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东湖印象:一卷千年不干的水墨
2025-07-18 13:57:03   来源:今日湖北

东湖印象:一卷千年不干的水墨

作者:郭庆春

风从九十九道湾口吹来,湖面皱起层层叠叠的时光。东湖的烟水深处,浮沉着唐宋的月光,明清的云影,以及今人追寻的桨声。这是一幅水墨洇开千年的卷轴,未曾干涸。

1752818140215192.png 

一、烟波起处

南宋的烟浪亭畔,袁说友的笔锋剖开了东湖的身世:“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鸥千百雏”。八百年前的风穿过摩崖石刻的缝隙,依然带着水汽的微凉。寒鸥掠过,翅尖划破湖面,荡开的涟漪里藏着张舜民瞥见的无主荷花——“荷花满眼都无主,闇里风飘入袖香”,暗香浮动,仿佛随时要攀上今人的衣襟。

扁舟如槎,载着宋人史弥宁的悠然:“扁舟去稳似乘槎,瞥眼轻鸥掠浪花”。而明代霍与瑕的钓艇摇碎了晨光:“日出波光摇钓艇,春深花影落渔湾”。渔湾深处,春深似海,落花与光影共舞,恍若时间在此迷途。

东湖本是长江遗落的血脉,1899年张之洞筑堤建闸,将这片水域轻轻摘下,系在武昌的衣襟上。自此,浩荡江流化作城中碧玉,却始终未褪去旷野的魂魄。

1752818159135295.png 

二、宋韵层染

宋代是东湖骨骼定型的纪元。南昌东湖收归官有,百花洲上竖起讲武亭,战船犁开莲叶,金戈惊散白鹭。水光剑影交错间,况志宁的笔却捕捉到奇异的宁静:“西风战舰知何处,嬴得斜晖伴白鸥”。烽烟散尽,斜晖依旧温柔。

李石的梅花在湖冰上琢出江南的雪:“一枝未报江南信,旋琢湖冰看雪花”,冷冽中透出文人的执念。而郭祥正独坐幽处,静待明月浮金:“一钩香饵看鱼上,万顷金波待月生”,一钩香饵悬在时光的弦上,垂钓着天地大美。宋人的风雅浸透湖水——焚香袅袅澄澈心神,点茶沫白如雪抚平尘虑,挂画中的山水与真山水相对无言。

1752818176861930.png 

三、楚风入墨

楚天的云霞倾入湖中,将东湖染作文化的气象场。行吟阁飞檐如翼,屈子昂首问天的剪影倒映碧波。公木先生在此长吟:“屈子文章悬日月,行吟阁上白云浮”,精魂直贯苍穹,与西湖岳坟的忠烈之气遥相呼应。

磨山深处,刘备郊天坛的石阶印着历史的屐痕。鼓架山侧,犹闻楚庄王击鼓督战的回声。九女墩的黄土下,埋葬着太平天国九位女杰的烈骨。赵朴初以诗铸碑:“青冢何须著姓名,千秋忠骨作兰馨”,宋庆龄的题词更如惊雷:“辛亥太平前后起,推翻帝制古今崇”。

珞珈山影卧于湖西,飞檐画栋的学府里传来书声,应和着林间的鸟鸣。春至磨山,李修鲁看见“林间旧绿迎新绿,枝上深红护浅红”,色彩在枝条上完成生命的接力。

1752818194608576.png 

四、时光叠影

四时流转,东湖展卷不同华章。梅园的冷艳是傅庞如笔下的惊鸿一瞥:“万树千枝一点红,花香十里染三冬”,朱砂、宫粉、绿萼在雪幕上点染丹青。当樱花吹雪,漫天粉白覆盖长堤,恍若吴存诗中“南北长堤彩蜺连,垂杨夹道绿如烟”的仙境再现。待暑气蒸腾,荷园七千品种竞放,王益曾醉吟:“荷花千柄拂烟际,杰然秀干骈双英”,翠盖红裳铺展到天际。

最是秋光沉淀时。刘邦荣踏菊展而行:“喜逢菊展添霜艳,一路游来一路花”,而冯立五在沁园春中极目:“寥廓东湖,百里漪涟,十里香飘”。金秋的丰饶与绚烂,尽在湖畔恣意泼洒。

1752818210621529.png 

五、永恒的润泽

今人步履叩响湖滨。东湖绿道如青罗带缠绕33平方公里水域,骑行者掠过杨柳、杉林、湿地,与韩雍的夜月相逢:“湖水漫漫烟雾生,人间万籁寂无声。独留一片秋空月,照见波心彻底清”。月仍是宋时月,清辉涤荡尘心。

凌波门的栈桥伸向湖心,年轻人踏着薄曦迎接朝阳。水波荡漾他们的身影,如同八百年前采菱女的笑语在莲叶间穿梭。慧心雅社内,茶筅击拂沫浪,线香缠绕瓶花——宋人四雅在玻璃幕墙下苏醒,古韵新声,共谱清欢。

朱德元帅的预言正在湖光中显影:“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这不是胜负之争,而是对一种开阔气象的礼赞:西湖承载着过多传说与典故,而东湖怀抱自然野性,吞吐大荒,以无垠碧水消解着城市的逼仄。

暮色四合,楚成的小舟仍漂荡在诗句里:“扁舟忽入湖心岛,百鸟惊飞月似弓”。那惊飞的鸟群掠过袁说友的寒鸥,穿过李德裕在新繁凿湖的烟雨,羽翼拍打千年,将东湖的晨昏拍打成一首循环不息的散文诗。

卷轴仍在舒展。水墨从唐朝的砚台漫来,润透钢筋森林的根基。东湖是江城吐纳的肺,亦是安放诗心的玉净瓶——盛过屈原的忧思、李白的酒盏、毛泽东四十八次凝望的目光,如今盛着每一个向湖而行的灵魂,在烟波深处,与自己重逢。

暮色漫过磨山的脊线,九十九湾的烟水任然浸透楚天的星斗。湖心岛沉默如砚,盛着千年未涸的墨——那里沉淀着屈子行吟的露水,漂着李白放鹰的羽痕,漾开袁说友笔下“一围烟浪六十里”的寒鸥。而此刻,东湖的脉搏与一个湖南口音的诗人共振: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这舌尖的鲜甜,原是江水与湖光酿成的诗。毛泽东搁下笔,梅岭的茶烟散入荷风。他尝到了武昌鱼的腴嫩,更尝到了东湖的魂魄——那在烟雨莽苍中舒展的楚天,那从“龟蛇锁大江”到“天堑变通途”的城邦气度,终化作水墨长卷里一尾银鳞的跃动。游鳞摆尾处,山河入馔,岁月成诗。

2025年7月16于武汉诗书屋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