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春季到来,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许多养殖企业进入繁育扩充高峰期。
为了让畜禽养殖污染防控关口前移,当地近期开展新一轮畜牧业生产及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项行动,确保“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效保障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早春时节,走进资丘镇柳松坪村,田间地头泛着绿意,春雪过后的大白菜在春寒料峭中摇曳生姿。不远处,一座座现代化的畜禽养殖场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这些养殖场不仅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在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做着一些创新。
“一定要确保粪污处理设施达标,通过联合验收,才能进行规模扩充。”在柳松坪村某养殖场,资丘镇综合执法中心副主任何金亚反复叮嘱养殖户。
只有在源头严控污染风险,才能有效避免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发生。为了全面摸清畜禽养殖污染底数,资丘镇组织城建环保、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中心等部门对辖区内畜禽养殖场进行梳理排查,对养殖规模、设施设备运行状态及粪污处理工艺进行逐一检查。“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一场一档’动态管理台账,对每家养殖场的基本信息、粪污处理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为后续的监管和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资丘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田勇介绍。
针对中小养殖户技术不足的短板,资丘镇还推出了“社会化服务包片指导服务”,组织专业技术团队,下沉到一线养殖场户中,面对面传授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和方法。
“以前都是沤粪堆肥,效率低,还容易污染环境。”养殖户田太琼说,“现在有了技术团队的指导,我们学会了堆肥发酵和有机肥生产等新技术,提高了粪污的处理效率,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春耕生产的黄金季节,资丘镇还重点引导养殖场户与种植主体签订粪肥供需协议。通过这一协议,养殖场户的畜禽粪污被转化为优质有机肥,用于农田的施肥和土壤改良。这不仅解决了养殖场户的粪污处理问题,还为种植主体提供了优质的肥料来源,实现了“种养循环”的农业产业生态闭环。
“现在我们的农田都用上了养殖场提供的有机肥,不仅作物长势好,土壤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高山蔬菜种植户刘胜福说道。
为了扭转“事后整改”的被动局面,资丘镇还建立了“数据共享+联合执法”机制。城建环保、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综合执法中心等部门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对重点区域实行24小时在线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相关部门将立即介入调查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通过专项行动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全镇畜牧业生产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资丘党委副书记王宇奇表示,畜禽养殖污染防控是一道“基础题”,推动畜牧业生产与粪污资源化利用深度融合,能够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很好的支撑。
来源:长阳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亚敏 通讯员 黄文胜 雷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