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之定窑
2018-01-21 19:34:04
来源:中国艺术网

定窑为宋代五大官窑之首,窑址在今河北省保定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一带,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
定窑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酱定""紫定"和"绿定"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亦称白定。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红色者为红定珍稀传世极少。
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定窑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到了元朝,定窑终于逐渐没落。
当代定窑,在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定瓷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又进入了复苏期。曲阳定瓷的传承人们历尽艰辛,通过上百次研究实验,在仿古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制成功了仿古和创新等多种当代定窑传承艺术作品,历经三代人的努力,将定窑推到了又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