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程旺江)在疫霾渐渐散去,“复工”曙光冉冉升起之际,工行黄冈分行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未雨绸缪,铆紧“八关”,充分做好“复工复产”准备,为恢复金融服务活力注入生机。到2020年3月18日,该行全辖12个支行已有26个网点恢复正常营业,85个自助网点处于服务运行状态。
一是把好上级精神贯彻执行关。随着全国和湖北各地疫情形势好转,党中央、国务院、省、市防指和省分行下发了一系列关于“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和“有条件开展复工复产”的指示精神,该行党委及时组织学习解读,通过办公群全覆益地加以宣传贯彻,并结合黄冈分行实际,深入研究“复工复产”措施,对照省分行“五个到位”和当地防指“五个到位”的要求,制定了“黄冈分行关于认真做好复工复产工作准备的通知”,于2020年3月5日下发到全辖贯彻执行。动员全体员工要牢牢把握防控工作环节,积极、稳妥、安全复工,恢复金融服务秩序,以抢时间、加速度、增效益的工作信心,挽回“疫情耽误”,夺取复工后的“经营高产”。我行保卫、个金等专业条线分别细化措施,也下发了相关工作细则。各部室、各支行在党委引领下,迅速将“复工准备”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有条不紊地加紧实施。
二是把好防控设备物资筹备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保证“复工”安全检测和健康防疫需要,该行党委组织工会、后勤、财务、保卫等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迅速将体温检测仪、口罩、酒精、手套防护服、眼罩、消毒液等专用设备和物资,于2020年3月10前悉数筹措到位,分发给各办公、经营场所,并组织专门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到各现场指导相关设备、设施的安装和使用。
三是把好人员进出关。为确保“无感染,零风险”上岗,我行组织专人在各办公、营业场所设置“检测岗”,加强所有出入口的管理。市分行办公大楼,各支行办公区域,只开“正门”、“前门”,不开“后门”、“边门”,进出一律只走一个口子。所有进入办公、营业场所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在检测岗专人管理下,一律进行严格登记,一律进行体温检测。凡发现体温超过标准值37.3度℃者律不得入内,严格按规定流程进行应急处理,做好劝退和隔离处置。
四是把好外包业务规范关。为保证在恢复开门营业之际,押运和保安服务能同步安全跟进,该行分管领导和保卫部门,密切加强与当地押运公司、保安公司沟通协调,要求各外包公司向我行出具“防疫期间安全生产承诺书”,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总体要求,认真配合“黄网分行复工方案”、“营业网点开门营业和上门收款事项”,抓好外包工作人员上岗准备工作,保证召之即来,规范上岗。强化驻点保安准时健康上岗。要求保安公司,在及时通知驻点保安按时上岗的同时,要做好防护物资准备,做好自身及家属的疫情排查,一切正常方可准入上岗;强化守押人员规范、健康上岗。要求押运公司要确保守押身体健康正常,并穿防护服、佩戴口罩,每天对车辆与款箱进行严格消毒。
五是把好消防安全关。因为疫情防控和长时间关门停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消防安全风险。为确保安全生产、生活,该行党委,组织市县两级保卫、科技、后勤部门,近期全覆盖地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火灾隐患排查,对办公场所、营业场所、自助区域、员工宿舍、食堂、机房、发电机房等重点部位用电、防火等情况认真进行摸排评估,发现隐患及时堵塞,同时通过办公群的“安全生产园地”,积极传导国家和总行、省分行关于加强当前消防安全的指示精神,制定消防提示要点,引导全辖人员正确使用酒精等消毒用品,加强水电和易燃易爆物品管理。
六是把好线路、机具、管理平台运行关。为保证营业恢复之时工作运行高效,近期,该行组织保卫、科技、个金、办公室、电子银行银行卡、运管等业务部门,对各工作平台和办公要素进行了专项维护和检查,为恢复生产经营提供了管理支撑。市分行保卫部组织报警监控中心对全辖安全设备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测试,确保监控全面清晰到位。
七是把好办公、营业场所消毒关。为保证复工环境安全,该行进一步组织力量,加强了全辖办公场所、营业网点、自助网点、运行车辆等方面的消毒工作,每日安排专门团队全覆盖完成作业。对已恢复办公和营业的网点,由责任事部门和所属网点,严格按照防控规范抓好内部消毒工作,切实保障服务环境安全,使员工和客户工作、体验安心放心。
八是把好督导巡查关。为抓好疫情持续防控和复工准备,该行党委一班人,身先士卒,从2月5号就悉数奋战在战疫前线,以行为家,组织全行力量应战疫情,开展金融服务。为扎实搭建“复工环境”,近一段时间,行党委书记、行长和分管领导,带领保卫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罗田、浠水,蕲春、武穴,团风、黄梅等县市支行,现场察着各地疫情防控和复工准备情况,按照“复工方案制定到位、防控设备物资配置到位、检测专班履职到位、外包工作沟通到位、工作设施、平台测试检查到位、危险源管理和火灾隐患排查到位、消毒工作落实到位、员工就餐安排到位”等要求,督促各支行班子坚持“两手抓”,切实组织好当前复工和安全经营,在确保风险可控、员工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恢复经营服务秩序,助力地方经济建设和民众金融消费需求。
编辑: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