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大校友陈东升捐资建造的万林艺术博物馆
昨日,记者从武汉大学获悉,1995年至2015年底,20年间武汉大学接收的捐赠协议总金额达到14.53亿元,其中,校友捐赠12.31亿元。武大校友的捐赠主要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奖助学金项目。最近10年来,武汉大学有7栋大楼得益于武大校友的捐赠与资助。
这7栋大楼分别是万林艺术博物馆、计算机学院大楼、研究生大楼、文科综合楼、卓尔体育馆、亿纬电化学楼、科技楼。
其中,万林艺术博物馆由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东升捐资助建、研究生大楼由武汉当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艾路明捐资助建、卓尔体育馆由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捐资助建、文科综合楼由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振华捐资助建、科技楼由小米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捐资助建。
记者了解到,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曾在2015年捐资助建过亮胜楼。近10年捐资助建的7栋大楼,武大校友的出资额度与作用并不相同。像万林艺术博物馆等完全由个人独资捐建,像亿纬电化学楼等大楼则由个人出资辅助修建。目前,计算机学院大楼、万林艺术博物馆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研究生大楼、文科综合楼、卓尔体育馆、亿纬电化学楼正在兴建当中;今年10月份,由雷军宣布捐建的科技楼已经纳入规划,尚未动工。
武汉大学校友事务与发展联络处副处长徐毅介绍,“武大校友的捐资助建不仅能大大缓解学校的财政预算压力,也使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快的改善。”徐毅说道,在“国立武汉大学”牌坊附近正在兴建或已完工的楼馆项目就是来源于校友捐赠的经费支持与资助。
目前,已经建成的最大的捐赠基础设施项目是万林艺术博物馆。万林艺术博物馆已成为武汉大学新的地标建筑,为以山水、园林、近代建筑闻名的“全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的武汉大学增添了新的景观,成为武汉大学历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
徐毅告诉记者,校友捐赠可以带来国家配比资金的跟进。因为根据我国规定,高校募集社会公益资金超过10万元,就可以申请中央财政配比资金投入,这两部分资金推动了武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发展。
不过,校友捐建大楼给武大带来一个“幸福的烦恼”。徐毅说道:“武大的校园面积有限,未来可以容纳的基建容量越来越小,今后学校方面希望将校友捐赠的热情与注意力引导到留本基金的捐赠,引导到支持一流学科建设与优秀人才引进等项目上来。”
武大捐资助建楼情况
亿纬电化学楼 2015年 1000万元
捐资人:刘金成
卓尔体育馆 2013年 6000万元
捐资人:阎志
文科综合楼 2012年 5000万元
捐资人:毛振华
研究生大楼 2011年 3000万元
捐资人:艾路明
科技楼 2016年 1亿元
捐资人:雷军
万林艺术博物馆 2011年 1.47亿元
捐资人:陈东升
计算机学院大楼 2006年 200万元
捐资人:雷军
今年前10个月接受捐赠超2亿
昨日,记者从武大获悉:截至10月底,该校接受捐赠总金额2.22亿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大额捐赠协议有18笔总计为2.16亿元。这个金额相比去年同期全年增长了100%。2015年全年,武大接受校友和社会各界捐赠协议金额约1.1亿元。
武大校友事务与发展联络处处长邓小梅说,20年间武汉大学接收的捐赠协议总金额位居湖北第一、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
社会捐赠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常态,也是评价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指标之一。近年来,武汉大学校友捐赠形成回馈母校的良好风尚。“在武汉大学接受的捐赠总金额中,来自校友的捐赠占大头。”邓小梅说道,自1980年以来,武汉大学共接受了万余笔校友捐赠,这些捐赠中,很多是由同班、同年级的校友集体捐赠,因此,参与向学校捐赠的校友人数远远超过10000名。
在今年前10个月接受的2.22亿元捐赠中,武汉大学80级校友、公牛集团董事长阮立平以集团名义捐赠了2000万元;87级校友、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雷军捐赠了1亿元,仅这两位校友的捐赠占比就超过了一半。
邓小梅表示,武汉大学的校训是“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一直以来,武汉大学秉承着自由包容的学风,鼓励学生创新、创造、创业,并在学校教育中不断融入爱国爱校教育。正是武大精神的传承与延续,不管武大学子取得多大成就,都对母校始终保持着一份认同、感恩与热爱,正如武大中文系80级校友喻杉所言:“武大学子的根不管植于何处,总会有一支伸向珞珈山。”
“武汉大学的人文、自然环境培育了我。”2016年9月9日,阮立平在公牛集团的捐赠仪式上说。“回馈母校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态度,是真诚。”10月20日,雷军也在北京的捐赠仪式上说道,他从1997年开始第一次向武大捐资设立奖学金,此后又数次向母校捐款。
“国外很多世界一流大学,如哈佛、耶鲁等,都把校友捐赠作为彰显其办学实力与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也是评价大学的重要指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在接受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