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艺术
“虞一风、虞小风、虞旻子三代指画作品展”研讨会在汉举行
2018-01-21 19:38:55   来源:今日湖北网

 

今日湖北网讯(记者 陈思炎 通讯员 梁美) 11月3日,时值虞一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指墨百年——虞一风、虞小风、虞旻子三代指画作品展”研讨会在湖北美术馆举行,该项活动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武汉市江夏区委员会、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武汉市江夏区委宣传部、雅昌艺术网共同承办。下午2点,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孙恩道、九江市作协主席吴清汀、著名书法家孔可立、著名画家梁岩、江夏区书画协会主席祁金刚、中国著名指画家、江夏画派中国指画研究院院长虞小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张娜等2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回顾了虞一风、虞小风、虞旻子三代指画艺术家的艺术人生。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摘录如下:

1478238203738081.jpg

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孙恩道:我看了画展非常感动,一家三代追求一种精神,它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风格,追求、延续、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应该坚持和发扬的,这是我们中国的一种精神,这肯定是很珍贵的。

毛笔是中国画的基本工具,毛笔在纸上画,为什么要用指画,而且指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指画所传承人的精神和人的思想情感,不同于毛笔,指画的线条,虞一风先生的画和虞小风先生的画都有一种骨气,这种精神气质,从当前当代的美术来看就是缺乏骨气,今天很让我感动的是骨气。里面文人画的骨气,这种骨气用手指才能表现出来,不用毛笔,用手指来画,这种画的线条非常丰厚,既有硬的东西,也有柔的东西,这个线给人的感受最重要,形神兼备。从今天看,特别是虞一风先生更朴实一些,那种灿烂给人的气质,现在真的要恢复民族文化非常传统、非常优秀这一部分,指画就是优秀的这一部分,传承古代的东西,那是要甄别的,有的时候需要传承,我们也有很多糟粕,糟粕是需要抨击的,但是优秀的需要传承,现在很需要对传统文化做一些甄别,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要抛弃的。我认为指画当然包括中国画那是优秀的,那都是很好的,这是应该发扬光大和传承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弘扬。

1478238228391933.jpg

九江市作协主席吴清汀:今天非常高兴参加虞氏三代画家在江城举办的画展座谈会。回想30年前,中国指画研究会创始人虞一风先生在九江与我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至今令我历历在目。在上世纪80年代初,四明一风先生从福建来到庐山,在九江时,常住我夫人的饭店,当四明一风先生了解到我是在九江市文联工作,便亲自找到我家。一日,我夫人领着一个西装革履、满面红光、飘飘逸仙的长者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一种艺术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就是一辈子为中国指画事业奋斗的指画大师四明一风先生。

此后,我们成了忘年交。从与他交流的过程中得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同时了解到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他浪迹天涯,走遍中国的山山水水,心中只有一种追求,那就是为中国指画疾呼,为中国指画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中赢得应有的地位而奔走。他选择庐山的目的是看上了这个世界名山的文化底蕴和人脉资源。他要在庐山发起创建中国指画研究会,广招天下指画人才。他要我推荐九江、江西的指画家与他携手共同完成这一宿愿。我向他推荐了江西萍乡市文联主席、军旅指画家肖增烈。二人一见如他乡遇故友,一拍即合。随即找到九江市工艺美术厂厂长罗森先生,罗森厂长对四明一风老师十分敬仰,他把四名一风老师聘请到九江市工艺厂当艺术指导,腾出房间让四明一风老师住进美术厂的临街门市部大楼。此后的日子里,四明一风老师就在工艺厂大楼设立了自己的画室,招收了徒弟跟他学画。在这间画室里,我与肖增烈、罗森经常聆听到四明一风老师关于推动和繁荣中国指画的规划和设想。因为我是从事文学创作的,原来对中国指画一无所知,后来就是从这间虞老师的画室里才知道中国指画的历史和潘天寿等大师级指画家及其作品。

1478238269116379.jpg

江夏区书画协会主席祁金刚: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虞氏三代的指画指墨百年作品展,也是江夏人的骄傲,也是作为江夏文化人要积极支持和参与的一件大事。今天能够在湖北美术馆办虞氏三代的展览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虞小风老师用他的精诚、精心在做这一件事,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就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他孜孜不倦的精神才获得今天的成绩,或者在今天能够看到他们三代的作品。

我和虞老师也是近十几年来,他是我的老师,我们也是朋友,他对指画艺术的遵循、探索、弘扬和传承,他在上面做了很多工作,刚才很多老师、同仁也对他的精神作出高度的评价。手指画现在是列入到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江夏的文化名片其中的一张,江夏区的区委区政府对这张名片是非常重视的,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为什么把指画作为江夏的一张名片,因为江夏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江夏人,他也是指画的,现在可以查到的,他也是指画的创始人,因为他有指画的作品流传在世,也是江夏画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我们这个文化的源头。虞老师是浙江人,他的祖孙三代是浙江人能够在江夏重振江夏画派的雄风,这是历史的巧合,也是非常好的机缘。江夏区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指画的发展和传承、弘扬,11年在江夏体育馆就办了一次江夏画派回归江夏全国指画画展,14年武汉美术馆举办了指墨文心虞小风指画展,今天又在湖北美术馆办了虞氏三代指墨百年,百年的传承,也是江夏区政府区委对此鼎立支持产生的结果。今天上午开幕式虞老师也说过,区政府已经初步规划在江夏区要建中国指画博物馆,已经列入了规划计划之中,馆址已经初步选址,馆近三年来应该是能够实现的,也是指画艺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

1478238291132968.jpg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张娜:我本身也是湖北美术学院的教师,刚才我听了各位老师对虞氏三代的指画艺术进行非常全面深刻的分析,我自己也是受益很多。

简单谈一下我自己比较浅显的感受,虞氏三代艺术给我的感觉,从画作中感受到艺术家的人文修养和艺术造诣。虞一风先生曾经写过一本教材《中国画教程》,这个教材里面是手指画是放在工笔画的后面,这是老先生对指画艺术非常精准的定位。指画艺术家非常需要具有这种极高的人文修养和艺术造诣才能达到艺术精确的养成度,这种艺术规律已经被古今中外所有艺术大师都进行了共证,艺术家的修养决定了艺术家创作的视域和深度。

指画艺术的独特性在什么地方?我自己也是很简单总结了,不是很全面,个人感觉它的线条非常具有特殊性,在工具方面很多专家都谈过主要是以纸代笔,直抒胸臆。在当代用什么材料工具都无所谓,最主要是人本身怎么去表达才是最重要,用手画画就跨越了媒介,用笔的媒介或者其他材料工具的媒介,不需要媒介中转的转移过程来直接表达直抒胸臆,十指连心就是这个概念。指画带来一种新的感受,在创作过程中心手相连畅快淋漓的痛快之感,这是通过其他媒介笔触没有这种深切的感受。线条,因为指画艺术是来源于中国画艺术,我特别关注两者的差异性,指画艺术在线条方面特别明显,传统用笔绘画线条是柔中带刚,这种指画艺术是刚中带柔的感觉,并不是很一样。指画艺术线条在创作过程中没有完全受到书法用笔方式的影响,或者说一种局限,他在这上面有创新,创新在这方面表现很明显,既继承还是一种突破,在突破基础之上最终追求的是一种写生或者直逼事物的状态和本身状态。看了虞先生的残荷它的用笔,残荷那种坚韧只能用这种方式去呈现,它真的有那种孤傲的感觉,用毛笔的材质不能把握出来,这一点是特别适合。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