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艺术
艺术区产业化对公共艺术是机遇还是挑战?
2018-01-21 19:35:50   来源:雅昌艺术   分享:
0

798艺术区公共空间里的公共艺术

  导言:雅昌艺术网在盘点近几年中相继离开798艺术区的画廊机构时,发现园区中或关闭,或搬离,或转型的近40家画廊机构中不乏曾经经营十年以上的重要机构。画廊机构在艺术区中惨淡经营,但餐馆、服装店、礼品店、瓷杂文玩店在旅游效应的作用下,眼看着如雨后春笋的冒了出来。而同时另一个现象是,各种材质的雕塑和装置,入驻园区公共空间也司空见惯了。虽说公共艺术进入城市空间,因为涉及到城市规划、市政建设等复杂的背景,相对来讲比较困难。而艺术区为公共艺术进入城市公共空间提供了一种新的通道或缓冲区的作用。无独有偶,近期公共艺术点亮艺术区的事件如“棉三-天津当代公共艺术计划”,这次公益性当代艺术计划落地原天津棉纺三厂旧址上改造而成的棉三创意街区,民间资本首次与天津美术学院共同介入城市公共环境的提升计划,那么,艺术园区产业化为公共艺术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雅昌艺术网因此采访了打造这个计划的双方规划者和艺术家。

天津市棉3创意街区

  公共艺术作为文化产业的先行者

  此次“棉三-天津当代公共艺术计划”在天津是民间资本与美术学院的首次结合。天津美术学院邓国源院长也作为“天津当代公共艺术计划”主席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希望,在这次天津美术学院与棉三艺术园区的公益项目合作中,首先,能够带动城市的进步,除了要建设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硬件设施外,还需要推出能丰富百姓精神生活的文化活动,而大型的当代公共艺术展览,则是在文化产业中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她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审美的体验,更能启迪人的心智,增添生活的幸福指数。从而为天津市的文化艺术发展、为市民的文化艺术生活做出贡献。第二,地产与艺术联手打造的创意产业园,无论是对艺术院校的教学、普通市民艺术审美水平的提升都有直接和积极影响。美院介入艺术园区的公共艺术计划,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丰富本市的文化艺术氛围,提升天津文化层级,打造与天津国际化大都会相匹配的文化艺术活动。通过一个以年度为单位的周期持续的艺术体验活动,向广大市民介绍诸如当代绘画、雕塑、装置、设计等艺术门类的最新思潮,举办学术论坛、讲座、公开课、艺术市集等活动,全面立体的向广大市民展示当代艺术的魅力、创新精神与时代气息,普及当代艺术知识并提高市民的艺术鉴赏水平。让更多艺术家参与并介入。打造新兴艺术产业基地,为青年艺术家们提供优质的展示平台与产业孵化器。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老旧厂房取景即是棉三创意街区。棉三创意街区位于海河沿线的天津占地160亩,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是天津市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硬件最完善的创意产业基地。文化+科技、创意+时尚,棉三也是天津首个以创意设计、新媒体产业、电子商务产业、动漫游戏产业四大板块为主,辅以时尚消费、创业型企业孵化、文化艺术以及人才培训的创意街区。天津棉三创意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峥在接受雅昌艺术网的采访时说:“棉3艺术区的总投资是30亿,此次与天津美术学院合作的‘共公艺术项目’前期投入30万。把艺术园区定位在修旧如旧、复原历史风貌的同时,如今的棉3创意街区再次呈现出历久弥新的城市风韵。全新定位为‘城市艺术空间’、‘创意产业交流平台’和‘天津城市风景’。”

 并且,对此次“棉三-天津当代公共艺术计划”的实施意义,邓国源院长、天津住宅集团总经理康庄、策展人李晓峰共同草拟的《棉三计划·天津宣言》中写道:第一,以当代雕塑、当代公共艺术为率先,倡导当代艺术与文化的先进、共生,交融、共享!第二,将更清晰的当代文代艺术诉求,形成系统化发展的定位,专业的力量与学术的品质是核心支点;第三,构筑开放、开明、宽松、宽阔的平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艺术生态链、产业链,吸引国内外精英,孵化未来领袖、让梦想在此放飞!

  从民企与学院合作前景和共同的期望中,可以看到艺术园区的产业化发展中在未来给艺术家创作及公共艺术提供了一个多维度视野和平台的可能性。那么,艺术园区的产业化与“艺术的出走”就不是一种必然的关系。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美术学博士黄文智从艺术家的角度观察798园区逐渐增大客流量和房租的上涨时,认为使很多艺术家工作室和画廊被迫离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人为炒作和追求暴利是主要诱因。虽说如此,798园区内仍有相当比例的画廊或与艺术创作推广相涉的产业存在,人流量增大,也正是园区艺术品展览或消费所产生的吸引力所致。艺术家们都不愿意看到艺术品中那些虚假的炒作和恶俗的审美趣向大行其道。通过园区内艺术相关企业的推广和宣传,会有更多的艺术品在公众视野中出现,其产业化的过程,本身就是对艺术创作的积极推动,当然也包括公共艺术。不过,对艺术品的定义难有统一的概念,而公共艺术的界定更是众说纷纭。所以,艺术区的产业化发展,能够推动广义的艺术发展,但并不一定就是专指公共艺术。公共艺术中包含着的一个很大属性,就是与公共空间或公众之间的关联性,自身的社会指向性,包含有更宽广的文化内涵。

  此次“棉三-天津当代公共艺术计划”推出两个当代雕塑展,分别是李晓峰策展的《同行——中国当代雕塑二十一名家邀请展》和谭勋策展的《渡口——中国青年当代雕塑与装置提名展》。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邓国源院长首先提出此次“公共艺术计划”不是将雕塑等作品只放在艺术区这么简单,需要有公众的积极参与互动。“棉三·天津当代公共艺术计划”涉及到公共艺术、版画、行为、装置、创意市集、公开课、讲座等。同时,艺术区作为公共艺术的阵地与舞台,可以使更多艺术家展现自己的才华。棉3创意街区作为这样一个优秀的展示平台,为两个当代雕塑展共60件作品提供了上万平米的展示空间,作品安装在各个核心区域。中国当代雕塑与棉三艺术街区建筑相结合,两者是一种相互融合衬托的关系。通过系列活动的举办,打造天津本土乃至京津冀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创意街区。

  邓国源院长认为艺术区为艺术家的艺身提供了居所,而艺术要解决的恰恰是“神居何所”的命题,希望类似“棉三-天津当代公共艺术计划”的公益项目能切实有效地推进当代艺术在天津的发展,虽然天津没有苏荷、没有展览路,但可以期待“天津棉三创意街区”,期待“棉三·天津当代公共艺术计划”。

 艺术园区产业化与公共艺术的双赢模式

  天津棉三创意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峥在接受雅昌艺术网的采访时介绍,为了加强对公共艺术的支持,棉3创意街区投入了大量经费,对现有上万平米的展示空间进行了修整,为本市青年艺术家和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们营造出一个个独有的作品展示空间,不仅让艺术家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毕业创作再次受到市民和艺术鉴赏者的瞩目,同时也为许多艺术品未来价值提升做好了更高的铺垫。60件中国当代雕塑和公共艺术作品,在迂回的廊道、中心广场公共空间、1921艺术中心等核心区域展示。老厂房的改造中,通过大量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满足了现代办公、商务活动的需求,已经吸纳了设计、文化、装饰、创意类近70余家企业进驻,适应创意设计、新媒体服务、商务咨询、艺术展示、文化休闲、人才培训等等企业对空间功能的需求。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谭勋教授作为“天津当代公共艺术计划”艺术总监和总策划,首先考虑的是关注园区的整体环境,其中包括人文建筑和自然景观,特别是前者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需要优先考虑,这对于艺术品的陈设和展示尤为重要。其次要分析园区内活动的主体观众,他们是观赏艺术品并和与艺术品互动的受众群,他们的群体特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区艺术品的审美取向。选择作品的标准,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能够参与到公共空间的作品,然后就是综合考虑园区环境和受众群体的文化属性。

  从展览的策划执行过程中,谭勋教授认为公共艺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公众认可的定义,但其中肯定包含了一般艺术品的诸多属性,能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审美取向,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和丰富大众的精神生活。公共艺术的创作,还涉及到诸如场地、经费和宣传的问题,这都需要外部力量来推动的。另一方面,园区的产业发展,也需要一些人文因素注入,才能增加企业活力,提升企业形象,他们支持公共艺术的创作与展示,不仅是对后者的推进,自身也能在此中获益,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艺术区作为公共艺术进入城市公共空间的通道及缓冲地带

  目前仍然是5家民营美术馆(青岛天泰美术馆、青岛侨创美术馆、安徽大地美术馆、重庆东原美术馆、威海金石湾美术馆)馆长的梁克刚,从自己对公共艺术发展的状态观察艺术区的产业化和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时,对雅昌艺术网说:“现在各地大量出现的艺术产业园区、文创产业园区确实成为了公共艺术进入城市空间的通道和缓冲地带。”

  他认为,公共艺术普遍意义的进入城市公共空间的还有一定难度。不仅原有的城市雕塑系统还在运行,而且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各方面复杂原因。所以,现在有很多公共艺术是借助了艺术园区开始能够呈现。因此,艺术园区在各地的发展实际上是给公共艺术进入城市公共空间提供了一个机会,也提供了一个平台,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已经开始出现了公共艺术进入城市空间的一种趋势,大部分是从艺术园区、文创园区开始,刚好这种园区他们也愿意让整个园区的外部环境呈现出来一种艺术性的特质,这是两方面的一个都共同的一种需求。艺术园区的产业化必然会造成一些问题,造成一些租金的高涨,租金的高涨也会导致一些早期入园的艺术机构或者是艺术家逐步地迁离艺术园区,这种现象在北京798,在西安的纺织城非常明显,上海做的稍微好一点。上海M50会有一些保护性的政策,最早入园的一些重要艺术家和一些重要的艺术机构一直能够以比较优惠的租金价格,长期使用空间,所以相对比较稳定。其他地区,包括北京的798还有其他的一些园区确实有这个情况,随着产业园的发展和产业化的提高,租金价格的上涨造成了早期进入园区的艺术家和重要的艺术机构纷纷迁离艺术园区,这也是一个很难避免的现象,因为毕竟是市场经济。包括一些政府的直属公司开发的一些城市的艺术园区也在试图制定一些新的政策,他们也意识到这种问题,试图制定一些新的政策能够对艺术机构和艺术家进行一些政策倾斜,这也是一种尝试。

 公共艺术介入艺术区发展的独特性

  “棉三-天津当代公共艺术计划”艺术总监和总策划谭勋教授认为艺术区自身的产业化发展,是该区域的主要职能,而“艺术”的标签,既包含园区内从事与艺术相关的企业,也与这一区域经常举办艺术展览有关。因此,艺术区的文化属性,是区别于一般产业区的重要特征。如果产业化发展能够和公共艺术创作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此形成园区的显著文化属性,必定会推动该园区及周边区域的旅游和商业文化机制,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在国内外都有。要说问题,就是园区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共艺术的推广。另外,相关职能部门对此并未形成足够的认识。

  谭勋教授从艺术园区与公共艺术作品间的关系分析认为有两种情形:一种是长时间陈列和永久展示的,另一种是适应短期展览需要的。前一种情形,一般是根据公共空间的需要而定制的作品,这与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品并无区别。后一种情形,是相对短时间内展示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还可以经常更换作品,这样一来就能为大众不断制造新鲜感,给园区注入长久而新鲜的文化血液。

  梁克刚馆长认为公共艺术与艺术园区的结合是一个比较好的尝试,彼此也有这种需求。所以,现在普遍进入的方式还显得比较生硬,缺乏在早期艺术产业园区进行策划和规划设计的阶段,就考虑公共艺术进入的这种因素,现在的园区基本上都是建成之后园区自身的营销需求,然后引入一些现成的公共艺术品。这个难免结合不够紧密,艺术作品的选择没有完全根据园区的一些空间特点,针对性比较弱,造成临时性这样的一个状态,一个是作品的选择没有那么具体针对园区的一些特点,再一个感觉是临时放置,不是永久放置的,大多数是利用一种活动形态发生的。因为城市中有艺术区的存在,公共艺术的作品才真正有机会逐渐进入到城市空间,进入到城市生活当中,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也是未来可能会产生更大影响的开端。“棉三·天津当代公共艺术计划”是非常积极的信号,也是天津美术学院包括当地艺术家群体主动介入城市公共空间,参与城市文化审美环境提升和改造的开端。

  结语

  邓国源院长认为“棉三-天津当代公共艺术计划”在天津市艺术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填补了天津没有大型当代艺术活动的空白,是一项提升整体城市人文内涵的大型公益性艺术体验计划。可以说,天津当代公共艺术计划,不仅在天津艺术的历史中开创了先河,更是带有鲜活人文气质的天津亮相在世人面前的开始。

  对于未来艺术园区产业化发展中对公共艺术的诉求,天津棉三创意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峥对雅昌艺术网透漏:“今后,棉3创意街区将与天津乃至全国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将更多的展览和艺术展示纳入天津公共艺术计划中,通过持续的艺术体验计划,棉3创意街区将为天津建造在艺术领域开放对话的平台,同时吸引更多艺术家参与。此举还在于构建与市民互动的公共艺术空间。通过‘天津当代公共艺术计划’逐步推进落实,棉3创意街区将成为天津当代艺术的大本营,进而在全国乃至国际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天津市的文化艺术发展、为市民的文化艺术生活做出贡献。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艺术体验活动,全面立体的向广大市民展示当代艺术的魅力、创新精神与时代气息,普及当代艺术知识并提高市民的艺术鉴赏水平。”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