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旅途札记之26·从《汉口码头》到《笔锋》
2022-12-08 10:05:11   来源:今日湖北

1670462813577646.jpg

本网讯 (朱全)十年前旅行偶遇时任中国老子文化学院院长的港人王冠中先生,聊到香港曾影业发达,王先生正色曰,“现在转到大陆发展了”。原来,他作为制片人之一,2012年与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等单位合作,联合摄制的33 集电视剧《汉口码头》,在央视播出,很是火了一把。该剧讲述了湖北茶乡少年黄天虎,流落到汉口码头当扁担,带领一帮码头工人,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具有民族气节的一代巨商的故事。那时,就对充满大格局睿智、有大格局的文化人留下深刻印象。

12月5日,全国陆续解除核酸检测,专家给出权威解读,突然接到王冠中先生来电称,他再次“触电”,筹拍电视剧《笔锋》,属于公安类题材,改编于侦探推理小说,故事主要围绕模拟画像专家向辉展开,故事以画像追凶为明线,以爱恨情仇为暗线,融合悬疑推理和犯罪心理学,揭开模拟画像这项古老神秘的刑侦技术的面纱。据说全片案中有案,环环相扣,不由人不期待。

  提起画像追凶,很多人会联想起古装剧中的一些情节,比如,盛传公元前五百多年前的伍子胥,就中国第一个被画像追缉的逃犯,真是这样吗?《笔锋》会如何演绎这段历史?今天到了互联网时代,还需要模拟画像追凶吗?王先生诡异的运用电影语言曰“且看下集揭示”,呵呵,你瞧,这大拇哥翘得,仿佛真有秘密待揭示。

1670465057453613.png

不过,随后王冠中便道出了原委,有人说《史记》和《国语》记载,伍子胥是中国第一个被画像通缉的人,其实,翻遍《史记》《国语》,并无相应的文字记录。画像通缉需要用纸张,而纸张是在几百年后的汉朝才发明,汉朝之后的东晋方得到普,伍子胥处在春秋末期,多以竹简记录文字,如用竹简画像,且大量复制海报,雕刻不易、面积太小几无可能。睿智可见一斑。

  另外,他也提到,电视剧《笔锋》会提到,我国很早就有了通缉令,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甘肃肩水金关旧址出土了两万余枚“居延汉简”,其中有一件《甘露二年丞相御史书》简册,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通缉令”,它记述了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张掖郡地方执行朝廷通缉在逃要犯命令时的情况。即使这样,也比伍子胥晚了500年。

与王先生聊《笔锋》,不像是侃电视剧,却像是在画像缉凶的历史长河中游历,挺有意思的,谨此记录。

编辑:晓颖

1670465094615453.jpg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