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五牛图》:凭什么它是“镇国之宝”?
2018-01-21 19:36:51   来源:传是拍卖   分享:
0

在长安大内宰相府里

当朝宰相韩滉正在处理着四面八方飞来的紧急奏折

这位唐代中期的着名政治家

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

从地方官一直做到宰相

他在当政期间

坚决拥护统一,反对分裂割据

时刻关注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同时他还有着广泛的爱好

常在政事之暇,或鼓琴,或书法,或绘画

尤其是绘画,最为出类拔萃

《唐朝名画录》说他

“能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

韩滉的画确是具有一种浑厚朴实的风格

据说,他留下的36幅画中有34幅带有农家风情

………………………………………………………………

有一次,他与友人谈论绘画之事,友人问道:“近来论画者谈及驴、牛和马,皆认为是常见之畜,最难状貌图形,不知吾兄有何高见?”韩滉稍加思索回答说:“此话有一定道理,因牛马都是人们熟悉的家畜,平日所常见,画家稍有不慎,或者偶有误笔,人们就能发现,所以一般画家都不涉及此类题材。”说到这里,他停顿一下继续说:“不过,我以为自古迄今,农事为天下之本,而耕牛则为农家之宝。只要画家能够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画出特色的。”友人听了,非常佩服他的独到见解。


唐 韩滉《五牛图》
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

该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

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

画中的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

黄牛在荆枝上擦痒;

花牛扬首低鸣;

酱色牛张口吼叫,直面而来;

另一黄牛舔舌回视;

最后一头牛的头上还束有“络头”,这是由于牛在古代有时用作乘骑。

它们呈现出或活泼的,或沉静的,或爱喧闹的,或胆怯怪僻的性情。整幅画面除一头牛右侧有一小树外,别无其他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在技巧表现上,作者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和行动迟缓。线条排比不落俗套,笔力千钧。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俗。同时,画家把牛眼适当地加以夸大,五牛瞳全都炯炯有神,形神兼备,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因此元代大画家赵孟頫在题跋中说:“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

…………………………………………………………

韩滉的画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写牛、羊、驴尤佳。他把选材的重点从宫廷豪门扩大到农村,这在中国风俗画发展中是一大进步。

《五牛图》局部
《五牛图》局部
《五牛图》局部
《五牛图》局部

在一个天气晴和的日子里,韩滉带领随从,迎着和暖的春风,走在郊外田间小道上。前面小河旁几头耕牛在低头食草,二三牧童在嬉耍,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在开阔的田野里,有几位农夫正在田间用牛耕地翻土。只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情鸣叫,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韩滉看得出神,连忙命随从取出画夹,全神贯注地速写一幅幅耕牛图景。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他终于在一幅狭而长的白麻纸上共画了五头大牛,名之为《五牛图》。

……………………………………………………………………

此图问世后,至五代时不知落入何人之手,后藏于北宋宣和内府,南宋时转入皇家内府,入元后转入“太子书房”,经赵孟頫三次题跋。明时又转到着名收藏家项元汴手中。入清以后,此图进入乾隆内府,一直藏在宫中。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这件稀世珍宝从此落入外国人手中。不久,侵略者又将这件国宝卖给香港汇丰银行的吴蘅孙。吴氏收藏一段时间后,由于濒临破产,要将此件珍宝拍卖。

1950年初,周恩来收到一位香港爱国人士的来信,说当年这幅被八国联军劫走的《五牛图》,近日要在香港被拍卖,他本想购买下来献给祖国,但是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元,他个人无力购买,因此写信给总理,希望政府能够出资收回。周恩来看完信,立刻给文化部下达了三条指示:一、派专家赴港对国宝进行鉴定,确定其真伪后负责收购;二、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以确保文物安全;三、文物返回后,交给收藏条件好的单位妥善保管。文化部接到批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赶赴香港。经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买下。《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上污垢遍布,孔洞累累。故宫博物院裱画室的技师们小心翼翼地清垢,兢兢业业地揭裱,精益求精地装潢,用了几年时间,终于将这幅名家传世名画还原了本来面目。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