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湖北网武汉12月29日电 (程翔 方向明)在新年元旦佳节到来之际,《瞬间的永恒--新华社高级记者方政军新闻日记五十年》新书发布会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隆重举行。中国新闻教育界泰斗方汉奇先生和中央、湖北省主流媒体单位领导、专家纷纷为之评论和点赞。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邵新宇,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梁茜到会热情致辞,并和作者方政军博士一道为新书揭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姜新祺介绍了该书出版过程和特点,该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艳华、武汉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强月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詹健、院长张明新、省直机关、高校新闻出版界专家教授刘献君、邵明义、张执均、刘连宏、邹珊刚、吴廷俊、张昆、申凡、何锡章、唐海江、万幼青、赵振宇、陈思中、刘洁、李植、钱坤、韩炜林、李鹏翔、徐海波、陈栋、傅高潮、方向明、汪智勇、方华、项俊平、姚洪磊、吴皓、杜旭洲等出席发布会。
方政军博士是新华社的资深记者,新闻研究员,先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管理学院,历任新华社湖北分社政文部主任、副总编辑兼《武汉证券报》、《湖北经济报》总编辑,新华社湖北分社常务总编辑,新华社湖北分社党组成员、副厅级纪委书记。现任湖北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兼职武汉地区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建党90周年时他作为全国新闻战线唯一代表荣获中共中央纪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全国嘉奖。方政军记者曾随同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鄂考察调研,在首都北京多次采访全国“两会”。不少篇作品获得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新华社、湖北省优秀新闻奖。独著、合著有《百年记者风》《现代新闻写作学》《典范新闻评论选析》《水浒评注》《宋词名家名作三百首诠释赏析》《湖北证券大全》《方政军新闻作品选》《新华社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
《瞬间的永恒--方政军新闻日记五十年》记录了方政军博士50多年来所写的日记选编及发表的部分重要新闻,它讲述了新闻背后的劳动与细节,记录了作者半个多世纪不忘初心的新闻历程和社会不平凡的变迁,小到对百姓生活的细微观察,大到对社会与历史发展变化的思考。比如中国黑社会调研成果被中央写进国务院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在朝鲜、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境外的港、澳、台地区工作访问,走遍西藏、新疆和全国31个省市调研或采访,到达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卢森堡、梵蒂冈、俄罗斯、日本、英国、爱尔兰、墨西哥等地访问,多次采访全国两会,随同党和国家领导人采访及众多的基层深入调研、内部和公开的反腐典型报道和舆论监督,党风廉政建设、经济科技新闻、中国首个记者节的长篇通讯,如何做父母的独家新闻因小见大引发《人民日报》三个月的全国大讨论,黑社会亚文化、亚群体现象分析、中国通讯社战略研究等等创下许多新闻界第一。
此间专家评论,该书的作者从侧面记述了新中国半个世纪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它既属于20世纪中下叶生长在红旗下的同龄人,也属于新中国这个伟大的时代。他用最真实朴素的细节和素材,不经意间让人感受到了伟大时代跳动的脉搏;对社会大众,对新闻从业人员和高校新闻专业的师生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料和社会读物,同时又是新闻写作和随笔的典范之作,受到当今新闻学界专家的高度称赞。
新闻界领导、专家对《瞬间的永恒——方政军新闻日记五十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人民日报》总编辑 、《求是》杂志社社长吴恒权评论:“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方政军记者的新闻作品和日记,体现了他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和精神,不仅有宏观视野和思考,还有对社会发展变化与百姓生活的细微观察。他的作品文笔清新、朴实,富有生活气息。作者不愧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见证人和忠实记录者。”
图为邵新宇院士(左)、梁茜(右)和方政军博士一起为新书揭幕。张执均 摄
我国新闻教育界泰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前召集人、94岁的中国新闻史学会原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汉奇先生点评:“新华社记者方政军博士从中国农村基层出发,一步步攀登着媒体的珠穆朗玛峰。他不忘初心,半个多世纪实践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天下文的目标,其日记与作品缘于对新闻和生活的热爱,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如他率先开展的中国黑社会犯罪等新闻调查与理论分析、反腐倡廉和宏观、微观的政治、法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报道不少间接转化成了党和国家的决策或促进了地方社会发展,还有众多文章敢于舆论监督,引领社会风尚,传播了正能量,值得称赞。
方政军同志的博士论文在学术上对中国通讯社新闻业务与媒介战略管理研究也独秀一枝,得到业内同仁充分肯定。他的日记与新闻题材往往从细节和百姓生活中信手拈来,从高层到基层都真实地记录了五十年间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时代变迁与城市、乡村的风土人情、乡情、友情、亲情,同时也让人领略了欧洲、北美、亚洲、大洋洲各地的世界风光和见闻。此书以及尚未出版的数百万字原始记录是当代新闻史、社会学领域贴近生活不可多得的时代缩影。”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副主任、《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生前写给方政军同志的信中说:“通讯写得很好(指《今天是我们的节日——献给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那么大的历史跨度,那么多的重大事件,写得那么精练、概括,真是大手笔!”
新华社湖北分社原社长、党组书记,现任新华出版社社长梁相斌认为:“方政军同志是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好记者,优秀的新闻报道组织者、策划者。作品、人品一流。《新闻日记五十年》是时代的印记;是一个个生动的场面和一个追求者的观察和思考。政军兄的日记和新闻报道体现了他为民请命的情怀,体现了他为人的坦荡和诚恳,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求真务实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湖北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湖北日报社原社长毕志伦说:“方政军同志是一位非常敬业、非常用心、很有文字功底,很有恒心的人。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从一个山里娃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华社记者。方政军同志的新闻日记很有价值,不仅记录着个人的成长而且记录了祖国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日新月异的足迹。同时,他实事求是的作风和文风更值得大家学习。”
武汉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强月新教授感慨:“认识方政军书记有20多年,他是我的兄长,在新华社湖北分社期间也是我的领导和同事。读了他的这本《新闻日记五十年》,我感触颇深!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记者的“三品”。
第一就是作品。这本《新闻日记五十年》讲述的是新闻记者背后的故事,是优秀新闻作品的组成部分。我们平常都能够看到的是方政军书记刊发出来的优秀作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他那些优秀作品背后付出的努力。就犹如我们见到的美丽的冰山,我们平时看到的仅仅是冰山漂浮在海面的一角,还有90%的水下冰架我们还未曾见识。
第二是学品,记得我刚到武汉大学新闻学院任教不久,有一天看到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他的一本厚厚的博士论文--《新华社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主要是研究新华社经营管理,在这本《新闻日记五十年》里我们同样看到了一个新闻记者对学术的追求,不仅勤于耕耘,还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理论和社会的思考。
第三就是在作品和学品后面体现出来的他的人品。体现了一位新闻工作者调查研究、笔耕不缀,勇于创新的精神,尤其是宽以待人的品格。
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学品,以及人品,对事业和理想的追求,都是我的榜样,值得我们新闻人学习。”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张明新称赞道:“方政军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新闻记者,亦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杰出校友。透过《新闻日记五十年》,我们读到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家国变迁和社会变革,读到伟大时代的风云变幻。透过这部著作,我们更读到一位新闻人的不变初心和永恒情怀。新闻学子们将从阅读这部著作中获得弥足珍贵的专业感悟。”
昨天到会的众多专家、教授人人发言,从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与社会学领域的学术角度对这次活动和新闻日记的出版表达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