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艺术
金鱼先生”汪亚尘的谜之存在
2018-01-21 19:36:34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
0

   “画坛三杰”是为齐白石徐悲鸿、汪亚尘,可时至今日,金鱼先生汪亚尘竟是谜之存在,“数条金鱼”的价格不及齐白石“一只虾”,更勿比徐悲鸿“一匹马”。

  回看二十世纪初中国画坛的云云种种,我们经常习惯于假设,以期今天能给予画家本有的评价,如远去台湾的黄君璧一样,旅居美国的汪亚尘亦是如此,虽然晚年有幸回国,但终究成为了被历史和时代“遗忘”的一位艺术家。

  有感于前两日微信中一篇题为“画了12年,他把金鱼画活了”的小文,内心一喜,以为是金鱼先生汪亚尘,可点开一看才知是一位日本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顿时淡淡的失落感油然而生,殊不知,画了一辈子的汪亚尘美名为“金鱼先生”,他笔下的金鱼彩墨兼备,更是被徐悲鸿称之为“中国的第一笔”。此时不禁一笑,成就了金鱼先生的汪亚尘,竟然没有躲过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的标题党。

  从中国画到西洋画:你以为汪亚尘只会画金鱼?

  作为中国第一代的油画家,出生于19世纪90年代的汪亚尘从《芥子园画谱》入手,但从家乡杭州到上海,一步步的转入到洋画(油画)的学习创作中,后在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学习洋画,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重新开始创作中国画,在这几次的转变中,伴随着的是汪亚尘对于彼时中国艺术的认知改变,同时也暗合了时代狂潮中画家的“革命选择”。

  “我幼时对于绘画,比什么都喜欢,记得在高小的时候,最高兴上图画课……我每遇着放学归家,总是埋头作画,并且常常欢喜给邻家画糊窗纸,在学校里轮到上算术,总有十题九误。”在汪亚尘《四十自述》一文中,汪亚尘曾经简单的交代过自己幼年的绘画经历。

汪亚尘 《金鱼》 布面油画  1920年作  80.5万元  北京匡时2013年秋拍

  和那个时代的绘画青年一样,虽然汪亚尘并没有直接参与到革命运动中去,但是却是在武昌起义之际,从家乡杭州到上海来的汪亚尘却改变了自己幼时的绘画,从一直学习的国画延伸到油画中,并且成为中国第一代油画家。

  “上海的洋画简直没有,幼稚得可怜,一般想学洋画者,专在北京路旧书摊上觅杂志上的颜色画,不管是图案事或广告画,只要看见,就买回来照了模仿。因为没有真正的洋画,也找不着学习的场所,我们几个朋友,就杜造范本,还去骗人。我由国画而改习洋画的动机,便在于此。”汪亚尘在后来的自传中写道。

  现在看来,这段颇有自嘲风味的文字,其实也是青年汪亚尘对于中国现代艺术进程推动的一个写照。1915年,年仅21岁的汪亚尘与陈抱一等人筹办了中国第一个画会组织——东方画会,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汪亚尘越来越觉得自身的水平有限,这就促使了他第一次出国深造,1916年汪亚尘东渡日本,并且在次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方绘画和理论,尤为难得的是,在东京学习期间,每个假期汪亚尘都会回到上海图画美术院教授洋画和理论知识,这也为他日后尽心筹办和教授的新华艺专打下了基础。

汪亚尘 《乐何如》 金鱼题材的典型作品

  而这一阶段也可以称之为汪亚尘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重要时期。当然,这一阶段的绘画作品多为临摹作品(连同此后在欧洲游学期间的珍贵临摹作品,在文革期间被毁),这也是今天我们较少见到汪亚尘油画作品的原因之一。

  从东京学成回国之后,首先在思想层面改变了汪亚尘,尤其是为他打开了西方艺术世界的大门,此后欧洲就一直成为汪亚尘心中的艺术圣地。1928年,从第一次回国之后的12年间里,汪亚尘都一心向往欧洲的艺术世界,并最终成行,自筹费用和夫人来到法国。

 “去欧洲惟一的愿望,就是想再用技术上的苦功,并不想做镀金画家!技巧未练达的画家,若说到欧洲去一次便成为大师,那么,一只狗,到西洋去一趟,便可变成麒麟咧!这是奇谈,这就是名言。”汪亚尘在自传中写道。其实在这个时期,也有一些画家来到欧洲,他们对于汪亚尘拼命似得临摹练习基础功并不看好,甚至还一度出现汪亚尘所作为匠人的言论,他们取笑汪亚尘没有自己的创作,汪亚尘也曾坦言,在欧洲期间创作最多的是各地的建筑题材,但是因为技术的不熟练,多数是以失败告终,也是今天我们较少看到这一时期作品的另一个原因。

  但是,回国之后的汪亚尘绝对是对国内画界的一次冲击,汪亚尘和夫人在回国之后举办了欧洲游学期间的临摹作品展,共有130多幅作品,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汪亚尘临摹西方经典作品有莫奈《吹笛少年》等,现藏于上海美术馆,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但是的确较为遗憾的是,某种程度上汪亚尘亦是社会活动家,无暇有大量的时间创作油画,且油画的创作比较费时费力,回国之后的汪亚尘并没有按照既定的安排继续创作油画,而是投身到中国画的改革中去,借助于欧洲游学期间对于西方绘画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汪亚尘在1931年重新开始中国绘画的研究,并且旗帜鲜明的提出自己的观点。

  不同于其他画家在二十世纪初的争论,尤其是关于中国画的中西问题上的争论,汪亚尘一开始就表明“我素来不赞同所谓折衷派绘画”,我们学习了洋画,就是要预备将来改革中国画,要革新中国画的面目,在现时代非从洋画入手不可。而汪亚尘的选择就是后来让他家喻户晓的花鸟虫草题材的创作,透视、光影等西方绘画的创作方法都可以在汪亚尘的国画作品中找到,尤其是在金鱼题材的创作中,几乎是以西方静物写生的手法布局,假以水墨渲染,最终成就了“金鱼先生”的美名。

  此后,即为汪亚尘从中西融合到改革中国画的阶段,也是今天我们看到汪亚尘最多的创作于1930年代-1940年代之前的水墨作品,一直延续至他去往美国旅居。

  从上海美专到新华艺专再到美国:汪亚尘的美育之心

  在翻阅了大量汪亚尘往返于日本和法国期间的资料之后,更加确定的是,这个出生于热血时代的青年,很早就完成了一个从画家到教育革命者的转变,当然,在那个年代,汪亚尘似乎也并属意做个“社会活动家和教育革命者”。

  今天来看二十世纪之初的中国画坛,投身教育事业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纷纷以组织画会、创办学习等方式存在,亦或是在报纸上发表对于中国画改革的意见,例如刘海粟、颜文樑、黄君璧、陈抱一等人,他们成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拓荒者。

青年家庭遭遇变故的汪亚尘,曾经中途辍学到绸缎店去当学徒,现在无从知晓这段岁月在年少的汪亚尘心中有何影响,但此后的若干年中,贯穿汪亚尘始终的都是教育,甚至要高于他个人的创作。也正是基于此,使得今天对于汪亚尘的市场认知远远低于同时代的画家。

  不同于黄君璧一生不能回国的遗憾,汪亚尘在仙逝的前三年回到了上海,这距离他在美国教学已经过去了33年的时间,距离他第一次在上海图画院(上海美专)执教过去了59年,距离他在新华艺专执教过于了49年。

  时间回到1912年汪亚尘第二次来到上海,时年18岁的汪亚尘加入乌始光、刘海粟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任教,是全国第一个教授洋画的院校,也是全国第一个使用裸女为模特的艺术院校,引发了此后一场旷世的口水大战。汪亚尘在上海图画院教授的时间并不长,仅仅一年时间之后,学校受困于经济条件的支持,汪亚尘辞去教职,与乌始光创办广告公司以微薄的收入支撑学校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一向秉承中西融合的教育理念,汪亚尘自感“误人误己”,执意到东京去深造,期间假期也都会回来教授课程。

  而第二次从欧洲回国之后的汪亚尘,汪亚尘加入到新华艺专,是其教育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其中与李青萍的一段师生情谊更是成为一段佳话。

  “1932年,我考入到新华艺专,我们的校长是徐朗西先生,教务长是汪亚尘先生,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理论家和画家。”这是当时李青萍对于恩师的汪亚尘的评价,而也正是基于汪亚尘的发掘,才成就了这位著名的女艺术家。作为游学回来的汪亚尘,对待学生的作品,汪亚尘的眼光和态度更加的开放,彼时李青萍的作品颇有印象派之风,也曾被汪亚尘认为是“西画东渐”中的重要艺术家。

  而汪亚尘对于李青萍的教导也称得上是其教育生涯中的特色和个案。从最早发现李青萍的写生作品,汪亚尘就发现她作品中的西方艺术的风范:“李青萍对于光影的注视,对色彩的感受,对设色的放肆,对具体物象的漠视,对夸张和变形的领悟,和西方的印象派冥冥默契。”

  带着这样的发现眼光,在察觉到李青萍在基础画功的缺乏之后,汪亚尘亲自制定出学习计划,一步步的指引李青萍学习西方印象派绘画,但是并不急于让她过早接触西方印象派的作品。甚至在假期的时间里,请傅雷对李青萍的西方绘画和理论进行教导。一直到李青萍学习一段时间西方绘画之后,汪亚尘才拿出自己收藏的西方印象派绘画以及临摹的作品给李青萍学习,同时让她汲取中国画大写意和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力求中西结合,融会贯通,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特画风。

  期间,汪亚尘还担任各类期刊的编辑工作,并且主持了中国最早的美术规范教育的用书,用此后的艺术教育打下了基础。其中为了扩大艺专的事业,作为新华艺专的实际掌管者,汪亚尘与朱屺瞻再次去到日本,采购了大量的图书与石膏等教书教具,但是好景不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新华艺专遭受了日军的狂轰乱炸,在经过迁址寻求保护无果之后,汪亚尘最终在1943年全面停止了学校的工作,至此名盛一时的新华艺专退出历史舞台。

 同时带着满心的遗憾,汪亚尘婉拒徐悲鸿去北平艺专共事的邀请,眼看兴盛上海美术事业无望的汪亚尘于1947年自筹费用去到了美国,一直到1980年才再次回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去到美国的汪亚尘最开始一心钻研自己的艺术创作,并且还曾因拒绝肯尼迪夫人的的捐款而名声大起,从此美国的画界多了一位有志气有才气的中国画家汪亚尘。

  “我少有交际活动,不再推销自己的画幅,只是虔诚地安居为自己的艺术,力求直冲高峰”,这是汪亚尘在美国期间的写照,他一方面安心于艺术创作,一方面受聘于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一流名校,教授中国画,并且多以金鱼的绘画创作为主。但是颇为遗憾的是,本来到美国去筹措资金继续回国办校的汪亚尘,在后半生都没再能回到实现心愿,并常年与家人分隔两地,这或许是汪亚尘对于教育事业对于家人最为遗憾的地方。

  汪亚尘迷之市场价格到底“输在”哪里?

  这个在李青萍心中位同于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潘天寿等艺术大家的恩师汪亚尘,就如同他留给这个世界的遗憾,他的作品一直没有进入到大众的收藏视野。

  “汪亚尘的市场太奇怪了,不知道为什么就一直这么便宜,新加坡的郑先生评价说,八十年代他的对开的金鱼新币一千,陆俨少山水一千二,程十发关山月黎雄才黄胄等也都是千把块,三十多年后其他人都翻了几十倍,唯独汪亚尘掉队。”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就汪亚尘的市场价格说道。

  董国强也曾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买的一张汪亚尘的小品画,市场价格才一万元,而其同时代的齐白石徐悲鸿的价格早已经一字千金!雅昌艺术网记者也查阅了汪亚尘作品的拍卖记录,在记者所整理的汪亚尘作品拍卖TOP10中,前五名都是与徐悲鸿等人联合创作的作品,而其独立创作的作品中最高价仅为136万元,是其创作于1930年的《风景》,在保利香港2013年秋拍中拍出,是其目前作品拍卖的最高价纪录。

汪亚尘1930年作油画作品《风景》以136.1万元在保利香港成交

  而纵观汪亚尘作品的市场状况,从1993年佳士得香港拍卖开始,汪亚尘作品开始出现在拍卖市场中,大陆则是从1994年的中国嘉德拍卖中,一幅《金鱼》立轴以2.09万元成交,值得注意的是,这幅金鱼题材的作品价格是其当时几年间最高价的作品;而其另外一幅《春光无限》的花鸟题材的作品,在1995年上海朵云轩的拍卖中以7万元成交,是其花鸟题材当时几年间的最高价纪录。

 在此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汪亚尘的市场价格并未有太大的波动,一直到2009年间,其作品价格才有了一些增长,但还是远远不及同时代的画家。此后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持续调整,汪亚尘作品的市场价格竟然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汪亚尘纸本油画《静物》以48.3万元在上海天衡成交

  “汪亚尘的市场价格一直没有形成,多数人认为是其长期旅居美国的原因,留在国内的作品不多,同时今天我们在市场中看到汪亚尘的作品多是一些赠与友人的小品,没有一些巨幅或者是重要的创作,等于是市场中没有精品出现,这可能是今天汪亚尘市场没有形成的原因所在。”

  “现在拍卖市场中,只要是有名头的近现代画家,他们的作品都有会市场,即便是伪作,齐白石张大千这样名头的画家,一些老仿的不错的画甚至有十几万元的价格,并且还都能流通,但是汪亚尘的真品,基本上都是在20万元以内,还往往出现流拍的情况,甚至是一些买家对于汪亚尘都不知晓,这样的情况的确是现在市场的一个反应。”一位拍卖行工作人员告诉雅昌艺术网记者。

  同时作为中国第一代油画家,我们拍卖中亦能见到汪亚尘的油画作品,多数是写生的静物作品,创作于1931年之前,在记者所整理的汪亚尘作品拍卖成交前十中,一张其油画《风景》是创作于1953年,这一时期汪亚尘远在美国,在北京匡时2015年秋拍中以25.3万元成交。

  目前市场中所见最多的还是其花鸟虫草题材的作品。其中金鱼作品的数量几乎超过了其他类型作品数量的总和。其中,我们也观察到汪亚尘也有极少量的人物画出现,例如在中国嘉德2011年秋拍中,其作品《读书少女》就以23万元成交,是其人物画的最高价纪录。另外一张人物画题材的作品是其作品《钟馗》,同在中国嘉德2011年四季拍卖中以21万元成交。

  这样的谜之市场价格,是汪亚尘作品在今天的价格体现,但是这与他为中国美术教育以及中西融合所作的贡献远远不能匹配,更是严重低估了汪亚尘在艺术创作中的成就,这也可能为汪亚尘的专题收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