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军人书家张作龙:铁骨丹心 翰逸神飞
2018-01-21 19:33:21   来源:湖北新闻   分享:
0

艺术风格:博取众长 自成一家

军人书家张作龙:铁骨丹心 翰逸神飞

张作龙书法作品

中华网:回顾您的艺术道路,您有什么样的感慨?

张作龙:要说感慨的话,我认为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追求。尤其是练书法,相对来说是比较苦的,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磨炼。上小学时正值文革,那时我们每个星期有两节大字课。老师会在写得好的地方,划一个红圈。因为喜欢书法线条、字形之美,再加上老师的红圈鼓励,逐步地对书法感兴趣。但是我生在农村,家里比较穷,一锭墨都买不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就用当地一种黄胶泥当墨汁用。

一直到高中毕业以后,由于书法写得比较好,被解放军招到部队。我们的部队当时是在新疆的西北部,伊犁的昭苏县,离乌鲁木齐还有一千公里。那时候部队的板报、海报,都是由我来写。后来被宣传科长发现了,我又被调到了伊犁军分区。在那里放电影,写幻灯写标语很多都需要字来表现。当时没有电视,文化生化主要靠电影,所以放电影在部队来说,还算是一个好差事。而且工作与兴趣相结合,这样我就在这个地方如鱼得水。

军人书家张作龙:铁骨丹心 翰逸神飞

张作龙临王珣伯远帖

中华网:您从小写书法,主要以哪些字体为主?

张作龙:在改革开放以前,字帖是很少的。那时还没有二王、颜体、柳体的概念。特别像我们在农村,根本看不到字帖,主要照着老师写。之前只是讲好看,并没有一个标准来衡量它。后来在1988年调回到北京之后,我接触到了杨再春先生、欧阳先生、李铎先生,进步就比较迅速了。

我感觉就好像是在黑夜中摸索的时候,他们给你指明了一条道路,那就是临帖。过去的路是不正确的,他们把这个路给引正了,使自己走向正确的道路。然后他们还指导该怎么临帖,怎么创作。凡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这些字帖都是经典,他们要我把历代名帖认真地去临,然后才可以融会贯通。不论哪位大家,都是从古代的帖中得来的。他们这些老先生们都很谦和,为人质朴正直,对于学术毫无保留。他们愿意把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我们,所以在他们身上,不仅是学习了书法,更重要的学习他们的师德,以及做人做事的方式。

军人书家张作龙:铁骨丹心 翰逸神飞

张作龙临怀素论书帖

中华网:通过临帖,您对书法的整体脉络有了一个很好的把握。

张作龙:一个是脉络的把握,一个是对每个朝代主要代表人物的把握。我认为临帖是一辈子的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临好的。每临一遍帖,就能够得到一遍的体会,对这个帖的学习有一种提高。就揣摩出了一种悟,这种别人不一定能体会到的。比如在楷书上,我临过颜体、柳体、欧体,赵体。在隶书上,临过《张迁碑》、《曹全碑》,《张猛龙》是一种魏碑体,这些都有涉猎。宋代的苏、黄、米、蔡这位四大家,再到明代的王铎、傅山、郑板桥、祝枝山、文征明等都临过。

要真正成为一个书法家,对每个朝代的书法特点,都得去研究、掌握。汉代尚气,魏晋尚韵,南北朝尚神,隋唐尚法,宋代尚意,元代尚态,明代尚趣。到了明末清初的王铎,他讲究一种质朴,结合前代所长,开创清代之风格。包括康有为这些代表人物,写出来的东西都是比较质朴的。中国书法的内涵很深,需要掌握和学习的东西也非常多。

军人书家张作龙:铁骨丹心 翰逸神飞

张作龙书法作品

中华网:中国书法风格非常多,那么您是如何集众家之所长,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呢?

张作龙:首先要博取众长,书法字帖都要有所涉猎,然后再形成自己的作品风格。因为我们讲到中国书法是比较灿烂的,名人也是众若星辰。历朝历代都有书法的名家大家,而且他们的风格各有所长。可能你吸收的只是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这是和身份、观点、以及与自身相通的那部分才会吸收的。比如说我的字整体是一种风格,但是这一笔一划可能又是另外一种。这个我取自米芾的,那个取自黄庭坚的,这个来源于赵孟頫的,那个可能就是欧阳修的,各种组合都不完全一样。所以说,融会贯通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主要还是追求二王那种清秀,在二王的基础上,把其他书法家的特点融进去,根据书写内容的不同表现也有所不一样。所以对于一篇作品,常常需要依靠自己的灵感,要清秀的还是厚重的?这就根据自己对书法内容的理解,然后也与当时的思想情绪等多方面相关联。因为涉猎过很多字帖,所以在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概念的东西。就像一种符号,看你怎么去组合?完全是在大脑当中瞬间形成的。像孙过庭《书谱》讲“一点成一字之规”,就是这一点下去就形成这一个字,这一个字就以这一点来为规划。“一字乃终篇之准”就是第一个字写完,后面的风格就不能再变了。所以说第一字的第一笔,一篇字的第一个字,都极为重要的。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