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需求侧的角度来看,患者选择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看病有其深刻的心理依据。对于患者来说,“北上广”等地聚集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因此无论大病还是小病,到大城市看病可以“买个安心”,即便很多疾病能够在本地解决,也非要到大城市来,这反映了患者对基层,甚至省会城市医疗资源缺乏信任感。与此同时,这也涉及中国传统的孝道问题,对于孩子来说,给父母看病,到医疗资源丰富的地方,意味着尽了最大的孝心,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需求侧改革比较困难,这需要舆论引导,需要科学合理的就医习惯的养成,毫无疑问是需要时间沉淀的。
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优质医疗资源存在缺乏和浪费并存的现象。目前,优质医疗资源高度集中于大城市的大医院,不言而喻,这将引导全国人民选择到“北上广”等地看病,此问题不解决,即便没有号贩子,大城市医院由于负担太重,也一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医院汇聚众多高级医生,某种程度上显得“人才重叠和浪费”,即便是这些医院里很普通的医生,也都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但他们宁愿在北京做个普通医生,也不愿到基层当科主任或者专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医疗以外,还来自于很多其他领域:在我国,不仅仅医疗资源集中于“北上广”等大城市,教育等其他资源也高度集中于这些地方,考虑到孩子上学、配偶工作等问题,很多医生更倾向于在大城市生活,而不愿到基层开展服务,这就涉及我国整体的资源分配问题,这是更加需要加以解决的难题。
除此之外,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紧缺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要使医院号源能够公平精准的分配给患者,仅靠整顿外部号贩子是很难做到的,必须对医院内部人员进行科学管理,防止内外勾结,形成利益链条,否则即便全部推行网上挂号、预约挂号等新举措,也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号源不合理分配问题,只不过是把资源垄断换了个地方而已。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我们必须重视市场的区隔问题。300元的挂号费被号贩子炒高变成了4500元,这说明,医生的市场价值定位急需得到科学合理的认定,存在即是合理,4500元的号有人愿意买,说明我们为医生所定的传统的挂号标准太低。尤其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承认医生市场价值的区隔问题。区隔是市场经济的经典理论,它认为,消费者依不同的需求、特征可以区分成若干个不同群体,而形成各个不同的消费群。号贩子的出现明确告诉我们,医疗市场中也存在区隔,由于市场中存在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和不同的需求主体,就形成了不同的医疗市场层次,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市场定价和市场隔断,我们必须承认并且尊重这种市场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