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全民植树造林 建设生态文明
2019-03-13 08:48:52   来源:今日湖北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古训,也是今鉴。


在传统中国,栽树以美化家园,荫庇后人;在中国当下,植树造林是修复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卫星数据表明,近20年来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而中国占全球植被净增加值的25%,其中植树造林占中国绿化贡献的42%。可见,中国的植树造林对于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早在1915年,在孙中山先生的提议下,北洋政府决定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1928年3月12日,国民政府举行植树仪式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并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在邓小平的提议下,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了将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自此以后,每年植树节都举行仪式,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植树造林活动。


全民植树造林 建设生态文明.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于百忙中每年都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4月2日,习近平强调“要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2014年4月4日,习近平强调“全国各族人民要一代人接一代人干下去,坚定不移爱绿植绿护绿,把我国森林资源培训好、保护好、发展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5年4月3日,习近平强调“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2016年4月5日,习近平强调“要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让大地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美起来”;2017年3月29日,习近平强调“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生态意识,把造林绿化事业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2018年4月2日,习近平强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持之以恒、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带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使生态文明理念得到普遍传播并深入人心。


2019年植树节临近,全国上下又将掀起植树造林的高潮。笔者提议,今年植树节的主题可定为——“全民植树造林,建设生态文明”。为了突出这一主题,全国各族人民应当树立并努力践行关于植树节的正确观念。


1、“植树节”虽为节日难免仪式化,忌做秀

节日活动是往往通过一定的仪式,表达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纪念,或是对传统习俗的传承,或是宣传某种理念、弘扬某种思想,或是唤起人们在某方面的责任和使命。今天中国的植树节,一是表达对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历代先烈的缅怀,二是强化全民义务植树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在植树节前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作首都义务植树活动,随即展开各级地方政府、机关、学校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也将组织义务植树活动。这种由领袖参与、政府主导的仪式化的全面活动,对于宣传和普及义务植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植树节领导植树切忌做秀,一些地方干部在相关部门的精心安排下,在大批领导干部的簇拥下,来到植树现场,铲一锹土或浇一桶水,再杵着铁锹讲一番话,接下来就是电视、报纸、网络媒体大量的报道。对于种的什么树,种了几棵树,往年所种的树是否成活、是否茁壮成长等问题却并不关心。上行下效,领导干部这种只顾做秀、不顾种树的作风将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2、植树不应只在“植树节”,而应常态化

植树节虽定在每年3月12日,但因为中国跨纬度大,南北温差大,气候条件也有较大差异。南方在2月中下旬便开始植树,而北方在4月中上旬才开始植树。因此,全国各地必须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树种,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此外,植树不只是林业专门人员的义务,也不只是植树节前后领导干部、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义务,而是全民的义务;植树也不应局限于植树节,应该常态化。


3、“植树节”不应只是种树,而是种下生态文明的理念

植树节活动只是一种载体,他承载着重大的使命,即通过仪式或宣传活动,使人们了解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蕴涵着“美丽中国”的目标,了解“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明确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植树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一方面在客观上通过增加植被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主观上广泛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方式,强化“全民义务植树,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


4、植树不一定是现场种树,可按“互联网+植树节”模式开展广义植树活动

因为种树不仅仅是把树种下,还要关心种什么树、在哪里种、种下的树是否成活、是否茁壮成长等问题,需要专业部门来统筹规划和实施,也需要林业专门人员来指导护理,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虽植树是全民的义务,但每个人每年都去现场植树并不现实,因此可以借助相关的基金或互联网平台捐赠资金,再由专门的机构或相关人员代为种植和看护。一些地方实行“碳币”制度,动员人们募集植树造林专门基金。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在全球有4亿多蚂蚁森林用户,共计在地球上种下了5500多万棵树,总面积超过76万亩。可见,按“互联网+植树节”模式,推进植树造林模式创新,对于生态环境修复,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显著的作用。


全民植树造林 建设生态文明2.jpg


地球是你我的家,植物造林是每一个公民应尽之义务。珍爱绿色家园,绿化祖国山川,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期望。


【作者】:杜志章,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编辑:刘阳)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