大多数是竹瓦房,以木板或竹片做墙。就在这些民居之中,有一栋 L 形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不同于周边的民居,它的主体建筑部分是由混凝土构造的。

它是由香港大学明德工程援建的项目之一——大保屯小学。小学不大,只有两层,倒是足以应对这个小村落的需求。
香港大学明德工程最初由港大木土工程系的学生发起,始创于 2004 年。它的名称来自于港大的校训“明德格物”,是一个以“建屋育人”为口号的学生组织。
明德工程主要通过建设学校及相关设施,帮助内地农村或灾区儿童就学。这些工程由政府或慈善机构出资,港大的师生参与设计及工程监督。
除了这个大保屯小学之外,明德工程还做过不少的学校建设项目。最近的一个是正在进行中的广西大平小学教师宿舍项目。


按照明德工程在 Facebook 主页上的说法,早在 2012 年,就有一对年轻夫妇来邀请他们负责大保屯校舍的设计和施工。考虑到村民的长远利益以及整个村落的现状,他们在经过一番详细的讨论之后,拟建设一个建筑,既可以作为学校,还能作为当地的文化中心。这个中心将服务于瑶族节日举办传统的社区活动“良双闹鱼节”和“盘王节”。
如何让建筑与周边的环境达到和谐,是明德工程在设计时主要考虑的问题。
可以看到,大保屯内没有可以用于建造校舍的平坦空地,所有的民居也都是顺着梯田而建成的。
校舍的设计就面临着这样一个尴尬:在梯田之上,它不需要,也没有过多的建设用地。合理地利用现有的环境,成了建设大保屯小学的重点。


因而,校舍选址在面对大保山的稻田间,它的背面是几栋瑶族民居,有着开阔、良好的视野。主体建筑位于一大块梯田的边缘处,依照梯田的走势,建成了 L 字形。旁边的操场,位于 L 字的凹处,在同一高度的梯田上延展开来。
它的设计虽然是以现代感的混凝土为主,不过,在外立面上还是采用了当地最为传统的建筑材料——竹子。竹子的使用,使得原本的混凝土立面在村落之间不再那么突兀,颇有设计感的竹子屏障看上去也十分美观。


顺着梯田的高度差,校舍被分成了两层。
其中,第一层有两个可以容纳 30 人的教室,还有一个图书馆,教师工作室,厨房以及储存空间。在一层空间的入口处,有一个小斜坡,用来削减梯田的高度差。此外,还有一堵以不同的长度和直径的竹管打造的屏障。这个竹管做成的屏障也成了整个设计中最大亮点,它不仅美观,还起到调节噪音、光线,以及确保隐私的作用。
第二层则是室外操场和篮球场,这里是供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同时,也是整个村落中最为开阔的一处平地。它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可以休息,观赏风景的平台,在节假日的时候,它还可以被用来举办各种社区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