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文化
城里的月光
2018-01-21 19:35:59   来源:今日湖北

□赵武松 

 

夏天的夜晚,淡淡月光穿过鳞次栉比的楼群,将银色的余晖洒在窗台上,洒进书屋里,也洒满我空寂的心灵。


1470838408640011.jpg


生活在钢筋水泥的都市,感受不到“花间一壶酒”的田园意境,更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情画意。当一幢幢高楼将天空分割成无数碎片的时候,拥有一扇能够欣赏月光的窗口“坐井观天”,实在是幸而又幸的事情了。

这些年,在阳光与月光之间,我喜欢月光,喜欢月光的抚慰与流淌,喜欢在月光下握笔凝思,舞文弄墨。一间小小的书房,如同一个宁静的寓所,储满了我的爱。夜深人静的时候,月光总是能赋予我丰富的联想和闪光的灵性,让我生涩的文字跳动着流水一样的音韵。

孩提时,听父辈们讲嫦娥和玉兔,讲吴刚砍桂花树的故事,和邻居的孩子一起背诵月光的诗句,望着月亮唱“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打烧酒”的歌谣,自得其乐。现在想起来,虽然那时对月光只是一种亲近和随从,可那是人生多么美好的童趣啊!

高中毕业后,离开呆腻了的城市,奔赴广阔天地做了两年多的“知青”。那段岁月,月光成了我忠实的伴侣。乡下艰苦的生活,对于我们这些从城里中走出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些吃不消。但最难捱的是一连十多天的阴雨天,白天劳动,晚上没事情做,有时晚饭一吃完,便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要是有哪一天突然放晴,碰到有月亮,十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就相约在月光下弹吉他、吹口琴,吟唱《十五的月亮》《山楂树》《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松林间,阵阵清风,歌声飞扬,我们抬头望月,把青春的激情全部唱出来。那时的月光,成为我们孤苦岁月中难得的精神寄托。

回城后,对月光有了更深的情结。月光对我是温暖的抚慰还是寂寞的洞穿,似乎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会了感恩月光。很多时候,我们以月亮作证,因为,“月亮代表我的心”。再后来,一首首赞美月光的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从《家乡的月亮》一直唱到了《城里的月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的月光变得孤独起来,城市有的只是夜,而没有月。和大多数行色匆匆的都市人一样,我习惯了在阳光下忙碌迁徙,专注于脚下的路,却没有时间仰望清风明月的夜空。无数个夜晚,我沐浴月光涂鸦,竟忘了看一会儿窗外的月色。现在想来,对月光总有一种辜负和愧疚。

这个夜晚,月光是房间的主人,我是月光的仆从。我放下手中的笔,与月亮相望,我要用长久的注目来忏悔对它的忽略。我伸出双手,轻轻地触摸月色,任它从指间舒缓地流淌。这个夜晚,我属于月光,月光也属于我。

月光是有灵性的,它能洞察我的心境。我应该静下来写点什么,用多愁善感的文字描绘心灵的月色,记述追风逐月的岁月片段。此刻,我蓦然有了吟月的萌动,想起了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飘逸,想起了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的空灵,想起了苏东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感慨,想起了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感伤……

很多时候,月光和心情是融合在一起的。同一片天空,同一轮明月,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心境,引发的情感却截然不同。只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无论是高楼望月,还是乡村赏月,都会有一份好心情,都会看到心中的那一轮明月。以月为镜,此生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

夜色归隐,月光拨亮了黎明的灯盏,第一缕晨曦从城市上空的云端跳下来,睡梦中的人们开始醒来,城里的月光伴我度过了又一个笔耕之夜。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