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艺术
优雅的法国塞夫勒裸瓷艺术和它背后的贵人
2018-01-21 19:35:02   来源:99艺术网   分享:
0

王家塞夫勒瓷厂,版画,阿吉利·埃特纳·米凯龙(Achille EtnaMichallon,1796–1822)绘制。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王家塞夫勒瓷厂,版画,阿吉利·埃特纳·米凯龙(Achille EtnaMichallon,1796–1822)绘制。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18世纪时的法国王家塞夫勒瓷厂创作了相当数量的裸瓷雕塑作品,它们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当时法国巴黎社会优雅与奢华相结合的典范。而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乃是塞夫勒裸瓷艺术成功背后的贵人。

1708年德国萨克森地区的化学家掌握了制造瓷器的技术,随后很快就在今天德国的梅森建立了瓷厂。他们一开始时只是模仿中国或是日本的瓷器造型与装饰绘画,但随着技术的成熟,梅森瓷厂迅速开始了对生产欧洲本土风格瓷器的探索,并且无论是在艺术风格还是在商业上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法国对东方瓷器的生产技术方面的探索与在艺术风格方面的模仿至少可以上溯到17世纪80年代。随着梅森瓷器的出现,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人开始迅速掌握了瓷器制造技术。开始时,法国的瓷器在欧洲并不具备商业竞争力,尤其是在商业运作上,它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盈利模式。到了18世纪中期,在路易十五的情人蓬巴杜女侯爵的大力推动与领导之下,法国建立了王家塞夫勒瓷厂(Royal Sèvres Manufactory),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其很快确立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并开始了规模化的生产。由于法国的瓷器生产与制造过程不同于中国和日本,也不同于当时欧洲其它中心,如梅森、拿波里等地,法国王家塞夫勒瓷厂在制造瓷器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烧出的没有上过釉彩的瓷胎有一种大理石般的质感与效果,很适合制作室内用装饰雕塑,这种没有上过釉的瓷雕,我们一般称之为裸瓷雕塑。由于造价相对比大理石与青铜雕塑便宜许多,裸瓷雕塑迅速得到了当时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家们的青睐,因为它们可以将雕塑家们原本昂贵的艺术作品普及到更加广大的范围;同时由于裸瓷雕塑的出现,在包括法国人在内的众多欧洲人的心目中, 瓷器也从奢侈品转变成为了艺术品。

王家塞夫勒瓷厂制作的裸瓷雕像从诞生的一刻起,就是古代陶瓷艺术品与装饰艺术品收藏家们追逐与热捧的对象。受到这一艺术与商业方面的巨大成功的激励,塞夫勒瓷厂邀请了当时最好的艺术家前来创作新的好作品,这些艺术家当中包括著名雕塑家埃特涅-毛里斯·法孔涅(Etienne-Maurice Falconet,1716-1791)、路易-西蒙·博易皂忒(Simon-Louis Boizot)与霍塞-佛朗索瓦-周瑟夫·勒·李驰(Josse-Fran?ois-Joseph Le Riche),他们先后领导并主持了瓷厂中裸瓷雕塑工作室的工作,帮助设计创作并发展了许多不同寻常的模型,保证它们最终成为极其精致的艺术品。塞夫勒瓷厂希望这种形式的艺术品可以帮助他们超越在欧洲的主要竞争对手,如德国的梅森瓷厂,后者主要生产多彩的上釉作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塞夫勒在许多领域都的确超越了梅森,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种(比起上釉瓷器来说)外表稍显粗糙的白色裸瓷小雕塑以及雕塑组群,它那如细沙般的表面,以及在光照之下呈现的诱人质感,会让人想起雕塑用的大理石,非常适合处理和表现被雕塑对象的各种细节与微小的变化。

法孔涅与他的传世裸瓷雕塑

图1 玛丽-安·克洛,埃特涅特-毛里斯·法孔涅大理石肖像,1773年,现存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图1 玛丽-安·克洛,埃特涅特-毛里斯·法孔涅大理石肖像,1773年,现存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最早在塞夫勒瓷厂主持裸瓷雕塑工作的是世界雕塑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埃特涅-毛里斯·法孔涅(图1),他曾受俄罗斯女沙皇皇凯瑟琳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邀请前往俄罗斯圣彼得堡,在那里他用了12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类雕塑历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称为“青铜骑士”的彼得大帝青铜骑马雕像。这座雄伟的纪念碑式的雕像经常会使许多人忽视法孔涅在50岁以前的众多艺术作品,包括他制作的“危险的丘比特(Menacing Cupid)”,这尊雕像应该是18世纪所有雕塑作品中被复制得最多也是最为人们喜爱的雕塑作品。它的红泥设计模型于1755年时在巴黎沙龙中展出,立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法孔涅本人因此一举成名,他后来为不同的赞助人制作了5个几乎完全相同的大理石雕塑作品。他还将这一雕塑作品设计成了小的不同尺寸的裸瓷雕塑模型,在塞夫勒瓷厂制作成品,以满足上流社会的人们进行室内装饰的需要。读者自己可以通过比较图2a中的裸瓷雕塑和图2b中的大理石雕塑来体会裸瓷雕塑与大理石雕塑在艺术表现力、材质的质感等各方面的相同之处与细微差别。

图2a 埃特涅-毛里斯·法孔涅设计的裸瓷雕塑危险的丘比特,高23.3厘米,约1757-1766年时在巴黎塞夫勒王家瓷厂制作,现陈列于英国沃尔特艺术廊。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图2a 埃特涅-毛里斯·法孔涅设计的裸瓷雕塑危险的丘比特,高23.3厘米,约1757-1766年时在巴黎塞夫勒王家瓷厂制作,现陈列于英国沃尔特艺术廊。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图2b 埃特涅特-毛里斯·法孔涅制作的大理石雕塑危险的丘比特,高85厘米,现陈列于冬宫博物馆。
 图2b 埃特涅特-毛里斯·法孔涅制作的大理石雕塑危险的丘比特,高85厘米,现陈列于冬宫博物馆。

我们看到被塑造的小爱神丘比特用右手食指压住嘴唇,眼睛正在专注地盯视着前方,而左手正悄悄伸向他那可怕的爱情之箭的箭囊。人们因此把这尊雕塑称为“危险的丘比特”,因为我们不知他又要将爱情之箭射向谁?又有谁将因此而堕入那引起令人无法克制的掺杂了甜蜜、痛苦乃至疯狂的爱情之网?稍微细心观察一下这尊雕塑作品,小爱神略为前倾的身体,弯曲的手臂、腿以及背后张开的翅膀,统统都会让我们感觉到他那无穷的不安分的活力。

有一点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为了满足室内装饰的传统与需要,法孔涅在制作“危险的丘比特”裸瓷雕塑模型时,还根据神话传说,专门为它设计了一个与之配对的裸瓷雕塑女像“赛琦(Psyche)”(图3)。尽管这一小型雕塑模型赛琦从来也没有被制作成大理石雕像,但是我们可以看出, 裸瓷雕塑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简单复制已经存在的雕塑艺术作品,它的制作本身就可以激发出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进行新的艺术探索。其实法孔涅本人在当时就和法国著名画家弗朗索瓦·布歇有许多合作,后者为塞夫勒瓷厂的裸瓷雕塑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初始设计模型。

图3 赛琦与丘比特,一对裸瓷雕塑
图3 赛琦与丘比特,一对裸瓷雕塑

笔者认为有必要稍微详细介绍一下埃特涅-毛里斯·法孔涅的生平, 他不仅是法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他还是启蒙运动的积极参与者。1716年他出生于巴黎的一个贫穷家庭,早年曾在一家木匠工作室当学徒,但他在业余时间里制作的一些石膏雕塑引起了巴黎雕塑家让-巴菩提斯特·勒墨银(Jean-Baptiste Lemoyne)的注意,后者将他收为自己的学生。法孔涅早期最成功的作品应当是“克罗同的米洛(Milo of Croton)”,这一作品使他在1754年成功当选了法兰西艺术院的院士。 1755年,他的大理石雕塑作品“危险的丘比特”在年度沙龙展览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法孔涅也因此进入了公众的视线。1757年,他的大理石雕塑作品“出浴仙女”再次在年度沙龙上获得公众极大的赞誉。也是在1757年,他被任命为巴黎的王家塞夫勒瓷厂雕塑部门的主任。他为瓷厂设计的众多小型人物或天使的裸瓷雕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直至今天,它们仍旧被仿制生产,成为欧洲人最喜欢的家庭收藏陈列品。可以说, 正是因为法孔涅的参与,塞夫勒瓷厂无论是在艺术还是在商业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在瓷厂一直工作到1766年9月,在年满50岁的这一年,他赢得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机遇:通过竞标,他被俄罗斯女沙皇凯瑟琳大帝选中,前往圣彼得堡去制作一个巨大的彼得大帝青铜骑马雕像。在1766年至1788年的12年间,他一直与自己的学生与养女,同时也是肖像雕塑家的玛丽-安·克洛(Marie-Anne Collot)一起工作并生活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后者为这尊青铜骑马雕像的完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彼得大帝的面像的设计与制作,正是这位女雕塑家的手笔。这座彼得大帝青铜骑马雕像(图4)至今仍然是俄罗斯帝国时代最重要的艺术作品。 这一伟大的作品将法孔涅永远置于了人类艺术历史上极少数几个最顶尖级雕塑家的行列之中。

图4 法孔涅,彼得大帝青铜骑马雕像
图4 法孔涅,彼得大帝青铜骑马雕像

另一点值得指出的是,法孔涅对俄罗斯艺术学院雕塑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不仅带去了巴黎的流行时尚,更重要的是他为俄罗斯艺术学院带去了一大批古典雕塑的模型,成为学院教学的宝贵财富,一直被流传到今日。1788年,法孔涅返回巴黎,被立刻任命为法兰西艺术院的院长。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孔涅离开了巴黎,他的许多在法国的作品也被革命所毁坏。今天,我们可以在卢浮宫、冬宫欣赏到他最著名的几个大理石雕塑作品,当然他创作的最伟大作品,彼得大帝骑马雕像,我们只能到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才能真正欣赏与体会到它的雄伟与张力。

法孔涅不止是雕塑家,他还是一位学者与艺术批评家。他自学了古代希腊语和拉丁语,对古代造型艺术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启蒙运动时代由狄德罗编辑的大百科全书中的一些有关雕塑艺术的词条就出于法孔涅的手笔。他还出版了有关论雕塑(Réflexions sur la sculpture)、论罗马的马科斯·奥略留皇帝青铜骑马雕像(Observations sur la statue de Marc-Aurèle)等众多艺术论著,直至今天,这些书籍还对研究雕塑艺术本身,研究启蒙时代的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彼得大帝青铜骑马雕像”和“危险的丘比特”,法孔涅还有其他传世杰作。1763年,法孔涅在巴黎沙龙上展出了一座巨大的大理石雕塑组合作品“匹哥马利翁与加拉提娅(Pygmalion and Galatea)”(图5),立刻引起了当地的巨大轰动,启蒙运动的领导人狄德罗(Denis Diderot)公开发表文章盛赞这一作品的伟大;作品在巴黎引起的热评也传播到了欧洲边缘地带的圣彼得堡,皇凯瑟琳大帝在看过它的模型以后,也对作品赞誉有加。

  图5 埃特涅特-毛里斯·法孔涅制作的大理石雕塑匹哥马利翁与加拉提娅,现陈列于冬宫博物馆。
  图5 埃特涅特-毛里斯·法孔涅制作的大理石雕塑匹哥马利翁与加拉提娅,现陈列于冬宫博物馆。

“匹哥马利翁与加拉提娅”这一雕塑组群所表现的故事来源于古代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Ovid’s Metamorphoses);它讲述了希腊年轻雕塑家匹哥马利翁(Pygmalion)被自己刚刚完成创作的美丽女性雕像加拉提娅(Galatea)所深深吸引并立刻堕入情网,有感于匹哥马利翁的真诚,爱神维纳斯最终决定为加拉提娅赋予生命,将她变为真人,使得她能和热爱她的匹哥马利翁结合在一起的故事。

塞夫勒王家瓷厂根据法孔涅的模型制作的小型裸瓷雕塑组群(图5a、图5b、图5c)同样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与追捧,蓬皮杜女侯爵、俦伊秀公爵等重要的巴黎上流社会权贵以及当时其它一些欧洲重要的收藏家们都收藏了这组裸瓷雕塑群。在这一雕塑组群中,我们看到一个跪在裸女雕像前的男青年,他身穿厚重的长衣并且双手合在一起,被站立在岩石上的裸体年轻女人那微笑的脸谱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坠入了爱河。在女子身后,一个云端中带翅膀的小丘比特正手持爱情之箭,而另一个小天使则正在亲吻着年轻女人的手背,他是维纳斯的使者,正在将人类的活力注入美丽的加拉提娅体内。在长方形的基座上,放着锤子与剪刀之类的雕塑工具,表示年轻的艺术家用它们创作出了他本人眼前这一美丽的年轻女性雕像。在平台上有一个字母“B”的印记,它是让-杰克·巴持里耶尔(Jean-Jacques Bachelier)姓氏的首个字母,后者是1766-1772年间塞夫勒瓷厂的负责人。

图5a 裸瓷雕塑组合匹哥马利翁与加拉提娅,高36.5厘米,基座宽深分别为22厘米和17厘米,现陈列于巴黎摆钟艺廊。图片由巴黎摆钟艺廊提供(见http://www.lapendulerie.com/)。
图5a 裸瓷雕塑组合匹哥马利翁与加拉提娅,高36.5厘米,基座宽深分别为22厘米和17厘米,现陈列于巴黎摆钟艺廊。图片由巴黎摆钟艺廊提供(见http://www.lapendulerie.com/)。
图5b裸瓷雕塑组合匹哥马利翁与加拉提娅(局部),现陈列于巴黎摆钟艺廊。图片由巴黎摆钟艺廊提供(见http://www.lapendulerie.com/)。
图5b裸瓷雕塑组合匹哥马利翁与加拉提娅(局部),现陈列于巴黎摆钟艺廊。图片由巴黎摆钟艺廊提供(见http://www.lapendulerie.com/)。
 图5c 裸瓷雕塑组合匹哥马利翁与加拉提娅,现陈列于巴黎摆钟艺廊。图片由巴黎摆钟艺廊提供(见http://www.lapendulerie.com/)。
 图5c 裸瓷雕塑组合匹哥马利翁与加拉提娅,现陈列于巴黎摆钟艺廊。图片由巴黎摆钟艺廊提供(见http://www.lapendulerie.com/)。

18世纪其它塞夫勒裸瓷雕塑作品

毕加尔的墨丘利正在系上他那带翅膀的凉鞋鞋带1在法孔涅离开塞夫勒瓷厂去俄罗斯之后,画家让-杰克·巴持里耶尔(Jean-Jacques Bachelier,1724-1806年)接掌了法孔涅在王家塞夫勒瓷厂的雕塑工作室。在其后的数年时间里,与创作新的裸瓷小雕塑相平行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将18世纪法国雕塑家创作的最重要的雕塑作品制成小的裸瓷雕塑。作为当时公认的法国重要雕塑家之一,让-巴菩提斯特·毕加尔(Jean-Baptiste Pigalle, 1714 -1785)的数个雕塑作品被制成了小的裸瓷雕塑,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他最著名作品之一“墨丘利正在系上他那带翅膀的凉鞋鞋带”(图6)。它的原作是用白色大理石制作,曾经是弗里德里克二世(Frederick II)的收藏品,正是这一作品使毕加尔在1741年11月时获得了艺术院院士的称号。这个小型雕塑表现的是作为旅行者的保护神,同时也是古典神话中众神的信使墨丘利,正在抬起头来注视着远方。他坐在一块岩石之上,他的下半身只穿了很少的一点衣服,同时还在为左脚上那带翅膀的凉鞋系上鞋带,右脚边上放置着他的神杖。

图6 塞夫勒裸瓷雕塑墨丘利,高24厘米,王家塞夫勒瓷厂根据让-把菩提斯特·毕加尔的大理石雕塑作品制作,现陈列于巴黎摆钟艺廊。图片由巴黎摆钟艺廊提供(见http://www.lapendulerie.com/)。
图6 塞夫勒裸瓷雕塑墨丘利,高24厘米,王家塞夫勒瓷厂根据让-把菩提斯特·毕加尔的大理石雕塑作品制作,现陈列于巴黎摆钟艺廊。图片由巴黎摆钟艺廊提供(见http://www.lapendulerie.com/)。

让-巴菩提斯特·毕加尔于1714年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曾经做跟随雕塑家罗伯特·勒·洛林(Robert Le Lorrain)与让-巴菩提斯特·勒盟涅(Jean-Baptiste Lemoyne)的学习雕塑。他受到几种不同的艺术潮流的影响,其作品本身也是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典范,其同时代的艺术家把他视作雕塑大师。1803年,在他去世20多年之后,他当年的工作室所在的街道被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同时这条大街尽头的广场也同样被冠上了他的名字。

博易皂忒的沉思

雕塑家路易-西蒙·博易皂忒(Louis-Simon Boizot,1743-1809)是高布林地毯工厂(Gobelins tapestry manufacture)的设计师安东尼·博易皂忒(Antoine Boizot)的儿子,他曾经在雕塑家米歇尔-安吉·斯洛次(Michel-Ange Slodtz)的工作室学习并工作过,后者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乌冬(Houdon)的老师。1762年,路易-西蒙·博易皂忒获得罗马大奖(Prix de Rome),1765年他前往罗马,并在那里学习了五年时间。1778年,他被王家绘画与雕塑学院(Académie royale de peinture et desculpture)选为院士,一直到1800年,他都一直参加沙龙的年度展览。1805年时,他成为艺术学院的教授(école des beaux-arts)以及法兰西学院的院士。他在1777年时设计了路易十六与约瑟夫二世的胸像,塞夫勒瓷厂将这些设计做成了裸瓷制品。在1773到1800年间,博易皂忒一直是塞夫勒瓷厂的雕塑工作室艺术总监,制造了一系列类似于大理石雕塑的没有上釉的裸瓷雕塑作品。博易皂忒还为青铜鎏金钟表制作红泥雕塑模型,例如现在伦敦的华莱士收藏(Wallace Collection in London)中著名的“阿维尼翁(Avignon)”座钟,这一设计后来是由皮尔·勾忒耶尔于1777年铸造并镂刻而成。除了在罗马时他接受了凯瑟琳大帝的订货之外,其一生主要都在为法国工作。

博易皂忒最初设计“沉思”(图7)这一小雕塑时,是为了与伟大的法孔涅在1760年代时创作的一个被称为“忧思(Melancholy)”的小雕塑配对,我们今天还能在吕伊内公爵的丹皮尔城堡(Chateaude Dampierre)内的收藏中见到完整的一对裸瓷小雕塑。然而,收藏家们迅速发现了这个名为“沉思”的小型雕塑本身的魅力,并且有相当一些人开始将它作为单独的收藏品来购买。这个小雕像展示了一个身着古典服饰上身半裸的年轻女性,她正靠在一个带长方形底座的短柱之上。她以右手支撑着自己的头部,正陷入沉思之中。她的左手拿着一本书,正在用自己的食指作所读书页的印记。这尊雕塑非常优雅和谐,以现实主义手法准确抓住了女孩子正要陷入沉思的那一刻的特殊神情。

图7 路易-西蒙·博易皂忒设计的塞夫勒裸瓷雕塑沉思,高36厘米,现陈列于巴黎摆钟艺廊。图片由巴黎摆钟艺廊提供(见http://www.lapendulerie.com/)。
图7 路易-西蒙·博易皂忒设计的塞夫勒裸瓷雕塑沉思,高36厘米,现陈列于巴黎摆钟艺廊。图片由巴黎摆钟艺廊提供(见http://www.lapendulerie.com/)。

勒·李驰的“堂吉诃德大战木偶”组群

霍塞-弗朗索瓦-周瑟夫·勒·李驰(Josse Fran?ois Joseph Le Riche,1741-约1812)是法国18世纪与19世纪初期的雕塑家,他在1780年到1801年期间是塞夫勒瓷厂雕塑工作室的主任。他设计的“堂吉诃德大战木偶”(图8)这组群雕有一个椭圆形的底座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展现的是堂吉诃德打碎彼得先生的木偶的故事。

这个雕塑组群细致、逼真又生动地展现了各种人物、动物在看到堂吉诃德愤怒地打烂并毁坏木偶剧场,并用锤子砸打木偶时的不同表情。这组裸瓷雕塑组群取材于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Cervantes,1547-1616)的讽刺小说《堂吉诃德》,它是王家塞夫勒瓷厂试图创作的最雄心勃勃的一套作品,根据法国著名画家查尔斯-安东尼·库伊贝尔(Charles-Antoine Coypel, 1694-1752)的设计制作,而该画家原是为挂毯制作而设计的。

1771年时,勒·李驰将它调整为一个适合桌面装饰的小型雕塑组群,而后在塞夫勒瓷厂开始制造这一作品。它是一套三件的作品,被称为“一套与唐吉诃德故事相关的特殊西班牙组群”。我们目前的这一组是整套作品的核心之作,另外两个作品为“唐吉诃德与被迷惑的头脑”和“巴拉塔利亚岛总督桑丘·潘萨的判断”。整组作品只有非常少的数量留存到了今天。在国立塞夫勒陶瓷博物馆(Sèvres Musée national de Céramique à Sèvres)之中有一组“唐吉诃德与被迷惑的头脑”被保存了下来(Inv. MNC20546)。我们目前这组的裸瓷雕塑以及它的原始设计红泥模型也被保存在国立塞夫勒陶瓷博物馆。

图8 霍塞-弗朗索瓦-周瑟夫·勒·李驰设计的“堂吉诃德大战木偶”,高36厘米,宽36厘米,深33厘米,约1770-1780年代在塞夫勒王家瓷厂制造,现陈列于巴黎摆钟艺廊。图片由巴黎摆钟艺廊提供(见http://www.lapendulerie.com/)。
图8 霍塞-弗朗索瓦-周瑟夫·勒·李驰设计的“堂吉诃德大战木偶”,高36厘米,宽36厘米,深33厘米,约1770-1780年代在塞夫勒王家瓷厂制造,现陈列于巴黎摆钟艺廊。图片由巴黎摆钟艺廊提供(见http://www.lapendulerie.com/)。
图8a 霍塞-弗朗索瓦-周瑟夫·勒·李驰设计的“堂吉诃德大战木偶”,现陈列于巴黎摆钟艺廊。图片由巴黎摆钟艺廊提供(见http://www.lapendulerie.com/)。
图8a 霍塞-弗朗索瓦-周瑟夫·勒·李驰设计的“堂吉诃德大战木偶”,现陈列于巴黎摆钟艺廊。图片由巴黎摆钟艺廊提供(见http://www.lapendulerie.com/)。
图8b 霍塞-弗朗索瓦-周瑟夫·勒·李驰设计的“堂吉诃德大战木偶”(局部),现陈列于巴黎摆钟艺廊。图片由巴黎摆钟艺廊提供(见http://www.lapendulerie.com/)。
图8b 霍塞-弗朗索瓦-周瑟夫·勒·李驰设计的“堂吉诃德大战木偶”(局部),现陈列于巴黎摆钟艺廊。图片由巴黎摆钟艺廊提供(见http://www.lapendulerie.com/)。

蓬巴杜夫人的贡献

18世纪时的王家塞夫勒瓷厂创作了相当数量的裸瓷雕塑作品,它们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当时法国巴黎社会优雅与奢华相结合的典范。这种优雅与奢华的艺术风格最终被法国大革命的疾风暴雨所摧毁。后来拿破仑时代虽然将王家塞夫勒瓷厂改变为帝国塞夫勒瓷厂并恢复了包括裸瓷雕塑在内的各种瓷器的生产,但拿破仑时代所流行的新古典主义却更多了一些棱角分明且略带威严的罗马帝国式传统,尽管奢华无限,但很难让人感觉得到那种洛可可式艺术中传承下来的优雅。包括欧洲各国王室在内的许多欧美收藏家们素来喜欢收藏这些18世纪时的塞夫勒裸瓷雕塑作品,并将它们摆设在自己房间内的柜子里,桌子或是壁炉之上,作为自己优雅艺术品味之象征,这种潮流一直传至今天。而另一个有趣的事情是,由于瓷器的可复制性,在欧洲的许多古董店中,如果你认真搜寻,有时也会找到很好的顶级裸瓷雕塑作品,虽然它们的传承有时难以考证,但其艺术魅力却是不减分毫。

图9 弗朗索瓦·布歇,蓬巴杜女侯爵,212 × 164厘米,画布油画,1756年,现陈列于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Alte Pinakothek)。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图9 弗朗索瓦·布歇,蓬巴杜女侯爵,212 × 164厘米,画布油画,1756年,现陈列于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Alte Pinakothek)。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在文章行将结束之际,笔者希望转换个话题,谈谈蓬巴杜女侯爵,又称蓬巴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 1721-1764年,图9)。这是一个饱受历史争议的女人,有些历史学家甚至从红颜祸水的角度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部分原因归咎于她。她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人,且其情人的位置是由法国官方正式确认的。她品味优雅,喜欢奢华的社交生活,这一点后来一直饱受诟病。但是指责她的人们似乎忽略了一点,她用以社交生活的财产与金钱来源于她生长的家庭,是通过合法继承得来的。更为重要的是,在路易十五时代的法国王室或政府几次陷入财政危机时,都是她慷慨解囊,用自己的私人财产帮助国家渡过了危机。

我们今天读到的法国历史,绝大部分都是在法国大革命后被人重写的,有着为这场残酷的革命正名与辩护的味道,而蓬巴杜夫人就成了这种改写历史的牺牲品之一。笔者无意去深谈法国的历史乃至蓬巴杜夫人个人的生活细节,但是笔者想指出的是,没有蓬巴杜夫人,就没有法国王家塞夫勒瓷厂的辉煌,也不太可能有我们在上面看到的塞夫勒裸瓷雕塑作品。

法国在最初发展瓷器时,曾一度找不到好的商业模式,虽然掌握了瓷器制造的基本技术,但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力。面临着因为生产成本高昂使得价格过高的市场压力,许多人都建议国家放弃瓷器制造这一行业。正值这一困难时刻,蓬巴杜夫人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说服了路易十五国王,由她本人出资,国王与众多贵族、金融业人士参股的形式,成立了王家瓷厂,后来将厂址搬到了巴黎近郊的塞夫勒。 在她的亲自推动与领导之下,王家塞夫勒瓷厂终于探索出了包括裸瓷雕塑在内的一系列极具法国特色并最终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塞夫勒瓷器。还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上面提到的伟大雕塑家法孔涅,也是在她的赞助下,渡过了职业生涯的许多艰难时刻,最终走入历史上最伟大雕塑艺术家的行列。如果说,当我们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时,我们会感念美第齐家族对当时艺术家们的赞助,那当我们在欣赏18世纪那集优雅与奢华于一身的塞夫勒瓷器时,是不是应该对这位女侯爵也多少心存感激。因为没有她,这些东西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