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北师大获捐古陶瓷追踪:民间官窑真品概率低于5%
2018-01-21 19:36:05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
0

7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校友、邱季端先生宣布将自己收藏的6000件陶瓷器捐给母校,捐赠品中包括从两汉魏晋到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窑口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北师大因此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古陶瓷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院和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邱先生被任命为首任馆长。

此事立刻在收藏圈内引发热烈讨论,有专家质疑瓷器的真实性。对此,邱季端委托律师发表声明称,会对捐赠古瓷器进行鉴定,也会追究诽谤者的法律责任。北师大校方表示,瓷器的捐赠事宜尚未具体展开。而北京市文物局则回应称,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尚未进入备案程序,也尚未收到任何单位和个人关于这批瓷器认定的申请。

无论事件将往什么方向发展,6000件高端古瓷器突然现身,都引起了收藏圈不小的震动。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兼职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他借北京晚报向广大读者普及了目前中国瓷器界的“江湖规则”:业界认为,目前在民间流通的所谓“官窑”,95%以上都是仿品,真品率低于5%。

“质疑并非针对邱先生”

北京晚报:对北师大瓷器捐赠事件,您是什么态度?

季涛:我公开发表过文章,可以说也是最早提出公开质疑的人。但我和圈内很多专业人士一样,不是质疑邱季端先生这次捐赠,而是希望北师大能够严谨面对捐赠,维护北师大这个百年学府的形象。邱先生有一颗公益之心,给北师大捐赠过体育馆,这次捐瓷器也是公益行为。北师大建校百年,众多名师曾在此任教。尤其,文物收藏界十分敬重的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启功先生,毕生在北师大从事教育工作。如果邱先生自己做了一个博物馆,他放什么瓷器都可以,纯属个人行为,圈内也不会质疑。但这次挂了北师大的牌子,我觉得,邱先生的善心不要因捐赠品的品质而受到影响,北师大的声誉也不要因为这次捐赠受到影响。

北京晚报:是什么让包括您在内的专家认为,这批瓷器的品质有疑问?

季涛:一开始是网上有一些图片,是在邱先生位于福建的库房拍摄的。图片里展示的瓷器,有不少“官窑”,还有的明确写着“宋官”(宋代官窑)。有很多用行话来说,这些东西“开门假”,就是假得有点离谱,还不是高仿品,是低仿品。北师大获捐“6000件古瓷”追踪:民间官窑真品概率低于5%

北京晚报:但现在也有声音说,单凭照片不能断定6000件瓷器的真伪?

季涛:我今天正好看到,中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原上海文物鉴定委员会流散文物处处长许勇翔接受了采访。他是圈内公认的20多年一线工作捶打出来的大师,上海市博物馆接收捐赠、上海市的拍卖行搞竞拍,都需要许勇翔老先生鉴定。他直截了当地表示,这些照片上的瓷器不是真的,是仿的。6000件瓷器,涵盖如此齐全,任何人收集起来都是非常难的。圈内听到这个数量都吓呆了,因为从两汉开始的齐全品类,故宫都做不到,故宫也是以明清瓷器为主。我问了内地、香港多家知名拍卖行的瓷器经理,结果没有人认识邱先生。所以,很多专业人士不用看,听到这个信息,都会有怀疑。

“民间流通‘官窑’95%是仿品”

北京晚报:有没有可能邱先生有其他渠道获得这些瓷器?

季涛:邱先生的藏品很多都是官窑,也就是皇家、官府烧制的。这些东西,别说两汉,即便是明清的,全世界都在找,很难找到,所以才有拍卖行,才要竞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民间是不允许有官窑的。直到清末民国,八国联军弄出来一些,溥仪从宫里带出一些,还有老太监偷偷拿出来一些,才有少量流落民间。但是那之后,又有战乱、文革动荡等等,官窑瓷器留存到今天的屈指可数。另外我们国家规定,元以前的瓷器,是不能拿出来流通的。除非是国外拍卖会上拍下来,回流的,但是邱先生又没有这方面的记录。国内货源,拍卖行是不允许上拍的。如果说是自己家祖传的,要证明是从哪儿来、藏在哪儿的。这些元以前的官窑都属于国宝级别,国家文物部门是会追究的,如果不能证明来源,会很麻烦。

北京晚报:现在市面上还有真品官窑瓷器吗?

季涛:有,非常少,民间流通的官窑大概95%以上都是仿的。王刚做文物鉴赏节目的时候说过,老百姓送过来的东西,95%上不了节目,就是连让观者参与、让专家鉴别的意义都没有;国内拍卖行面对大众征集的数据也是这样;还有,国内某知名拍卖行去美国征集拍品,结果95%都没办法收。现在,圈里面觉得95%这个数字可能都保守了,实际仿品概率更高。所以真正大藏家,一定是从拍卖行买东西。私下交易的东西,买回来,出手都不好出手。大的拍卖行有信誉,必须提供瓷器的相关证明。不只是鉴定证书,还有流传记录,我们叫“流传有序”。不能证明“流传有序”,拍卖价值会大大下跌。邱先生这6000件,就算100万一件,也是60亿巨资。要真有两汉时期的,那是无价之宝,所以圈内都认为不可能。

文物收藏全靠买家眼光

北京晚报:那可以认为拍卖行才是流出正品的可靠渠道吗?

季涛:也不能这么说,拍卖行也不完全保真。世界上大多数的拍卖行都奉行一条惯例:对艺术品、古董及普通旧货可以不保证其品质,而以买家各自的眼光为准。一般而言,拍卖行不是拍卖品的主人,而谈论古董的品质常常会有分歧,拍卖行有时无法真正了解文物的真正品质,拍卖行如果作出保真承诺反而会被认为是在愚弄人。社会上很多人认为拍卖行应该对文物艺术品保真,实际上就是没弄明白文物艺术品的特性,也没搞清艺术品真伪鉴定的难度和相对性。

北京晚报:法律没有规定拍卖行为拍品真伪负责吗?

季涛:我国《拍卖法》第61条规定,当拍卖企业无法确认拍品真伪及瑕疵时,可以声明不承担相关担保责任。这样的声明免责是合理的,准确反映出文物艺术品和拍卖经营的特点。但由于《拍卖法》规定的还不够细致,也有拍卖行钻空子而不去认真选择拍品的情况。如果《拍卖法》有机会得到修改,可以更加细化有关条款,比如增补这样一段文字:“但是拍卖企业、委托人明确知道或应当知道拍卖标的有瑕疵时,免责声明无效。”

作伪产业链利益刺激巨大

北京晚报:是什么人在作伪?

季涛:景德镇有很多做仿品的。大概从二十年前开始做低仿古瓷器在市场上公开销售。十几年前开始有高仿品。后来,随着仿品和真品之间巨大的价值差异,作伪的人开始出现。现在去景德镇,普通人就能轻易买到低仿品,几百块钱一件,也很好看。但是,只有熟人带着,才能去窑上买到高仿品。熟了,才能买到作伪的东西。他们手段很多,用酸泡、用土埋、用特殊器物打磨。更有甚者,用老的瓷粉、瓷片、高岭土去烧,烧出来连高科技仪器也能骗过去。这些故意做旧、作伪的仿品,质量好的售价也有上万、十几万元。流通出去,能卖到几百、上千万。这是巨大的利益刺激。

北京晚报:这些作伪的仿品,流到了哪里?

季涛:有很多都流通到了新入市的老板、商人手里。他们有钱,带着投资的心态进入瓷器圈子,一开始是想买好东西,但是不懂,就被骗了。那之后,就你骗我、我骗你。我有时候跟着鉴定专家去一些老板家里看,几件瓷器,专家不需要上手,远远看一眼,就知道假的太明显,但也没法直说,就说“我看不了,您再找人吧。”没法说瓷器是假的,你说假的,老板找你拼命,都是花高价买来的。

给普通藏家三个建议

北京晚报:作为普通百姓,如果有兴趣进行瓷器收藏,需要注意些什么?

季涛:我给一些成功人士做讲座、聊收藏,最后都会说,最好别碰瓷器。如果咱们《北京晚报》的读者,真喜欢瓷器,手里也有一些闲钱。我提三个建议:一,以观赏、消费、收藏为目的,别想着赚钱,放在家里摆着,好看就行;二,可以买一些便宜的、年代近的,比如民国的民窑瓷器,价格越低的越没人仿;三,可以买一些国家评定的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这些新瓷器造型优美、艺术价值高,拍卖行也会上拍。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