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台三笑
作者:江华玲
“你知道今天是个什么好日子吗?”在荆楚大地推广楚台酒的黄浩胜先生打来电话问道,我望着盛夏的白云后湛蓝的天空——那很像黄先生执掌的另一个产业:牛仔布纺织。想了一下,说:“是观音菩萨成道日”。“嚯!这个你也知道!很久未见,可否一聚?今有高朋,省级编辑,虽已退休,宝刀仍利,听我介绍,很想见你。”
接着电话里传来了黄先生那位朋友的声音,声音里透着诚恳和热情。今夕恰好得宽余,遂赴一聚。
推酒的黄先生但凡聚会必有酒,有酒必定有楚台。我却不胜酒力,只能略倾半盏聊表心意。好在初次见面的朱先生丝毫不介意,并说女士能端杯已经有诚意。原本有些自我歉意的心中这下便轻松起来。
席间皆白发,青丝寥无几。忽有人提议,从赤水河畔楚台酒到长江岸边黄鹤楼,其间历史的沧桑,恰像我等人生的跌宕,既然楚台好酒有三味,相逢欢聚有三笑,今日里何不来一场笑字飞花令。什么是飞花令?莫搞得那么文艺,搞简单些,就是每个人要说一句带“笑”字的词语、句子,最好是诗。
一位老友当即出言: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也无风雨也无晴。立即有人说这不对,这是呼啸的啸,不是欢笑的笑。于是大家定下规矩:每人说一句带笑字的诗词、歌词都行,根据你说出的诗句,讲一段你跟楚台酒的故事,或者你对楚台酒的感悟,前面人用过的诗词和歌词,后面的人不能再用,得到大家认可了,大家每人喝一口酒,得不到大家认可就自罚三杯。
似乎生怕别人抢了先,座中易先生首开讲坛:“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曾经在企业工作,搞经营,搞管理,那个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我因为喝好酒、抽好烟、开好车,被人批评为“三好”干部,影响升迁,我一气之下戒了酒,一戒三十年。退休之后都不沾酒,我想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再喝酒了。去年忽然一日喝到了楚台,破防了!我们喝酒的人,就算多久不喝了,对酒的品质都是了然于胸的,眼球的记忆、舌尖的记忆,鼻腔的记忆、喉腔的记忆、胸腔的记忆、腹腔的记忆,甚至颅腔的记忆,满腔的记忆都在楚台酒入喉的那一刻天地包围,重温酒梦。楚台酒真就像那个《楚台赋》说的“初饮如玉振金声,再品似云蒸霞蔚,七分沉潜,三分缥缈,涤尘虑,生逸气,饮楚台则肝胆张”,这个肝胆张的感觉只有喝了才体会得到哇!我现在不光自己喝,我还推荐给身边人喝。这种绵绵用力、温暖全身、云蒸霞蔚的感觉,哎呀!只有楚台!
根据家谱推算出楚国后裔的熊先生,有一种桀骜不驯的绷劲,他沉思片刻,缓缓开言:“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经历过纯真的学生时代、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如火如荼的工业时光、改革下岗的迷茫时期、重振旗鼓的经商大潮、风起云涌的行业竞争、人生夕照的活力考验,我们这一代人啊,什么都赶上了。要说酒,我么事酒冇喝过,要说这个楚台,确实与众不同,刚开始我是冲着黄浩胜这个人的热情义气来喝他的酒,喝着喝着,喝出感觉了,现在我是冲着楚台来喝酒了。我看这楚台迟早要火起来,现在很多大众还不知道这酒,这酒还只是在文人墨客之间、有情怀的政商人士之间、性情高迈的逸士中间流传,还没普及到大众中来,我先积攒几箱子,留待楚台升值后,我就有招待挚友的陈年老酒了。
有过多年金融工作经验的林先生,低调细致,不大言语,看到大家把眼光从熊先生那里挪到他的身上,他自顾自地点头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做金融工作很多年,习惯了冷静和理性,甚至警觉和敏感,说实话,结识黄总先是知道他的牛仔布纺织,然后才是他的楚台酒。黄总为人有豪侠气,对政府、对我们党有很高的信仰,今年七一转正入党,在这个快60岁的年龄还能赤诚入党,让我想到7月8日中国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誓言照亮我一生》,这位92岁高龄的老艺术家、新党员,他从青年时期演小角色演配角,到52岁演济公成名,再到前年他90岁时凭着电视剧《繁花》中演“爷叔”角色搅动大众,他那么执着、那么坚持,“哪怕演一块石头,也要演出石头的呼吸”。他在漫长的时间里“求慢”“向真”,让我联想到了黄总在纺织行业里的长年深耕,又在白酒行业里的坚实推进,积累是最好的资源,黄总没有急功近利,而是“酒+诗+歌+书+画+琴”的文化传播模式,这个在开始阶段看不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旦成了气候,就会“一飞冲天”,其实哪有一飞就能冲天,都是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我相信楚台的未来,为了这个,我敬楚台一杯!
轮到楚台几位员工时,他们先后用“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了对大家的欢迎,对工作中遭遇困难时的心态调整和措施调整,对楚台经营形势转化和促进过程的心得体会;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讲述了与楚台客户的互动、与楚台原产地的品质约定和把控,与同行业的美美与共;用“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分享了许多在楚台酒中通过端杯、干杯、抿一口,消融误会、化解烦愁的具体故事,甚至化敌为友的感人案例。
老龄协会的桥先生,一身禅意,谦和平稳,滴酒不沾,半烟不染,只是饮茶,微笑,却也毫无违和感,这大约是黄总的楚台酒聚会中时常存在的兼容现象。左手顺富纺织服装,右手顺裕楚台酒——到过右手公司的人,定能看到书画室里兼收并蓄的各种风格书法绘画、三教九流的各路人马;去过左手公司的人一定会惊喜于那800亩厂区里不光有浆染厂、织造厂、后整理厂、污水处理厂、动力热电厂、雅诗漫科技等形成的牛仔面料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品牌运营的完整纺织服装产业链,还会惊诧于那里兼收并蓄的红色文化、儒释道文化、宗族文化、乡土文化、企业文化。所以呢,方寸一桌客人中的兼容就是颇为自在的事情了。桥先生仍是微笑:“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我观楚台酒黄总颇有弥勒像,寿眉,亮目,慈颜,宽体,楚台若能在开疆拓土中始终秉持大度,克服种种困难,常以笑颜和气生财,与可以交的人交友,与可以笑的人笑对,楚台酒必能在极目楚天,纵横驰骋。
黄浩胜先生一直在认真倾听每个人的飞花令、楚台故事、楚台感悟,看着桥先生期待的眼神,当桥先生说完后,黄先生接着说:“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市场的考验就像“已是悬崖百丈冰”,我们的坚守和开拓就像“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让我们每个楚台人都知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的故事、楚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了,我们要做的是续写未来的新事。
恍惚之间,话题转向了要我说出今儿楚台有哪三笑?嗯,其实我不是矜持,从小家里哥哥姐姐很多,没有我说话的机会,习惯了听话,习惯了边缘化。要说楚台三笑,其实大家都在“拈花微笑”,可不就是心领神会不言语么,一定要说便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关于我与楚台酒的故事,有些长,我写成了《半子郎》。希望有机会能与您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