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当事人与公司方签订的合同
“我的钱被骗了,这可怎么办啊?”14日,市民李女士打来电话称,她在一家公司投资了1万元,现在发现公司人去楼空,大门紧锁,希望记者帮忙想想办法。当天下午,李女士已向警方报案。
投资原因:与公司总监认识
李女士今年54岁,是一位很热心的人,其丈夫早年逝世,目前李女士一人居住在热电厂家属区。“我自己没有工作,女儿每个月都会给我一些零花钱。”李女士说现在想想都后悔,她做事情一般都会有警觉,不过这个叫华创远大的公司的杨总监与李女士在几年前就认识了,虽然不经常联系,但也算得上是熟人。当时在场的人都是几万、几十万地投,所以,自己也跟着投资了1万元,并与对方签订了合同。
李女士是如何接触到这个公司,又为何会投资的呢?据其回忆,今年6月,她在逛街时接到一张宣传单,当时并没有理会。“发传单的小伙子特别热情,跟我介绍了公司的相关情况,并留下了我的联系方式。”李女士说,第二天,就有人给她打电话让她去火车站对面银河集团7楼会议室听课,并有礼品赠送。李女士想闲着也是闲着,就去听了一堂课,并领回一把面条。紧接着,第三天又接到通知去听课领礼品。“课上讲的都是公司涉及了哪些领域,发展前景很好,然后鼓动大家投资。课后会发一些面条、毛巾之类的东西。”李女士说,据课上宣传,华创远大是湖南一家做实体的公司,涉及农产品、美容等多个领域,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听了几次课,李女士觉得投资收益不错,再加上公司总监是熟人,所以就没了顾虑。
事情发展:旁人一句提醒发现被骗
“我投的钱在大家的投资金额中属于最少的。”李女士说,投资是1万元起步,没有设定上限。签订合同期限为6个月,到期后可以续签,也可以拿回本金。每个季度也就是三个月领一次利息(350元)。若反悔会扣除一部分违约金。合同到期,公司会将投资的本金一次性退还。“可这还不到半年就找不到人了,幸亏只投了1万,要是投得多,那真是没法活了。”李女士在后悔的同时又感到些许安慰。记者在借贷合同上看到了相关单据,上面还记录了李女士在9月份领取了350元利息。
“上个月,公司才组织5万元以上的投资人外出旅游了一趟,哪晓得说跑就跑了。”李女士觉得这几天就像做梦一样,人都被折腾瘦了。参与投资的人基本上都在55岁以上,有的拿着一辈子的积蓄投进去,现在只能天天哭。
说到自己为何会得知被骗了,也是凑巧得很,当天,李女士偶然听见别人讨论集资如何不靠谱,没有保障。她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马上想到自己投资的事会不会也是骗局?于是,李女士立马用微信联系了公司前台人员,对方是通过网上招聘过来的90后女生,平时负责接待客户,对公司具体状况不清楚,只表示前一天有人去公司闹事,之后就没有上班了,两个月的工资也没有发。据悉,早在3月份就有人签订了半年合同,但合同到期后也没有领到利息和本金。李女士得知情况后,越发觉得不对劲,急忙赶至公司所在地,发现已经空无一人。李女士接着又将所有与公司有关的电话都打了个遍,结果全部都打不通,她这才意识到可能被骗了。
现场采访:大门紧锁人去楼空
随后,记者在网上搜寻发现,该公司为2014年注册,在多个地区成立分公司,有不少关于该公司及法人的负面消息,均是合同到期不还款以及因借贷纠纷被起诉。
记者在该公司办公地点看到,大门紧锁,屋内显得很空,墙上原先挂满的照片全部被撤走。紧挨大门的墙壁上贴着署名为受害客户的留言纸条,提示各位客户赶快携带相关证件前往公安局报案。目前,李女士已向警方报案。
律师说法:可向公安机关报警维权
一般来说,若公司以投资高息回报为诱饵,吸收了多人的钱财,现人去楼空的,涉嫌集资诈骗罪。若仅吸收一人投资且没有经营项目的,人去楼空的涉嫌诈骗。若有项目的经营亏损暂时回避,有还款欲望的属民间借贷。
综上所述,涉及人数众多且无还款意愿的,应构成集资诈骗。目前市场上多次发生以高利润为回报来吸收众人投资,对此市民一定要谨慎。首先,应查看公司经济实力,是否有自己的经营场所,有哪些没设担保的净资产。其次,了解公司经营范围。公司吸收钱投资什么项目?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调整和市场经济需求。最后,了解该公司因为什么原因没到银行贷款。
若属于诈骗的,可由公安机关以侦查、查账、追赃等方法追回财产后按比例分配。不建议通过民事诉讼来维权。首先,民事诉讼的原告需交诉讼费,原告本来经济受损还出钱打官司,经济上更受损。第二,法院立案后送达难。不管是送开庭传票,还是执行中送文书都需被告签收。第三,法院执行中只能针对登记为被告的财产进行处理,其他财产无权处置,且无法查明公司的资金流向和隐形资产。(记者 刘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