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3·15”曝光“饿了么”以来,社会各界对网络订餐平台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持续提升。10月1日,《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以下简称查处办法)正式实施,对网络食品交易平台法律责任进行了细化。
新规首日,各大餐饮外卖平台上的商家们做到“亮证公示”了吗?除餐饮外卖外,还有哪些网售食品经营将受到更严格的管理?网售食品安全还有没有监管“盲区”?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北京地区四大外卖平台亮证率达99%
查处办法规定,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的食品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活动主页面显著位置公示其食品经营许可证。相关信息应当画面清晰、容易辨识。
北京市食药监局食品市场监管处处长李江表示,该局已于9月29日发放告知书,对未履行审查公示义务以及无资质店铺下线义务的平台,将依据食品安全法和查处办法予以从严从重查处。
北京市食药监局监测发现,百度、美团、饿了么、到家美食会四家网络订餐平台共有北京地区店铺5.8万余家,截至9月30日中午12时整,百度外卖、饿了么、到家美食会亮证公示率接近100%,但美团仍有503家店铺未依法公示食品经营许可信息。
公示证件造假、许可证过期、超范围经营是主要违规行为。美团上一家名为“绝味鸭脖(晓月店)”的店铺,标称其发证机关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卢沟桥分局”,实际上,北京市食药监局并无“卢沟桥分局”这一机构。此类涉嫌公示证件信息虚假的店铺在美团上共发现21家。此外,美团平台上还有7家餐饮店铺涉嫌超许可范围经营,如“8090披萨屋”“福建泉州洪濑鸡爪”这两家店铺,其食品流通许可范围仅限于零售饼干、饮料等预包装食品,却从事餐饮加工制作和销售行为,存在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在美团网上,北京市食品监局还发现“众湘缘食府”“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等4个店铺公示的许可证有效期已过。李江表示,持过期的许可证经营等同于无证经营。
9月份,北京市食品药品12331投诉举报中心共收到有关百度、美团、饿了么三大网络订餐平台投诉举报159件,投诉举报反映主要问题仍然为平台外卖餐食存在不干净、不卫生、有异物等问题。
“私房美食”将何去何从?
如今,蛋糕、甜点、牛肉干、麻辣小龙虾等私房菜正大肆占据微信朋友圈,但因缺乏相应的食品生产、销售、储运等相关资质和监管,普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游走于合法与非法边缘的家厨共享模式也正备受争议。
记者通过联系微信平台上的数位蛋糕经营者发现,这些经营者多是一些烘焙爱好者,自家厨房就是生产车间,几乎都没有线下实体店,也没有办理相关的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等证照。虽其称食材都是从正规渠道购买、保证食品安全,但一旦出现问题,这些经营者只需要注销微信号,就彻底消失在茫茫“网海”中了,违规成本极低。
据查处办法的第四十六条规定,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为此,除餐饮外卖平台外,淘宝、京东等平台上的食品商家们以及以私厨共享模式运营的网络平台同样将受到查处办法的影响,而网售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还将受到额外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