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二十大精神 红军后代讲党史(4)
2023年11月21日,应邀为武汉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功能型党支部主办的“学习二十大精神,红军后代讲党课”活动主讲党史公开课,协会的五十多家会员单位九十多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了此次活动。通过学习,他们感受到了红军的艰苦卓绝和流血牺牲,了解到党在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曲折艰难,为红军之家的牺牲精神和红军后代红色基因的传承所感动。希望将这些发生在荆楚大地的鲜活党史资料公开发表,作为行业党员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增强对党的历史和精神的认识的教材,更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满足这一需要,现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2022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到地方考察70余次,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要瞻仰对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有的是专程去瞻仰革命旧址和纪念场所,主要的基本上都走到了。每到一地,我都是怀着崇敬之心,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全国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党史、铭记党史,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真正坚定历史自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这样做,就一定能收到明显成效。”
按照党史划分:1921年7月—1927年7月为党的创立和大革命运动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为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今天我主要结合红色家史介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创建湘鄂西根据地及四次反围剿斗争。这一时期,我家参加红军闹革命的有大伯张文明、大伯母陈兰英、大姑父刘三、父亲张文炎、堂兄张光长。张文明1927年参加红军汉川游击队、刘三1927年参加红军襄南游击队,这两人参加过鄂中天汉暴动。陈兰英1929年参加红军汉川游击队、张光长1930年参加红二军团西江炮队、张文炎1931年参加红三军汉川游击队。1930年刘三在脉旺被国民党军杀害、1933年张光长在杨林崔子窑被国民党淸乡团杀害。1933年洪湖突围失败后,张文明、陈兰英在武汉转入地下工作,张文炎参加红三军的小长征,在南阳苗店突围中身负重伤掉队,至1939年参加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大队第四团一中队,继续投身革命,参加了侏儒山大战、中原突围等重要战役。
第二讲、湘鄂西红军和苏区的发展历程
四、南征与北返
就在这时,中共中央派邓中夏赴湘鄂西任特委书记及红二军团政治委员。九月十二日,邓中夏到达洪湖苏区,当即命令部队返回洪湖附近集结。九月二十日,在周老嘴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传达和讨论中共中央要红二军团配合红一、红三军团攻打长沙的指示。讨论中,以周逸群为代表的多数同志认为:这是置多年艰苦创建的根据地于不顾,驱使红二军团从鄂西奔往遥远的长沙,直接违背了游击战争的原则,也超越了客观的可能性,即使打下来也站不住脚,要求与会同志慎重考虑。但是这些正确的意见,没有得到重视,最后邓中夏还是决定红二军团自螺山、白螺矶一线渡江,攻占岳阳,截断武(汉)长(沙)铁路交通枢纽,以配合红一、红三军团攻占长沙。按照第二次“左”倾路线的要求,将苏区大部地方武装的人枪编入了红二军团。洪湖根据地仅保留拥有八十余支枪、三百人左右的武装。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特委决定另行组织民警和红色警备队担负保卫根据地的任务。
为在渡江前使洪湖根据地得到巩固,红二军团决定先攻下监利。邓中夏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说:“中夏到后,立调第二军团回来。九月二十日,中夏赶到周老嘴,召开前委军事会议,全体接受中央所指示的路线,即渡江与一、三军团配合行动之路线。但在未渡江以前,大家觉得有攻下监利再行渡江的必要。理由:第一、鄂西赤色区域不致因红军渡江完全抛弃;第二、攻下监利可以声东击西,乘敌不备以渡江;第三、大家估计攻下监利只须三日并可保障全胜。因此决定先攻下监利再渡江。”
监利位于江汉平原,南枕长江,东襟洪湖,是敌人阻塞洪湖根据地南北通路的最大据点,仅保安队就有十六个连队之多,且有国民党军新三师一部驻防。一九二八年以来,红军曾两次攻打监利,均未攻克。这里的群众深受国民党的残害,此次攻打监利,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监利、石首、华容等县群众、赤卫队、游击队支援与配合红军作战的达数万人,担负了送饭送水、运伤员、搜索溃散隐蔽的敌人等任务,积极支前参战。
红军自普济观等地出发,九月二十二日拂晓,分三路向监利攻击前进。以红二军四师一部攻占堤头,切断监利敌军与江陵的联系;以红六军十六师一部攻占毛家口,消灭红军背后之敌;以红六军十七师攻占太马河和刘家铺,从正面进攻县城。攻城红军在北郊曾家夹堤、火把堤一线击溃了守敌之后,经几次强攻,突入城内。其时,打入敌军内部任连长的中共党员杨家瑞,率部里应外合。红军攻城得手后,残敌一个营退守城南江堤和大庙顽抗,在红军压迫下,于二十三日晨缴械投降。此役激战一天一夜,歼灭国民党军新三师教导团及监利保安团等共二千余人,缴枪千余支、迫击炮五门。红军也受到了很大伤亡。邓中夏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说:“二军此次攻下监利,死伤太多,枪多于人。”至此,监利全境全部解放,荆江南北,湘北、鄂西连成为一体。
二十三日上午,城内男女老少敲锣打鼓欢庆胜利,下午召开了有数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这是红二军团成立后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精神,加强了两军的战斗团结。二十四日,鄂西特委及红二军团前委在监利城召开联席会议,对湘鄂西党在目前的政治任务、政权组织、党的组织和军事行动等问题作了全面讨论。会议确定:将鄂西特委改为湘鄂西特委,将鄂西联县政府改为湘鄂西联县政府,统一领导鄂西和湘鄂边地区的工作。因邓中夏随红二军团行动,会议决定周逸群专事地方工作,代理湘鄂西特委书记,兼任湘鄂西联县政府主席,周小康改任特委组织部长。因邝继勋调中央另行分配工作,红六军军长由段德昌升任,红十七师师长由许光达继任,李剑如为红十七师政治部主任。同时,根据长江局意见,任命柳克明为红六军政治委员。
九月二十八日,红二军团进军朱河一带准备渡江时,受中共中央派遣的汤慕禹、刘鸣先来到湘鄂西。他们带来了中共中央的决定:命令部队停渡待命;任命汤慕禹为红六军军长,刘鸣先为洪湖红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二十九日,前委在朱河召开紧急会议。关于人事问题,大家认为段德昌就职仅数日,如此变动对工作不利,根据贺龙提议,决定贺龙专任军团总指挥,总指挥部参谋长孙德清改任红二军军长,汤慕禹任总指挥部参谋长,刘鸣先的任命不变。关于部队行动企图则发生了争论。这时虽已得知红一、红三军团已退出长沙转移到了株洲、醴陵、萍乡地区,但邓中夏仍主张:“不管一、三军团是否退去,我们依然渡江。其任务与前不同,前在截断武长铁路并占领岳州,堵住武汉白军,好让一、三军团在湘境内覆灭所有在湘敌人,现在任务在于占领岳州,即长驱直捣长沙,以激起一、三军团的反攻。”这一意见未获与会多数同志赞同。最后决定在中央新的指示未到达前,继续执行原订的开辟襄北和向荆、当、远地区发展的计划,首先集中全力进攻仙桃、岳口,彻底肃清东荆河以北襄河以南地区的反动武装,之后再以红六军夺取天门、京山,以红二军夺取钟祥、荆门。
十月五日,红二军团分两路向仙桃前进。六日,红二军收复沔阳县城,接着在张家场歼敌两个连,乘胜占领了里仁口;红六军经尤拨攻占了彭家场。七日,两军合攻仙桃,歼守敌一部,缴枪二百余支,残敌退守襄河北岸。此次行动中,汉川游击大队编成的中央独立师一部和沔阳赤卫队编成的工农靖逆军三千余人积极配合作战,对战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汉川中央独立师,是根据长江局指示为执行配合攻打武汉的任务于九月上旬编成的,吴英为师长,黄一光为政治委员。曾奉邓中夏命令留在监利一带游击,镇压反动武装。在打击沔阳一带敌人的斗争中,红军对白极会采取了打击其反动上层,争取下层群众的政策,收到良好效果,被反动势力欺骗、裹胁的群众纷纷脱离白极会,向红军靠拢。
克仙桃后,部队本应北渡襄河进攻岳口,开辟襄北地区。但邓中夏认为北进襄北是“大军冒进,敌情虽不复杂,后方失其联系,亦为军事所忌。天门、钟祥、荆门等县并非富庶之区,经济只能小解决,不能大解决。因此,决定不再北进,移师南征。”据此,部队占领仙桃只两日,便退回峰口,否定了在朱河作出的决定。邓中夏只想攻打大中城市,没有乘胜发展胜利,又一次丧失了扩大根据地的有利时机。
红二军团成立后,三个月中,虽有“左”倾路线的干扰,但仍基本肃清了洪湖根据地内的白点,解放石首、监利、沔阳、潜江等县城和广大乡村,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沉重打击反动武装,广大群众的斗争热情受到了极大鼓舞,鄂西根据地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苏区纵横达数百里。红二军团和地方武装也在实际战斗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人员扩大到近三万人,战术、技术也有了进步。邓中夏很重视部队的团结和建设,在政治上开展反不良倾向的斗争,极力保证部队在思想政治上的高度统一。他还经常强调在经济分配和部队补充方面尽可能消灭可以引起不平的现象。红二军在湘西北时,那里吸大烟的现象比较普遍,战斗员、勤杂人员中有不少人吸大烟,甚至个别干部也吸,此时这种现象已基本消除;红六军存在的极端民主化倾向也有克服。两军团结得到加强,部队建设向前推进。
为贯彻九月二十四日特委及前委联席会议决议精神,湘鄂西特委于十月上旬在监利城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由周逸群主持,讨论通过了《政治任务决议案大纲》等重要文件,并决定召开湘鄂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湘鄂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于十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在监利城茶庵举行。会议开得十分隆重,到会代表共八百余人,革命气氛极为高涨。周逸群主持大会,邓中夏、贺龙从前方赶回参加了开幕式,邓中夏作了政治报告。会议通过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决议案,制订《湘鄂西苏维埃法令》等文件。这些政策法令虽然也受到“左”倾路线的影响,但许多主张和作法,吸取了根据地已往的建设经验教训。在军事问题决议案中明确指出:“湘鄂西工农群众经三年斗争之久,有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军人队,由赤卫队、游击队发展成为红军,扩大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随着革命的发展,红军扩大办法要由志愿兵过渡到民兵制,使广大工农认识到红军是他们自己的军队”,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服兵役是一种义务。要成立赤色警卫队、赤色教导队、赤色守备队、少先队等军事组织,并分别由湘鄂西军事委员会和县、区政府的军事委员会领导,担负肃清根据地反革命,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主力红军、地方游击队、赤卫队三结合的人民武装体制。
这次大会,对统一苏维埃区域的路线和策略,加紧土地革命,促进根据地联成一片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大会选举产生了湘鄂西联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周逸群当选为联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崔琪为副主席,正式建立了湘鄂西联县政府,下辖三十余县。特委还整顿和健全了县、区、乡各级政权组织,制定了工作制度,加强了地方干部的培养,湘鄂西地区政治和经济建设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讲述人:张志奇 ,红军战士张文炎次子,红色基因传承人。1980、02参加工作,1991、07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首席专家;管理学博士、中质协品牌培育专家、国家工信部品牌评价专家。中国式企业现代化管理实施指南系列标准制定工作组组长;《中国现代化综合管理实施指南》系列丛书主编,中华名师。现出版理论专著、企业管理著作八部、发表企业现代化管理论文和红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