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学习二十大精神 红军后代讲党史(5)
2024-01-14 21:19:02   来源:今日湖北

学习二十大精神    红军后代讲党史5)

2022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到地方考察70余次,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要瞻仰对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有的是专程去瞻仰革命旧址和纪念场所,主要的基本上都走到了。每到一地,我都是怀着崇敬之心,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全国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党史、铭记党史,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真正坚定历史自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这样做,就一定能收到明显成效。”

 

1705238186940273.png

2023年11月21日,我应邀为武汉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功能型支部主办的“学习二十大精神,红军后代讲党课”活动主讲党史公开课,协会五十家会员单位九十多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了此次活动通过学习,他们感受到了红军的艰苦卓绝和流血牺牲,了解到党在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曲折艰难,为红军之家的牺牲精神和红军后代红色基因的传承所感动希望将这些发生在荆楚大地的鲜活党史资料公开发表,作为行业党员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增强对党的历史和精神的认识的教材,更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满足这一需要,现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按照党史划分:1921719277党的创立和大革命运动时期1927819377月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7719458月为抗日战争时期1945819499月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今天我主要结合红色家史介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创建湘鄂西根据地及四次反围剿斗争。这一时期,我家参加红军闹革命的有大伯张文明、大伯母陈兰英、大姑父刘三、父亲张文炎、堂兄张光长。张文明1927年参加红六军天汉游击队、刘三1927年参加红六军襄南游击队,这两人参加过鄂中天汉暴动。陈兰英1929年参加红六军天汉游击队、张光长1930年参加红二军团西江炮队、张文炎1931年参加红三军天汉游击队。1930年刘三在脉旺被国民党军杀害、1933年张光长在杨林崔子窑被国民党淸乡团杀害。1933年洪湖突围失败后,张文明、陈兰英在武汉转入地下工作,张文炎参加红三军的小长征,在南阳苗店突围中身负重伤掉队,至1939年参加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大队第四团一中队,继续投身革命,参加了侏儒山大战、中原突围等重要战役。


第二讲、湘鄂西红军和苏区的发展历程

五、关于红三军

在红军历史上,曾经有三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第一19307在赣西南成立。军长黄公略 ,政委蔡会文,政治部主任毛泽覃(后曾日三),参谋长陈奇涵,副官长郭天民,军需处处长范树德。下辖三个纵队。第一纵队队长柯武东,政委李涛。第二纵队队长龙芝道,政委王如痴。第三纵队纵队长徐彦刚、政委刘作述。193010月,部队整编,改为下辖三个师。第七师师长周子昆(后陈伯钧),政委李涛。下辖第192021团。19团团长龙入云,政委殷超(后宋裕和、符竹庭接任)。20团团长姚金香。21团团长彭万龙,政委符竹庭。第八师师长龙芝道(后刘畴西、李聚奎),政委戴奇(后王如痴),参谋长钟声楼。下辖第222324团。22团领导不详,23团团长李天柱。24团团长凌扬胜。第九师师长徐彦刚,政委朱良才(后刘英),参谋长李剑平。下辖第252627团。25团政委易荡平。26团领导不详。27团团长李聚奎(后周振国),政委贺水光(后邝文洪)。19319月,周子昆任军长,高自立任政委(后葛耀山),张锡龙任参谋长。19323月,徐彦刚升任军长,李卓然任政治部主任,刘雄武接任第九师师长。19331月,第三军取消,第七、九师归第一军团直属,后与红二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第一师。后红一师经过多次撤销和重建。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一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

第二19357由红一方面军的第三军团改编而成的红三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萧劲光。9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

第三由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改编而成

19313月,夏曦到湘鄂西苏区,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321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军团在湖北长阳县枝柘坪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军长贺龙,政治委员邓中夏,参谋长汤慕禹,政治部主任柳直荀。全军共有人和枪5000左右,在地方党配合下,建立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1705238245181668.png 

前身是湘鄂西地区的红军第4军和红军第619307月合编而成军团。第4军,19287月成立于湘西。军长兼前委书记贺龙,党代表恽代英(后由鄂西特委书记周逸群兼)。

6军,19302月成立于鄂西,军长孙德清(后为邝继勋),政治委员周逸群兼,副军长段德昌。


1705238299639489.png

19307月,红军第4军和红军第6军在鄂西公安会师后,召开两军前委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第4军改称第2军,第2、第6军组成工农红军第2军团,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周逸群,参谋长孙德清,政治部主任柳克明(直荀)。全军共1万余人。19309月,邓中夏接任中共湘鄂西特委(由原鄂西特委改称)书记和红2军团政治委员,孙德清调任第2军军长,朱勉之任政治委员,段德昌任第6军军长,柳直荀任政治委员。

19327月,蒋介石调集10万人的军队,对洪湖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10月,红3军被迫退出洪湖地区,北上大洪山,转至湘鄂边地区。193312月,中央分局和前委决定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45月,红3军进入黔东,开辟黔东革命根据地。红军第6军团是湘赣和湘鄂赣两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于19336月奉中央军委命令合编成的,辖第17、第18两个师。第17师由湘赣红军第8军改编,第18师由湘鄂赣红18军改编。改编后,第18师南渡袁水,到湘赣革命根据地与红军第17师会合,由第17师师长萧克、政治委员蔡会文统一指挥两师。

19347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命令:红6军团退出湘赣革命根据地,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同时与贺龙等领导的红3军取得联系。8月初,红6军团从湘赣革命根据地遂川县的横石出发,突围西征。依照中央训令,中央代表、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随军行动,并与萧克、王震组成第6军团军政委员会,任弼时为军政委员会主席,萧克为军团长,王震为政治委员,李达为参谋长,张子意为政治部主任。军团率第17、第18师共9000余人,转战80多天,跨越赣、湘、黔、桂4省,行程2500多公里,冲破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到达贵州东部地区。19341024日,红6军团与红3军在贵州东部印江县木黄地区胜利会师。26日,在四川南部之酉阳县南腰界召开庆祝大会。会师后红3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军团长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萧克、王震继续任红6军团军团长和政治委员,参谋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当时第2军团4000余人,第6军团3000余人,共约8000人,由红2军团首长统一指挥两军团的行动。 

为策应中央红军突围转移,红军第2、第6军团于193410月底发起湘西攻势,创建根据地。117日占领湘西永顺县城,16日在永顺的龙家寨北十万坪,打垮湘西军阀陈渠珍3个旅,俘其旅参谋长以下2000余人。继乘胜攻克永顺、大庸、桑植、桃源、慈利诸县城,包围常德,威震岳阳、长沙。

1126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成立,同时成立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和军区,任弼时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贺龙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兼军区司令员。红军第2、第6军团在发展湘西攻势的同时,开展了土地革命、扩大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和游击队等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工作。此时红军除占领永顺、大庸、桑植等县城外,逐步控制了龙山、保靖、桃源、慈利、常德各县一部。

红军第2、第6军团的湘西攻势,震动了正在指挥围追中央红军的蒋介石,迫其将追击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前线总指挥何键及其所属第16、第19、第62师由通道之新厂,调向沅陵,进攻红2、红6军团。鉴于红2、红6军团的胜利和根据地的发展,蒋介石从19352月起调80余团兵力,对湘鄂川黔苏区部署六路围剿,以4个纵队(陈耀汉、郭汝栋、李觉、陶广)从东南面向省委和红军主力所在地的大庸、永顺、桑植地区推进,以两个纵队(徐源泉、张振汉)由西北方面推进,分进合击,企图达到围歼目的。

193521日,中央军委电示红军第2、第6军团:为建立军事上的集体领导,应组织革命军事委员会分会,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夏曦、萧克、王震为委员,贺龙为主席。根据遵义会议关于反围剿总的方针是决战防御,而不是单纯防御,是运动战,而不是阵地战的指示精神,省委和军分会决定,退出塔卧、龙家寨基本区,集中主力在敌侧后方行动,打破包围,粉碎合击。反围剿战役从28日溪口战斗开始,412日省委退出塔卧北移,1315日,红军在桑植县之陈家河、桃子溪地区歼灭陈耀汉纵队第58师师部及所属两个旅,其余5路纷纷后撤,结束了反围剿的第一阶段。 4月底,红2、红6军团转入战略反攻,先东出慈利,调国民党军东移,巩固扩大根据地及补充休整红军。5月,蒋介石又调集兵力,再次围剿。红军根据敌情,西返大庸、永顺根据地,利用有利地形和群众条件,寻机歼敌。从68月初,红军连续在忠堡、板栗园、芭蕉坨等地与敌激战,歼第41师师部和1个旅,生俘纵队司令兼第41师师长张振汉;歼第35师,击毙师长谢彬;击溃陶广纵队约10个团,胜利结束了反围剿的第二阶段。红军乘胜展开战略反攻,至8月底连续占领澧州、津市、石门、临澧诸县市,直到洞庭湖西部富庶地区。

红军第2、第6军团在湘鄂川黔战斗十个月,歼国民党军两个整师、1个师部和1个旅等部,共计2万余人。缴枪8000余支,轻重机枪100多挺,各种火炮20多门,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力量扩大一倍以上,达2万余人,新成立了第18师和第11、第17团,此外还成立了独立团、独立营、游击队等。红军的扩大不仅建设和保卫了根据地,而且钳制一部分追击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队,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又调集130余团对红军第2、第6军团进行大规模围剿19351119日,红军第2、第6军团退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桑植刘家坪、瑞塔铺出发,进行战略转移。红军声东击西,挥师东南,突破澧水、沅江封锁线,直插湘中新化、溆浦,忽又西折而去,于1936111日于黔东江口与长征时留在该地区坚持斗争的第18师会合(该师1221日突围转移)。红军在江口、石阡短暂休整后,横穿贵阳以北,直奔黔(西)大(定)、毕(节)。在此开展建立根据地工作,在战斗间隙得到近一月的休整,扩军5000余人。因国民党军以重兵追击,旋西进乌蒙山,辗转于彝良、奎香地区,后从昭通、威宁之间穿过滇军防线,南出宣威,进入南北盘江地区,并试图于此建立根据地。3月下旬,根据红军总司令部的提议,遂从盘县地区出昆明西,甩掉尾追的国民党军队,于425日夜从石鼓、巨甸诸处渡过金沙江,北上翻越玉龙雪山,4月底进入中甸。

19364月,由任弼时、贺龙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的一支部队北上抗日,到达丽江,受到纳西族民众的热烈欢迎。

19367月,红军第2、第6军团和红军第32军合编组成第二方面军。

1937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二方面军与红27、红28军等部,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0师。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红二方面军部队先后转战湘、鄂、黔、赣、川、滇、陕、甘等省和地区。在浴血奋战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取得了丰富的建军和作战经验,并造就了大批领导骨干,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705238332610035.png    

讲述人:张志奇 ,红军战士张文炎次子,红色基因传承人。1980、02参加工作,1991、07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首席专家;管理学博士、中质协品牌培育专家、国家工信部品牌评价专家。中国式企业现代化管理实施指南系列标准制定工作组组长;《中国现代化综合管理实施指南》系列丛书主编,中华名师。现出版理论专著、企业管理著作八部、发表企业现代化管理论文和红文多篇。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