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间小路上的赤脚医生
图/文:李海燕(部分图片来自于村民手机)
从武汉回到宜昌远安县老家封闭隔离巳有月余。上周五夜突然胃痛,强撑到天亮。早上走到路口,望着封闭的栏杆,终于体会到孤岛的无助。
远安的标语横幅,写得朴实又严肃
爸爸得知后打了一通电话,不到十分钟,一个戴口罩穿白大褂的中年人走进了我的家门。原来是村里赤脚医生刘远春送来了治胃病的中成药,我捧着药无比的感动,终于体会到疫情中送一根稻草就是金条的说法。
依稀回想起小时候刘医生在我心目中的模样,简单的寒暄几句,帮我母亲测了体温,他又踏着泥泞走了,这一刻激发了想知道他们在疫情中怎样工作的好奇心。
刘医生给作者母亲量体温
今天,借着给母亲拿药的机会,走到村卫生室,与他们两口子拉起了家常,明亮的观察室治疗室,摆放整齐的中西药品,让我眼前一亮。
刘医生夫妇在仔细核对每天村民温度记录
得知我的来意后,略显拘束的朴实的两口子红着脸,连忙说没做什么,在我有一句无一句的闲聊中,渐渐的放松下来,对他们的工作我也有了一些的基本了解。
刘大哥两口子都是快奔60的人了,在村卫生室工作了快20年。这次疫情发生,从腊月二十七到现在没有休息一天。
每天清晨他们一个蹲在卫生室,接诊看病;另一个就奔走在乡村小道,公路全封闭,全靠步行,登记、测体温、发放口罩药品、宣讲防疫知识,一直忙到打手电筒回卫生室,每天步行十几公里。
防疫期间的日常,上门测体温,做登记,一个都不能漏
我问他累吗?他说有时候回来拿药往返几趟,腿拖不动,但想到乡里乡亲的咬咬牙就过去了。
通过摆放在桌子上的报表得知,木瓜铺全村总监测人数1729人,总返乡人数276人,其中武汉、黄冈、孝感重点疫区返乡人数120人。这么多人的防疫监测、小病诊治任务全部落在了他们夫妇二人身上,重点发热监测的20多人,必须每天上门测体温。还有孕产妇人群,19名精神病人的防疫也不能是有丝毫马虎,都必须家家到户户落,工作量可想而知。
每天的记录必须一丝不苟
正月初三,五组一老人突发哮喘病去世,周围邻居惶恐不安,刘远春迅速赶赴现场,一边忙着给全家五口人测体温,迅速隔离,一边奔走到附近每家每户宣传防疫知识,消除了村民的恐慌心理。
交谈中了解到,刘远春的父亲在村卫生室干赤脚医生一辈子,从小有医生情结,儿子儿媳也在宜昌医院上班,现在奋战在抗疫一线,是典型的三代行医。
问起收入,他们说:两口子每月工资加起来4000多元,够养家糊口了,非常乐意继承父亲的赤脚医生这份职业和责任,帮乡里乡亲的踏实。
防疫日常,走门串户测体温
最后他希望国家重视乡村防疫这一块,对老百姓来说太重要了,最担心的是现在青黄不接,因待遇和出路问题,年轻人都不愿意当赤脚医生,再过几年他们退休了怎么办?如何培养接班人,这是他唯一的心结!
聊了一个多小时,他又要出诊走访,看着他背起药箱,白大褂走在弯弯的山道,拉长的背影,在这空旷的山村,成了最美丽的风景线!
上级对此次防疫工作的肯定,专门发了奖状
我感叹不已,乡村赤脚医生处在抗疫的最前沿,工作虽然平凡,但是一支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是他们撑起了封闭在广大农村民众的希望!我们应该记住他们、关心他们、关爱他们,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向广大正处在抗疫一线的,默默奉献的乡村赤脚医生致敬!
李海燕 中共党员,政府工作26年,处级干部辞职创业,目前为湖北荆楚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