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河两岸,襄北边镇。杨柳依依,和风晓畅。
“一脚踏两省,鸡鸣闻四县”。程河镇位于襄州区东北,东接枣阳,北与河南南阳市新野县、唐河县接壤,是连接鄂豫两省的商贸边镇。作为镇支柱产业,程河柳编生产闻名中外,是全国重要的柳编产业基地以及中国三大柳编出口基地之一。8.2万程河人民,在面积127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辛勤劳作,主产小麦、水稻、棉花、油料、大棚蔬菜,兼产畜、渔、纺织、家禽。
近年来,程河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自觉把各项工作放在区委“一主两翼多极”这面大旗下去谋划,全力铸就“中国柳编之乡”这一核心文化品牌,努力实现“1234”总体目标的新跨越——追求一个目标:民富镇美,强化两区建设:镇区和园区,突出三个融合:生态、特色、产业,建设“四个程河”:和谐柳乡、中原菜地、商贸边镇、活力程河。
“和谐柳乡” 做强“国家级”品牌
6000余株垂柳,让唐河两岸的“万米生态廊道”更绿更美了。今年以来,程河镇投资200多万元,在该镇唐河两岸的“万米生态廊道”插柳栽树,程河镇政府出台系列措施,把扩大柳条种植面积、复苏柳编产业作为该镇重点工作之一,着力营造“村村有基地、家家是工厂、人人是编工”的景象,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展一方风采!程河镇紧邻唐河,适合柳树生长,柳树成为当地一种经济作物。程河人民采取上天赋予的柳条,用自己的一双巧手编制出了令国内外客商叹为观止的柳编产品,目前已有300多年历史。程河柳编是全国柳编行业首家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的产品,目前有五大类,400多个系列,30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远销意大利、美国、韩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该镇每年柳编销售收入1亿多元,出口占了近七成。其中,本镇4家柳编公司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镇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达2.7万人,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余人,大多数具有丰富的制造业、建筑业、手工业方面的劳动技能,这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程河镇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现在的柳条种植速度,柳编产业一定会成为程河百姓致富的朝阳产业。户种一亩柳,吃穿不用愁;户种两亩柳,推倒旧楼盖新楼;户种三亩柳,票子哗哗流;户种四亩柳,小康路上走……这些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很快将在程河镇变为现实。”
程河镇政府负责人说,柳编产业是程河镇的传统产业、富民产业,镇里为此专门成立了柳编产业办公室,目前采取的是“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形成了以程河工艺品有限公司、继旺工艺品有限公司、云锡柳编工艺有限责任公司、尚院生柳编公司4家柳编企业为龙头,辐射带动61家个体经销大户、11个柳编专业村、14000多个柳编专业户的产业格局。
李云锡是湖北襄阳市程河镇常庄村当地的柳编村民,她从种植几亩柳条开始,不断发展自己的柳编事业。她想尽办法改变过去只注重柳编产品的使用价值、工艺简单、做工粗糙等问题,将柳编产品从经济使用型向使用观赏型拓展,通过一定技术处理后,在成本增加不多的基础上,大大提高柳编产品的售价,让产品获得最大的利润。目前,经过多年的经验和坚持,李云锡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柳编经销大户,并成立了云锡柳编工艺有限责任公司。
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规划投入下,在程河镇各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程河柳编产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等目标。
“中原菜地” 书写建设新篇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站在程河镇双埠路上,可以观赏到一望无际的绿色菜地,满眼欣欣向荣,各类蔬菜争奇斗艳。
近年来,程河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一带两心”(以双埠路为带,乔庄、王营两个蔬菜基地为中心)着力打造万亩蔬菜基地,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大棚蔬菜、双孢菇、花菇等高效农业。截止到目前,面积已达3500亩。记者了解,继引进牡丹种植、供港蔬菜等特色产业项目后,埠口村又引进了香菇种植项目,一期投资近500万元,建设香菇大棚147个,计划用3-5年时间将埠口村打造成鄂西北最大的香菇种植加工销售集散地。全镇畜禽水产养殖大户达200多户,规模化养殖场35家,养殖专业合作社20家。襄阳天良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被农业部授予“水产健康养殖场”荣誉称号,全区唯一一家。正大公司2016年投资5000万元,在三房村建一个大型生猪繁育基地,这将进一步带动程河养殖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翻开程河“《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上半年完成情况统计表”,表格上列出目标任务、上半年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责任人等项目。记者惊喜地发现,程河正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着力培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打造“中原菜地”做好“菜”的文章,是程河镇党委、政府盘大农业产业规模的一个生动缩影。程河还努力做好其他几篇文章——
做好“水”的文章。全镇总投资2300万元的黑清河自来水厂,已完成26个村7万多米的主管网铺设,入户2000多户,基本实现26个村供水全覆盖(不含程河、孙岗、南元三个村);完成了唐河南元段850米和程河段800米长的护坡工程,投入550万元,建设了南元新桥沿河景观带。针对四季连旱,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盘岗渠,后期加大投入110多万元,对2600米的盘岗渠进行硬化;投资4500万元,对13个村的4.5万亩土地进行平整;投入300多万元,新打大型灌溉机井200多眼。
做好“路”的文章。总投资4000余万元的273省道连线工程埠口段道路修建已全面完工;316省道程河境内全线开工建设,年内贯通南北的东大道全线竣工;投资160万元,完成了老埠双路2.1公里的修建,配套建设了排水设施及绿化、亮化工作;总投资近500万元的东大道西刘至陈庄段3.1公里的道路正在建设中。先后投入3000万元对镇区的所有道路进行提档升级,供水、排水、亮化、绿化、燃气等全部配套。整合资金392.5万元,为张寨、埠口、上王庄、六房、常庄等村修建通组公路15.7公里,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彻底改变了程河镇交通不畅、出口不多、道路不相连的问题,便捷程河已经形成。
做好“林”的文章。经济林方面,加大对邓岗牡丹基地、苏坡富尔沃林果基地的支持、服务力度,使其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循环林方面,完成273省道、埠苍路的树木种植、补植任务。柳林方面,沿南小河三岔口至孙岗闸打造万米生态走廊,种植柳树3000棵,在苏坡堤种植柳树500棵。家庭林方面,镇政府将按照每户40元的标准补助,鼓励每个农户“四旁”植树10棵。
做好“和”的文章。和,即和谐的社会环境。围绕“精准”二字进一步改进作风,变“输血”为“造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2016年该镇29个村2295户5861人的脱贫攻坚任务,彻底“斩断穷根”。健全五保、低保、医疗、养老“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商贸边镇” 盘活商贸产业链
采访中,记者充分领悟到了“柳”与程河人民息息相通的关系。
柳树,能结根建本,有原则,能坚守,绝不任意动摇根本,值得人敬重。柳条,能刚柔相济,以应中和,以尊重生命的庄严,保持生命的丰盛与价值。在突破困境生长之后,柳树能不分彼此,兼覆广施。
具有这些可贵品质的,不正是地处边镇、勤劳而坚强的程河人民吗?如今,襄阳柳编的产品品牌,早已享誉国际。在柳编产业最为集中的程河镇,高峰期年产值近4亿元,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出口创汇。
开枝散叶,造福群类。为进一步传承柳编技艺,加快柳编产业转型升级,突出“中国柳编之乡”这一核心文化品牌,促进柳编产业快速发展,程河镇于今年4月中旬举办首届柳编文化节,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活动,通过柳编竞技、产品展示、提高本地编工的编织水平,让外来资本与本地柳编产业进行有效对接,扩大本地柳编生产规模,再现柳编之乡风采。文化节吸引北京、广东、山东等地客商前来参观考察,形成了“互联网+”的营销模式。活动当天,现场签约300多万元。同时,北京新发地与程河镇政府达成意向,将程河镇确定为北京新发地柳编果篮供应基地。“襄阳柳编产品在海外的市场很大,我们有90%的产品都出口国外。这一次大赛我们也是希望能够更进一步促进柳编工艺的传承和改进,推广和规范行业技术标准,推动柳编行业的发展。‘工匠精神’包含的是一种注重细节、讲究品质、力求极致的‘做事文化’,这与一个襄阳柳编的价值追求是完全一致的。”这是李云锡的柳编情结。
据了解,2015年,该镇还荣获襄州区两项含金量最高奖:“2015年度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和“镇域经济综合实力第三方阵第一名”。
穿编、定编、平编、拧编、精编、木编……柳编技师赵海平子承父业,刻苦钻研,十六七岁时就能编出二十余种柳编工艺品。如今,步入中年的赵海平通过考察市场,改进柳编花篮编织方法,新的产品既便于经营者插花装饰,也方便消费者手提和放置,他同时独创出用草绳加柳条的编织方法,编织出能够摆放水果、鸡蛋的礼品花篮,成为了襄阳市区老百姓走亲访友的重要礼品,使柳编这项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光彩。在今年的首届柳编文化节上,赵海平凭着自己研究出的新编织方法编出来的柳编制品——中国结,在柳编文化节上,充分展示襄阳柳编的传统技艺和创新工艺,一举获得了技能大赛特等奖。
中国首届湖北(程河)柳编文化节是程河人充分利用边镇地理优势,做活商贸产业的一个生动的例子。程河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产业支撑力和竞争力。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中,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充分调动投资商和企业增资扩建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镇企业总数发展到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其中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8亿元。湖北青龙管业有限公司、裕棉纺织、程河柳编、金冰谷智能化工、喜丰达粮油、富尔沃现代农业等一批大项目的入驻,为全镇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活力程河”做足“生态”功课
夏日一大早,记者来到程河镇街头,只见道路两旁的垃圾桶摆得整整齐齐,在一辆辆崭新的垃圾转运车旁,身穿黄色马甲的清洁工人,忙着将垃圾桶里的垃圾往车上倾倒。
这些道路“美容师”来自程河镇的黎洁物业有限公司。不光在镇上,该镇19个村的主干道都配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道路及绿化带清洁、“牛皮癣”清除垃圾清运工作。
去年10月,程河镇被纳入公共服务运行试点镇,按照“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基本思路,推行“两岗(卫生保洁、治安防范)合一,服务外包”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新模式,用市场这副“药方”,解开了农村公共服务的“症结”。该区程河镇结合争创省级卫生乡镇工作,投入20万元,制作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健康知识等宣传展板、海报、宣传栏共计400余处,利用积极向上的口号来引导百姓,让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深入人心。该镇将公共服务中农村治安防范与综治办“平安乡镇”建设、网格化管理结合起来,投入86万元在各试点村主要路口、中心场所及边界位置安装摄像头及监控设施100余台套。
埠口村支部书记鄢富清积极筹措资金,注册成立了襄阳市黎洁物业有限公司,主动承担起全镇各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任务。并先后投入150多万元购置洒水车3辆、道路清扫车2辆,垃圾转运车4辆,铲车1辆,大小环保垃圾桶4300个,从全镇各村聘请保洁工人,先培训后上岗,并为其配备统一服装和工具。
如今,在程河的11条街道和29个村的通村公路上,每天都会有洒水车来回穿梭,给干燥的路面喷水除尘,垃圾清运车会定时前来清运垃圾。
与此同时,程河在孙岗至赵营的小河两旁,栽植垂柳3000株、刺槐2500棵,插植柳条近400亩。埠苍路是该镇出入河南省的一条主干道,去冬今春,该镇投资近100多万元,在埠苍路沿栽植胸径6厘米的红叶石楠3000余株。
路畅了、街美了、水清了、树绿了、灯亮了、群众笑了……打造文明乡镇,建设美丽乡村,程河正向着美丽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