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艺术
为什么“国宝帮”买不到真品
2018-01-21 19:36:13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0

“国宝帮”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收藏理念执着和自信,经过日积月累,囤积了大量的赝品。为什么肯定地说他们收藏的是赝品呢?原因是这些人缺乏基本的专业常识,收藏的方法不正确。收藏必须要有专业路径,如果路径不对,就不可能买到真货。

逛地摊有很多酷爱古玩的人认为在地摊上能够捡漏,其实,地摊的货早就被精明的商家筛选无数遍了,根本不可能留下“国宝”。我认识一位老先生,他从书本中学了一些识别古玉真假的方法,便认为具备识别真伪的能力了,每个周末必到地摊上寻宝。发现造型、风格与书中图片相似的,便花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买回来。据老者说,一年内能够在地摊上买到数十件国宝级的精品。有时发现重样的第二件时,也立即买到手,生怕被别人抢了先。其实,只要发现地摊上出现重样的第二件,就已经说明,先前买的第一件肯定是赝品。因为古玩的稀缺性决定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同一地点出现第二件。但是老先生坚持说,不可能的事情在他的身上就可能发生。

信游商在古玩市场经常会遇到主动搭讪的游商,一旦发现目标,便过来纠缠,谎称手里有出土的古玩,如果对方感兴趣,便被带到他们的住处,开始讲故事。由于他们兜售的普遍是高仿品,鉴定难度较大,所以他们允许先鉴定再付款。如果第一次交易成功,买回来后得到了某些玩家的认可,便误认为这伙人的东西都靠谱,于是陷入更大的骗局,放松警惕,投入巨资,越买越多。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有一位民营企业家自从沉迷收藏,前后投入了6000万元,买了几百件假古玉。最后发现地摊上出现大量类似的,只卖几百元,才幡然醒悟,从此远离收藏。

听故事瞎编故事是普遍的欺骗手段,其目的是证明卖的假货是真的。而古玩行家具备丰富的交易经验,凡是在收买古玩时,只注重验证器物的真伪、品相和年代,绝不听信任何故事。如果发现卖家企图叙述来历,行家会立即制止,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对方干扰注意力。但是对于外行来说,很容易轻信故事。例如,有人谎称某件乾隆官窑瓶是从李莲英家里流散出来的;有人说老家盖房时挖出来几件宋代瓷器;还有人在老旧的红木盒里装进假古玩,外包装上写着“文物南迀,蒋总统中正签”的封条。离奇的故事五花八门,天花乱坠,目的就是为了卖假骗钱。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