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庞茂琨首次大型手稿展:从“手绘之谜”看“手绘之迷”
2018-01-21 19:35:17   来源:雅昌艺术   分享:
0

   艺术家的手稿是个“谜”

  此次展览由殷双喜担任策展人。他这样给手稿定义:“有关‘手稿’的最基本的意思是,‘当一幅绘画或其他艺术作品可以完全被肯定是出自原作者之手时,便称为手稿。’只要是出自作者本人之手的画作,无论何种形式、何种媒介、何种技术,均可称为‘手稿’。”

  在殷双喜看来,此次展览的主题“手绘之谜”既突出手稿的“手绘”特征,也指出手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谜”一样的存在,通常是不易接触到的艺术图像。甚至对于艺术家本人来说,其中蕴含的内容也是丰富而具有多种读解方式的。“对于观众来说,通过观看著名艺术家的手稿展,也许可以找到一条通向艺术家内心界的通道,帮助我们解开许多创作之谜和人生之谜。”

《苹果熟了》,150x100cm,布面油画,1983年

《苹果熟了》局部,26.5x20cm,纸上铅笔,1983

  庞茂琨大学时即以作品《苹果熟了》广为人知。从最早倾向于古典主义的庄严、典雅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趋向生活化、日常化和个人化,从曾经为之痴迷的细节、光影、完整性到简练、直接、局部和一种诗化的朦胧,庞茂琨作品风格不断发生变化,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等手法在画面中也日趋显然,其一贯出色的写实技法依然鲜明。他不仅将写实油画带入到超现实主义的幻境,也通过油画与装置艺术的结合,将写实油画置于一个从镜像到心象的哲学性反思过程。

《镜花缘》之二,160x120cm,布面油画,2013

《镜花缘》手稿之一,21x29.5cm,纸上铅笔,2013

  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表示,这个展览比较完整地呈现了庞茂琨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手稿,包括速写、素描、写生、色粉画等等,还特别将这些手稿与成品文本进行对比展现:“观赏者不仅可以系统了解庞氏绘画语言变化过程中观念与技法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贯穿于一个艺术家在古典—现代—当代的时代交汇中的文化判断和形式定位。这个展览的独妙之处正在于此。”

 对手绘的“迷恋”让我不断拓展

  与美术史家和批评家眼里的研究案例材料与方法论研究资料相比,对于庞茂琨来说,手绘已经成为一种创作习惯:“‘手绘之谜’至于我而言,这个‘谜’应改为‘迷’,即迷恋之意。正是对于手绘方式的痴迷才不断促使我在绘画的视觉语言中持续地推进、深入和拓展。今天,那份迷恋变得更加成熟,它已然成为自己手绘语言的一种日常方式和创作习惯。”因这个展览的原因,庞茂琨对那些年带给自己快感、却已被忽视的手稿进行了仔细回顾和总结。

  “在绘画的初始,素描无疑是一种最基础的认识形体、认识绘画、认识艺术的手段。通过素描可以使我们建立起造型上较为专业化、科学化的观察方法、认识方法,同时更是训练表现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影子之一》,68x58cm,纸上铅笔色粉,2015

  “在手绘的过程中,艺术家无需拘泥于表现上的陈规与法则,可以放松的顺应自我的感受,顺应那些不断朝你涌现的自然活力,在不经意的涂绘过程中获得启示与力量。”

  “我还喜欢在素描中不断尝试涂绘的自由,在手绘的过程中去找寻各种材料的碰撞在一起的可能性,比如中国传统的笔墨、纸材、长卷轴,以及等人大小的尺寸等等。在不断更换的媒介中延展、释放着绘画的快感,其中,最多的就是我的色粉画。”

《典雅的女孩 》,55x39cm,纸上色粉,2007

  “女性在我看来更为神秘和具有神性,因而我把她作为我绘画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精神表征,以揭示我对艺术的深度体验。特别是在那些彝女作品里,更是寄托着我对于美的理想与崇敬,她如同一段神话,显现着我内心深处一种近乎宗教似的眷恋自然的情怀。”

《自拍照》系列

 

  “在我不同的创作阶段,手稿所承启的作用也有所区别。”作为与手稿最为紧密的两个概念,在庞茂琨看来,素描和速写既是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又是蕴含在作品创作中的重要步骤和过程。以2007年《每天的晚宴》与2010年上海个展《今日之神话》为分界线,他将自己的手稿创作分为两个阶段。

  【古典时期:不遗余力反复画素描小稿】

  庞茂琨一直以古典画法闻名于艺术界。他早期的作品非常写实,从成名作《苹果熟了》开始,一直到《巧合》、《邂逅》和《光耀》系列,“古典唯美”是外界给庞茂琨作品贴上的标签: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庞茂琨熟练地运用暖色调,表达出纯正古典意向;2000年后进入新古典时期“剧场”模式,这种表演、现实、虚拟层层叠加的“剧场”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中不断强化、推进,荒诞、冲突的画面被艺术家用极其细腻的古典技法和精细的多层填色表现出来。

《苹果熟了》手稿,  26.5x20cm, 纸上铅笔, 1983

  “在第一个阶段,我绘画的创作方法是在古典主义艺术的创作范畴之内的,力求画面语言的完整、细腻。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油画创作之前,我会不遗余力地反复画素描小稿,特别是人物的细节表情更会斟酌再三。因此,常常一幅作品从草稿到油画作品的完成要经历几个月甚至大半年的时间。”

《穿越时间的呐喊》,150x115cm,油画,1999

《穿越时间的呐喊》手稿,54x 39cm,纸上铅笔,1999

《每日的晚宴》,182x148cm,布面油画, 2007

《每日的晚宴》手稿,53x38cm,纸上铅笔,2007

  【超现实时期:及时迅速记录日常瞬间】

《今日神话》,35.5 x 27cm,纸上铅笔、丙烯,2010

  在2010年上海美术馆的“今日之神话--庞茂琨个展”上,庞茂琨的作品开始了从传统写实转为以超现实的手法,构造出一个虚拟的舞台,用牵强的画面组合隐喻着消费时代心理上的扭曲;三年后,庞茂琨推出《游观》系列,画面从刻意摆拍的虚拟场景过度到了旅游、拍照、结婚等生活场景;2015年庞茂琨在《迷宫》个展推出新作镜像系列,呈现艺术家对自我观看问题的深入思考。

《光耀No.4》,160x200cm,布面油画,2012

《光耀系列》手稿,20.5x25.5cm,纸上铅笔,2012 

《光耀系列》手稿,20.5x25.5cm,纸上铅笔,2012

《末日假想》,180x280cm,布面油画,2012

《末日假想》手稿之四,23.5x34.5cm,纸上铅笔,2013

《末日假想》手稿之三,23.5x34.5cm,纸上铅笔,2013

  庞茂琨更愿意将自己2010年以后的手稿理解为一个关于创作思路的方案:“因为日常工作的繁忙把创作的时间割裂成零碎的片段,但日新月异的生活却又不断制造着现实神话,于是及时迅速地把日常瞬间记录起来,把即刻生成的想法归纳、整理成为我最迫切的愿望。所以在最新的手稿中,可以看到的是随意的、概要的速写记录,甚至作品的完成性也被大段的文字所取代。”

《沸腾的岁月》,180x280cm,布面油画,2013

《沸腾的岁月》手稿一,23.5x34.5cm,纸上铅笔,2013

《沸腾的岁月》手稿二,23.5x34.5cm,纸上铅笔,2013

《镜花缘》之一 ,160x120cm,布面油画,2013  

《镜花缘》手稿之二,21x29.5cm,纸上铅笔,2013

《墨尔本幻游记》,180x280cm,布面油画,2013

《墨尔本幻游记》手稿,23.5x34.5cm,纸上铅笔,2013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