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园里飘荡着英山故事。
桑园里充盈着憧憬梦想。
桑园里蕴含着哲学思辨。
本网讯(作者 邹德祥)3月15日,湖北省茧丝绸协会会长、湖北一品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彭善超走进位于英山县石镇周畈村的“一品桑”果桑园直播,既是一次新鲜的尝试,又是一次具有“思想力”的创新。直播以“疫后话桑园”为主题,用时60分钟,受到了网友广泛关注。
桑园里面有故事
彭善超在开场白中说,英山抗疫被网民誉为“满分县”,也是黄冈市第一个“四类人员”全面清零的县市,这与英山的好环境分不开。
英山县森林覆盖率超过70%,每年优良空气天数达到360天,近几年叫响了“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的旅游品牌,着力建设华中休闲度假胜地。
“英山有唐朝的天空,宋朝的流水……”走进英山就走进了诗情画意,走进英山就走进了康养福地,走进英山就走进了投资宝地。
好环境滋养一方水土。走进“一品桑”果桑园,彭善超指着10棵200年年轮的老桑树说,这些是历史的见证。桑树是大别山区的“生命果”、“吉祥果”。桑树全身都是宝,药食两用,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
英山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蚕吐丝”是英山“三宝”之一,桑蚕茧和丝绸纺织产业是该县的传统产业。
湖北一品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英山石镇周畈自建了600亩优质果桑基地,正处在北纬30度。北纬30度是一条
奇特的纬线,被誉为“紫金桑带”,这条神秘的纬线上贯穿有四大文明古国、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洲等奇特的人文景象。
“满满一嘴的黑汁,真难忘!”,讲到儿时吃桑果的记忆,彭善超笑着说。失去的记忆太多,丢掉的传承越多,意味着决胜未来的机会愈少。一品桑果桑园,在泥土芳香中绽放,在美丽乡村中落户,就是要让大别山人找回失去的记忆,让孩子们接受瓜果林木等自然物种的熏陶和教育。
走进原生态桑果园,走进泥土飘香的田垄,走进诗意奔涌的乡村,采摘一串桑果,品尝一颗桑葚,味蕾之间尽是浓浓的乡愁,浓浓的乡情,浓浓的乡味。
毕昇故里,红色热土,绿色之乡,一个个动人的“英山故事”,被他讲得声情并茂、栩栩如生。
故事讲述着英山美,饱含着家乡情,照映着赤子心。
桑园里面有梦想
桑树枝叶茂盛的时候,200只桑园鸡入园觅食,产下的桑园蛋,成了市场上抢手的“网红蛋”, 将桑园变成景观,彭善超在激情编织着“旅游梦”,实现农文旅多产业的融合。“一品桑”所在地在英山县石头咀镇周家畈村,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张咀水库下游,北距4A风景区吴家山森林公园15公里,版图面积2.3平方公里,与201省道隔河相望。该村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旅游样板村。
依托大别山区丰富的蚕桑资源特色优势和西河十八湾美丽周畈的乡村旅游资源,600余亩高品质桑果园成为城里人回归自然,体味生态农业亮丽风景和感受一种生活新方式的乐土,“一品桑”的桑果采摘节每年4月中下旬启动,已成为英山重要的农业节庆活动。漫步桑果园,红得发紫的桑葚引得游客趋之若鹜,不少摄影爱好者在此拿起镜头捕捉美丽瞬间。
桑树全身是宝,桑果园是聚宝盆,公司开发“一品桑”,实际上是一次“产业革命”,实现了从“种桑养蚕”到“种桑养人”的转变。公司联手国内多所知名科研院所,聘请业内权威专家组建技术攻关核心团队,还成立蚕桑资源研究院,形成了核心技术领先优势。通过深加工制成桑叶茶、桑葚果酱、桑葚酒等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一品桑”现有蚕茧、桑叶茶、桑葚酒、桑葚膏、桑葚酱、桑园鸡、桑叶食品、蚕蛹蛋白肽粉八个系列30余款产品,围绕大健康、大保健布局产业链。
大健康趋势日趋明显,过去缺衣少食的时代,人们仅仅停留在“生产、生存”状态,现在人们追求的是“生活、生命、生态”“养生、养老、养心、养性、养子”成为趋势和方向。“一品桑”就是为大健康、大保健时代应运而生的。传统丝绸行业把桑树用来做丝绸产品,桑树是“好大的一棵树”,公司选择用桑叶做茶,用桑葚开发系列产品,就是想把“一棵树”变成“摇钱树”,带动桑农致富,引领健康生活。接下来,将静下心来好好研究桑蚕养人的内涵,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一点力量。
桑园里面有哲学
桑园里竟然“藏”有哲学。“药材好,药才好”,六味地黄丸的广告语,随着彭善超的直播话题“穿越”到桑园。
这是辩证统一的丝绸品质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品质,何谈销路!
彭善超给桑园管理人员制定了精细化的种养管理体系,每一个流程,都有章可循。
桑农们笑着说“彭总把这块桑园当成了自家孩子”。
还有一个细节,他要求桑农给每棵桑树喷洒石硫合剂,给桑树消毒,防治病虫害。同时,桑农们需定期巡园,拿着剪刀裁剪枝条,这就好比是给桑树美容保养,让桑树漂漂亮亮的生长。桑枝不剪,就像人没有剪头发,打不起精神。彭善超要让桑果吃到嘴里有品相,看在眼里有形象。
内在美和外在美,二者缺一不可。生命在平衡中绽放,这似乎也是哲学。桑树,桑果,桑园鸡,人,怎样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个课题。人迹罕至,好端端的美景养在深闺人未识,太可惜了!踏青巡园的人多了,规模总量不控制好,又破坏了生态平衡。
科学分流,合理引导,总量控制,分时采摘,这个桑园管理学深奥得很。
看着农民施肥的场景,彭善超讲起了褚时健和褚橙的故事。褚橙为什么卖得好?除了名人效应,品质是取胜的关键。褚老每次都用手试基肥品质,你想一下,都细致到这个程度,种出来的橙子能不好吃吗?
华科教授授课时分享了一组照片,讲到了以色列农业的精细化管理,这个农业强国实现了粮食作物的精准种植作业、果园生产的信息采集、精准灌溉的有效控制等,农业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品桑”就是要做到每个环节品质可控,用好品质打动用户和市场。
疫后话桑园,话出“新蓝天”。这个“新蓝天”不只是疫情后翻修一新的桑园,也不只是散发弥漫着泥土芳香的好空气,而是交织和流淌着新视角、新思维、新发现的“新剧场”。这个“新剧场”里有演讲者,有听众,还有记录者和耕耘者,每一个人都是主角,都是迎接一个新时代和新趋势来临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彭善超的“直播故事”很动听,希望他把精彩“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作者简介:
邹德祥,男,湖北罗田人,作家、诗人、旅游营销策划专家,被授予“湖北省十大策划人”,在第14届中国创意
策划年会上被授予 “中国旅游策划领域杰出人物”。个人事迹入选《中华写作英才》《当代新诗人人才库》《中国当代写作人才传略》等权威辞书,先后出版《与路同行》《黄冈之旅》《驿路心闻》三部专著,采写的文章获“湖北新闻奖”“中国地市州报新闻奖”等奖项100余(篇)次。
编辑: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