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邹德祥) 2020年是一个难忘的年份!
对旅游人来说,这又是一个扎心的年份。
疫情加速了旅游业的洗牌,也“暂停”了不少旅游人的美好预期和憧憬。
敬往事一杯酒!有人嗟叹,昨日的辉煌,昔日的成功,都似乎一去不复返。
人生总在跌跌撞撞中成长,没有成长的记忆,没有沉痛的煎熬,没有挫折的历练,没有逆境的打磨,注定就没有持久的欢呼和掌声。
不少旅游人会说,昨天我还是这个行业的“王者”,转眼间就沦落为“贫穷”;也有旅游人说,我的产品无人可及,是不愁买家的;还有旅游人振振有词,全是因为疫情才让我们陷入困境。
事实真的如此吗?
即便是没有这场疫情,你或许还在沾沾自喜的认为“我行”!即便是没有这场疫情,你或许还在趾高气扬的认为“我能”!即便是没有这场疫情,你或许还在旧思维、旧场景、旧格局、旧方法中怡然自乐,夜郎自大地认为“我一定行!我一定能!”
醒醒吧!
无论是止步不前的“沉睡”,还是看不见远山和风景的“短视”,都是成功者最大的天敌。
人人期待美好,憧憬幸福,但幸福不是唾手可得。
林语堂说,“幸福,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幸福并非拥有一切,而是尽情享受自己所拥有的;幸福不是一种长久的状态,只是一个接一个的瞬间。
旅游人要的幸福是什么呢?难道只是赚得盆满钵吗?难道只是头顶光环吗?难道只是造就一个个行业财富神话吗?
幸福是什么?
神话大师周濯街关于成功的论断值得深思,成功绝不是拥有巅峰权力,也不是富贵加身。他眼里的成功是这样的:当一个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放下,这就是成功;当一个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这就是成功;当一个人今天比昨天更努力,这就是成功。当一个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珍惜,这就是成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我们不怕失去日进斗金的商机,我们也不畏惧经济逆行下滑的现实,丢掉浮躁,练好内功,做好产品,陶冶身心,用知识充实灵魂,用科学武装头脑,请相信,未来一定会柳暗花明。
有人说,我没有比谁勇敢,只是摔得多了就不那么怕疼了。疼是一剂良药,教会你认清世界,明辨真伪,识别优劣。
笑而不语是一种豁达,痛而不言是一种修养。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负,如此安好。
三千繁华,弹指刹那。要学会在孤独中守望,在喧哗中挣扎,在抗争中成长;等待不是看得见未来,而是相信会有希望。
旅游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熬过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
熬过了必须的苦,才能过上喜欢的生活。在一切变好之前,我们总要经历一些不开心的日子,这段日子也许很漫长,这段时光或许很苦闷,但“柳暗花明”也许只是一觉醒来,所以耐心点,坚持坚持再坚持,给好运一点时间。
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曾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我国启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需是双循环的主引擎。
旅游业应把扩大投资、促进消费作为抓手,把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作为重点,将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模式作为消费热点,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的新路子。
经济内循环以民生为先,要将内生消费和产业升级形成闭环。
在国内旅游内循环明显增强的新形势下,国内旅游市场总体向好。面对游客需求的不断提升,旅游业应不断升级,实现行业的大突破。
作为“旅游驿站”的旅游目的地首先要补齐“短板”,重点扶持基础要素缺失的项目或区域,重点梳理区域或项目的基础设施问题,尤其是交通可进入性、硬件接待设施、自驾旅游、标识系统的服务体系等方面。通过补齐“短板”,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做强“长板”。扶持已形成吸附力和带动力的旅游吸引物或目的地的价值和延伸聚集能力,依托已经形成的5A景区等旅游吸引物、国家级和省级度假区等旅游目的地,结合“旅游+”,通过区域综合开发引导,带动多业态、多产业整合,构建旅游消费聚集结构,实现产品升级、消费升级,从而达到文旅引导区域经济发展的效果。
借力“跳板”。引领旅游科技化、智能化升级。一方面在监控改造、互联网覆盖等硬件设施升级方面出台资金扶持政策,一方面在VR、AR及自助服务的落实落地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提升区域旅游及核心目的地的辐射功能和发展效率,满足自主旅游时代的科技需求。
“万物竞茂,于斯为盛”。亿万中国人迎来了精彩绝伦的芳华时代。未来可期!我们坚信,生活总有风雨,但风雨过后自有阳光。我们坚信,路途充满挑战,但挑战是最好的老师。
旅游人应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故事,漂洋过海,传递力透洪荒的文化自信;中国声音,联通世界,发出响遏行云的时代强音。
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上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上起伏的祖国,看祁连山上律动的祖国,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长河扬鞭的祖国,看气贯如虹、激情满怀的祖国。
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巍巍泰山,莽莽昆仑,这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文明古国,礼义之邦,传统文明,源远流长,这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东方,步履铿锵,砥砺奋进,巨龙腾飞,这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中华文明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历史锤炼洗礼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海纳百川,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动力;中华文明凸显人类真善美,是人类社会美好和谐的圭臬。
在繁星璀灿的星海里,在奔腾不息的大海里,在浩瀚广袤的宇宙里,祖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灿若银河。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在追星逐梦、九天揽月的豪情中,读伟大祖国的奋发崛起;在筑梦新时代的新征程中,读励精图治后的“中国富强”......
长城岭上,我认识了她的雄伟和磅礴;雁门关上,我认识了她的巍峨和险峻;莫高窟上,我认识了她的雄伟和瑰丽;丝绸道上,我认识了她的悠久和渊博;长江边上,我认识了她的大气和伟岸;千百条悠然流贯的河川,千百年奔涌流淌的历史,亿万张自信美丽的面孔,亿万个铿锵有力的声音,照耀、呼应着洞庭的水,西湖的波,昆仑的雪,塞上的风。
忆秦时万里长城、汉时丝绸之路、唐代石窟壁画、宋朝清明上河图、明时郑和七下西洋、还有推进历史发展的四大发明和蜚声海内外的四大名著,无一不承载着中华儿女的铿锵自信与万丈豪情。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力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时不我待。
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逐梦苍穹,北斗卫星,巡天遨游;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组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引领世界潮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突显中国智慧。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新的现代化模式得到承认、新的工业革命正在到来、新的全球治理模式出现。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如何积极应对?
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各国措手不及、疲于应付。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疫情时慌乱、不知所措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凭借独特的制度优势,临危不乱,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疫情阻击战,迅速稳定了疫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高度、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由此看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华民族的强大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现了中国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古人曰:“自重者人恒重之,自轻者人恒轻之”。坚定制度自信,应对新的危机和大考,是我们赢得这场抗击疫情斗争的强大动力。
新时代,唯努力者进,唯奋斗者强。我们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为自己拼出一个美好未来,
新时代已昂首阔步向我们走来。新时代,不属于那些旁观者、等待者、懈怠者,而属于梦想者、奋进者、搏击者,属于每一个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的中国人! 让我们旅游人以奋斗为底色,以人民为章节,大力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在新时代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将旅游事业推向前进,激情书写新时代的华丽篇章,生动描绘新时代的美丽色彩。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旗帜引领下,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鼓足劲,把稳舵,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让旅游经济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让承载着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劈波斩浪,胜利驶向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
邹德祥,男,湖北罗田人,诗人、作家、旅游营销策划专家,被授予“湖北省十大策划人”,在第14届中国创意策划年会上被授予“中国旅游策划领域杰出人物”。个人事迹入选《中华写作英才》《当代新诗人人才库》《中国当代写作人才传略》等权威辞书,先后出版《与路同行》《黄冈之旅》《驿路心闻》三部专著。19岁发表新闻作品《罗田:穷村喜得科技雨》被《人民日报》要闻版头条刊载;诗歌、散文在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等全国性征文大赛中获奖50余次,先后10余次获“湖北新闻奖”,获省级以上新闻奖70余次。他在国内最早提出“泛旅游”的概念;他成功策划多起旅游主题系列活动,撰写百余篇大型旅游策划案,曾多次力推地域产品走进央视等主流媒体,成为炙手可热的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