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石古岭考察记
本网讯(作者 宫哲兵)2022年春天,武汉大学回乡教授宫哲兵与他的老伴周冶陶,共同在红安县二程镇,开展了红色公益活动。他们捐资修建了"红军1932年冯受二战斗遗址"。
这年秋天,国庆节前夕,宫哲兵教授来到了红安上新集镇石古岭村,考察纪录李先念将军在这里九死一生的战斗故事,以及在这里光荣牺牲的英雄烈士。这些珍贵的红色历史,一定要记录下来,传诵下去。
李先念将军在红五师时期
一、马兵铺深夜突围到大悟
红安大革命时期,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高桥村李先念经常来到石古岭马兵铺村,与陈罗汉一起搞革命。马兵铺从宋代以来就是军队养马的地方,人口一直比较密集。马兵铺帝边是滠水河,可以通航,有码头,有粮店,是个人来人往的热闹的地方。
当时从汉口蔡甸到红安桐柏有一条共产党的秘密交通线,是共产党领导常常秘密居住与交换情报的地方。马兵铺有这个交通线上的联络点,就是陈罗汉家的房子。李先念与陈罗汉经常住在这个房子里,从事革命活动。一百年后的今天,宫哲兵来考察时,这个青砖旧房还宝贵完好,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古文物。
陈罗汉烈士生前的老屋,左后砖屋
有一次,因汉奸特务告密,国民党士兵在夜里包围了这个房子。李先念机灵的钻进房子外的阴楼,穿过地下的暗道,从隐蔽的树林中出来。
李先念潜逃时的阴楼地道,左后河边
在这个夜晚,他跋涉到了80里外的大悟,保住了生命。陈罗汉不幸被抓,光荣牺牲了。解放后,这个房子一直挂着烈士证。陈罗汉的外孙女还在世,在附近桥店村生活。
2022年9月23日, 宫哲兵教授来此调查时,马兵铺村80岁的陈贤茂与61岁的陈贤家回忆了历史。他们家门外有一棵百年古树,湖水边有一个阴楼旧址,湖水对面是陈罗汉家的旧屋,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
见证陈罗汉烈士牺牲的古树
陈贤家还带我们考察了湖边散放的历史文物,他说是宋代的,都与马兵铺的养马历史相关。陈罗汉烈士家对面有一处完整的石马槽,相信是军马吃草喝水的工具。不远处有一对上马石,军人踩着这种石头跃上马背。还有几块拴马石,马缰系在这种石头上。宫哲兵教授感叹说,这里不仅有红色革命的研究价值,还有养马历史的研究价值。
陈罗汉烈士家门前的古老马槽,马兵铺的宋代文物
马兵铺的宋代文物:上马石
马兵铺的宋代文物:马石臼
马兵铺的宋代文物:拴马石(右边立起石柱)
二、馨谷寺的战斗
石古岭的最高处有一个寺庙,馨谷寺。石古岭几乎每个村子都可以望见馨谷寺,成为石古岭的重要标志。
馨谷寺题字牌匾
石古岭南面是黄陂木兰山,西边是滠水何,河对岸是黄陂姚集镇,木兰的家乡与木兰县旧址。北边是大悟、红安、黄陂的交界:河口镇。河口镇是军事战略要地,发生过无数的战斗。东边是红安二程镇,程颐程颢的家乡,更东边是高桥镇,李先念将军的家乡。
馨谷寺上合影:右2为考察队长宫哲兵,右1为考察队员李小燕,左1为考察队员陈忠英,左2为馨谷寺尼姑
馨谷寺,创自明初,多次毁灭,多次复兴。明初五台山的一个和尚游方来到这里,感到此地风景美丽,空气清新,是一处风水宝地,决定在此建庙。本地善人吴祈阳出资赞助,八年终于建成。取名馨谷寺,意为民众温馨,五谷丰收。
馨谷寺上,介绍明初重建寺庙的牌匾
宫哲兵教授2022年9月24日,以73岁高龄,快步登上馨谷寺。他发现,石古岭是个多处奇木奇石的神奇地方。一个汽车马路边,放置着一条长长弯弯的木头,酷似一个史前恐龙,人们争先恐后下车拍照。
路边奇木形似像恐龙
在馨谷寺对面五十米山坡上有一块高几米的天然石头,石头上有许多小石块,还有许多小孔,增加了神秘色彩。石头顶上传说有一个棋盘,古代有仙人下棋。又传说石头顶上有神秘文字,没人能破解它们。
馨谷寺对面山坡上有一块奇石,称为神石
可惜在这个美丽神秘的地方,历史上多次发生战斗。最近的一次战斗,发生在1941年。这是抗日战争年代,日本鬼子占领红安的时期。
1941年的冬天,日本一个大队的鬼子进攻石古岭,他们一路烧杀,无恶不作。李先念带领新五师一部,打击日寇,保护群众,指挥部设在馨谷寺。双方激战一天一夜,日军丢下几十具尸体后逃走。
日本鬼子多次向石古岭进攻,一个月之后,听说李先念在石古岭活动,派出二个中队,从河口镇进攻,沿路烧杀。他们没有找到李先念的新五师部队,却进了馨谷寺,放火焚烧,六百年的古寺毁于一旦。新五师部队,灵活机动,划整为零,神出鬼没的消灭一小股一小股的日军。日军打怕了,后来不敢轻易进入石古岭。1945年,日本投降,石古岭再也见不到青天白日旗与日本鬼子了。
三、滠水河里秘密带路人
武汉人都知道滠口这个地名,也知道它大概的地方,在汉口江岸区的长江边。但较少有人知道,滠口这个名字,来源于滠水河,一条从大悟,红安,黄陂流入长江的河。
马兵铺附近的滠水河,陈华清背着李先念过河,逃过敌人追捕
我在地图查找程颐程颢故乡时,多次看到滠源乡的地名,知道是红安二程镇,华河镇,上新集镇等地方,后来才知道滠源乡的地名也来源于滠水。滠水河中下游的黄陂水流很大,滠水上游的红安、大悟水流较小,是滠水起源的地方,故称为滠源。
石古岭是紧挨着滠水的一块村庄,现在水少了,水枯了,但历史上水很大,可以行船。石古岭村这一段有码头,有粮店,有商店,很热闹。2022年9月25日,宫哲兵教授从马兵铺走到滠水河边,考察村民指认的旧码头。那是岸边树林下的几块大石头,长条形,介于自然与人工之间。
宫哲兵与红安文化人王恒忠共同考察滠水岸边的旧码头:身后的长条形巨石
村民还讲述了滠水河发生的战斗故事,这里是新五师战斗的地方,故事主角是新五师师长李先念。
1943年的春天,李先念的部队在石古岭活动时,被汉奸特务报告了。日军大队人马进山包围了石古岭,跟综着李先念的小分队。小分队东藏西躲,却一直没能摆脱敌人。这时,秘密同情革命,支持抗日的石古岭保长陈华清,在夜里找到李先念,带着小分队绕山路,走密林,悄悄摸到滠水河边。
滠水河边有敌人的警卫,陈华清对李先念说,不要说话,不要在水中弄出响声。你不熟悉滠水河的水路,我来背着你过河。他在深夜里背着李先念,在河里秘密潜行,没有在河里行走的声音,安全躲过日军的搜捕,到了河对岸。
日军搜捕落空了,后打听到是陈华清将李先念送过河,将保长陈华清活活打杀,还将他家的房子放火烧了。陈华清英勇牺牲了,但是他营救的抗日英雄们,最终战胜了日军与伪军,陈华清被追认为烈士,他的故事长久流传在滠水两岸。
四、石古岭的英勇牺牲者
宫哲兵教授在复兴村参观了韩先楚纪念馆。韩先楚出生在红安二程镇,三岁时因家里太困难,寄养到复兴村一个姐姐的家里。复兴村属于上新集镇,它离石古岭地不到二十里。村民说,韩先楚在石古岭村有个叔伯姐姐,他经常到叔拍姐姐家帮助做活吃饭。
参加25军前,韩先楚在复兴村、石古岭开展过革命活动。
复兴村为韩先楚修建了“韩先楚故居”
后来,韩先楚走过千山万水,打过无数的硬仗,最出名的是由他指挥打下了海南岛,成为军中上将。石古岭那里有许多与韩先楚同姓的韩氏族人,那里有许多与韩先楚相近年代的革命者,他们是韩先楚的部下,也有李先念的部下,他们英勇牺牲了。宫哲兵教授在考察中一一记下他们的名字与事迹。
解放军上将韩先楚大大大大大
石古岭村徐家嘴湾韩幼平老人说,这个湾子牺牲了两个烈士,一个叫韩先政,红25军一个团长。粮道口战斗时,他冲锋在最前面。战斗之后,团长跑散了,找不到部队,悄悄回到了家乡。不久后被敌人发现,抓走后直接在河边杀害了他。
韩先禄,李先念的通讯员,韩幼平的堂叔。国民党的两个残忍杀手刘红仁,陈华心,将韩先䘵捅了72刀,流了两天的鲜血,痛苦的死去。刘红仁,陈华心在解放后被政府镇压而死。
这两个烈士与韩先楚居住不远,姓名中有两个字相同,也许是很多年前的远亲,可惜他们的命运完全不同。从韩先楚纪念馆的内容看,他多次到村里看望家乡的群众,纪念牺牲的烈士。
徐家嘴湾考察,中者宫哲兵,右者韩幼平,左者父亲是牺牲的红军战士,属于李先念的部下。
石古岭是李先念多年战斗的地方,有不少李先念早期的部下,牺牲在这里。陈彰忠是马兵铺人,与李先念、陈罗汉一起搞革命,后来光荣牺牲,政府给他发了红军烈属的牌匾。马兵铺村还有一个陈宏玉,是今天村民陈贤茂老人四代以上的亲人。他与李先念一起参加革命,后来不幸被日本鬼子砍了头。
宫哲兵教授在徐家嘴湾还访问了陈凤华,现年82岁,有50年党龄,还健在。从访谈中知道,她的父亲是25军的红军战士,李先念的部下。在滠水河对岸的黄陂八里,被国民党捆绑在树上,用狗撕咬,只剩下骨头。
石古岭是一个红色的革命圣地,国家主席李先念,解放军上将韩先楚等革命领袖,都曾在这里生活过,战斗过。这里也牺牲过很多共产主义战士,他们是陈罗汉,陈华清,韩先政,韩先禄,陈彰忠,陈宏玉,陈忠华的父亲等。我们要记住他们的名字,怀念他们的英雄事迹,让他们永远活在石古岭人民和亿万人的心中。
最后有一件有趣事要告诉大家。2022年9月22日,我们一行人去石古岭考察过桥时,遇上红安疫情管制,石古岭通往黄陂的石桥封了。我们只能从滠水河旁翻梯子,爬上石桥,进入石古岭村委会。
宫哲兵教授下篇文章预告:“神奇石古岭考察记”。
鸣谢:受石古岭村吴怀栋书记邀请,来这里开展文化考察。吴书记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提供各方面便利,使我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写作。宫哲兵教授73岁了,仍然走在考察的最前线,他不觉得累,因为他热爱这片红色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