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建成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首善之区
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政府区长 任蔚
宜昌市西陵区委书记卢斌(左二)、西陵区区长任蔚(左四)在宜昌船柴公司调研
西陵区作为宜昌市老城区、中心区、核心区,紧紧围绕宜昌市委提出的“一个排头兵、两个双轮驱动”的发展要求,按照“市级担当、大城核心、西陵价值”的总体要求,强化首善责任担当,主动服务宜昌大城建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各方面工作,首善之区建设全面加快,综合实力位居城区前列。“十二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翻番增长。2015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不含电力生产和供电)309亿元,年均增长15.3%,高于国家、省、市平均水平,总量位居全市城区首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8亿元,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138.8亿元,年均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亿元,年均增长14.1%,总量位居全市首位,占全市总量的20.3%。
突出“转型升级”,区域竞争优势全面增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优二强三”,按照“服务经济主导、总部经济带动、都市工业推动”的产业发展思路,编制《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研究出台《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物流、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六大产业。成立由13名区级领导挂帅的6大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累计发放各类产业扶持资金1788万元。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和旅游强区。2015年,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0.12:30.17:69.71,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5亿元,五年提升8.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服务业跨越发展。实施总部企业“倍增计划”和商务楼宇“满仓工程”。全区认定总部企业113家、重点商务楼宇18座。培育“税收过千万商务楼宇”8座。总投资15亿元的三峡企业总部基地北区、恒基国际等建成运营。夷陵广场核心商圈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国贸集团、大洋百货等商贸龙头引领消费时尚。国家和省级重点服务业企业达66家。线上商贸企业327家。火凤凰云基地建成运营,“国贸跨境购”等电商平台加快发展。夷陵广场智慧生活商圈入驻企业2300余家。文化企业达2840家。首部原创动画片《中华鲟历险记》入选省“五个一工程”奖,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被评为“全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家5A级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陶珠路风情街成为全省首批“旅游名街”。
都市工业提质增效。实施“优强企业倍增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累计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9个、24亿元。欧莱雅天美国际建成亚洲最大彩妆生产基地和亚太地区首家“零碳工厂”。海山科技、天奇力帝研究创新技术入选国家“863计划”,朗德医疗研发病毒试剂盒填补国内空白。截止2015年底,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5亿元,年均增长60.7%。西陵软件园成为首家市级软件园。西陵区服务外包产业园成为省级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突出“改革创新”,竞进发展活力全面激发
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平稳有序地承接教育、城管、新闻出版、食品药品监管等市级职能下放,调整组建区卫计、住建、食药监、金融办等机构。稳步推行“营改增”改革。深化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健全了高位推进机制。整合区属国资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的“西陵城发集团”。争取各类政策性融资3.19亿元,开创性设立1.5亿元的产业基金,在全市率先与葛洲坝集团达成PPP合作意向项目8个,总投资13亿元。以云集、西陵街道为试点,启动城市治理街道综合执法改革。职务与职级并行、公车改革等全面完成。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出台《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44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承接市级下放审批事项。通过清理精简确定区级行政审批事项77项,编制权力清单1250项,对应的责任事项及运行流程图9087项。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优化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流程,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办事服务,电子政务建设全市领先,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创新创业配套完善。出台《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建立了由27名知名企业家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在全省率先发布“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清单”。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葛洲坝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进“校政企”合作。三峡“双创中心”加快建设。715创意园、三峡大学校园科技创业孵化器成为“省级科技孵化器”。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成为全省唯一区级投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达13家,居全市首位。搭建“政产学研资”合作平台,成功打造宜昌首条“金融街”。
#p#分页标题#e#
突出“项目建设”,持续发展后劲全面夯实
征收安置全力推进。23名区级领导挂帅9个征迁项目指挥部。5年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11855户,集体土地征迁5500余亩。创造了“首日签约近八成、一个月完成征收任务”的征收记录,征收征迁工作总量和工作进度连续排名全市第一。
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坚持全员抓项目,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办法》, 2012年以来,累计实施省、市、区重点项目154个,建成各类项目101个。截止7月,累计完成投资269.8亿元。峡州大道、至喜长江大桥、东山大道BRT、唐家湾路及城东大道延伸段等一批道路建成通车,新区路网基本形成。
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建立“重点产业专班、区域主体专责、机关干部专务”的全员“大招商”工作机制。成功引进东软集团、广发银行、香奈儿、蔻驰、欧米茄等一批名企名品。连续6年,被评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
突出“绿色生态”,城市宜居形象全面彰显
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完善综合执法等运行机制,构建形成运转高效的“1+6”大城管格局。首推环卫作业市场化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市首家引进上市公司统一承接辖区环卫作业任务。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稳居城区前列,“大城管”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
城市有机更新深入推进。推动环南片区、平湖半岛片区等“八大片区”联动开发。沙河片区综合整治已分别被列入市、区人大“一号议案”。筹资2.2亿元,完成城市整理项目131栋,综合改造老旧小区29个、背街小巷46条。实施“点亮工程”,解决1449个老旧住宅楼居民出行安全问题。开展“绿满荆楚”和绿化美化行动,累计拆除违建面积14.1万平方米,公共场所实现WIFI全覆盖。
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实施“生态公民”工程,创新推出“三峡蚁工、生态公民”品牌。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关停燃煤锅炉,完成餐饮业清洁能源改造135家,淘汰老旧“黄标车”6000余辆。推进长江岸线非法码头整治,沙河流域综合整治稳步推进,运河综合整治基本完成。
突出“共建共享”,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民生保障精准有力。社保扩面3.8万人次。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及优抚资金1.5亿元。区社会福利院项目加快推进。建成33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6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投资2.2亿元,先后新建3所、整体重建4所、维修改造20余所学校,全区29所公办中小学全部创建成为“现代化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位居省市前列。成功举办全省第六届“时尚假日”羽毛球大赛。取得全省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五年来,先后荣获国家和省级试点示范、表彰奖励20余项。
社会治理创新示范。“一本三化”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全国推广,网格化管理实现城乡全覆盖。云集街道社区自治建设工作经验在全市推介。葛洲坝集团等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工作稳步推进。“帮你工作室”服务居民模式全面推广,工作经验得到新华社等中省媒体推介。实施“幸福家园”建设试点,119个小区被评为“和谐小区”。移民后扶政策全面落实,对口支援西藏加查县安饶镇、五峰渔洋关镇、长阳榔坪镇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