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沙洋范家台监狱民警帮助服刑人员千里寻亲
今日湖北网讯(通讯员 孙闽)这是一场阔别24年的重逢。尽管身在监狱,但湖北省沙洋范家台监狱服刑人员张海(化名,以下同)还是在24年后,在一场特意安排的会见中,与亲生的父母、年逾九旬的爷爷相认,与从陕西渭南赶来的10余位亲人相见。
为了这场重逢,张海和他的亲人足足努力了24年,寻找的足迹走遍了陕西、河南、四川、福建、湖北以及大半个中国;为了这场重逢,张海服刑所在监狱的民警和全国宝贝回家志愿者们科学寻亲,不懈努力,成功创造了全国被拐儿童成年后找到亲生父母的万分之一小概率奇迹。
8月4日,在范家台监狱为张海专门安排的阳光会见——认亲特殊会见现场,见到亲生母亲的那一刻,他跪倒在地,与父母亲人和爷爷抱头痛哭,诉说离别24年的痛苦和思念。
张海是不幸的,他5岁被拐卖,失去了受亲生父母呵护长大的童年、少年;张海是幸运的,他并没有因为正在服刑,而错失与亲人相认的机会。
一次普通的狱情分析会,促成一次特殊的寻亲之旅
2015年5月,张海因绑架罪、抢劫罪被判刑16年,2015年11月,投入湖北省沙洋范家台监狱服刑。2016年2月15日,张海下队到该狱七监区的第一天,就向监区管教民警写出了一份引来后面故事的申请书。
申请书这样写到:我原籍河南鹤壁,但我是于大约1991年,被人拐卖至河南的,当时我已近5岁,稍稍记事。从小,我就有个心愿:一定要找到我的亲生父母!2008年,无意间看到了“宝贝回家网”,就登记了信息;2009年9月,我在厦门采集了DNA样本,希望通过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找到亲人。2013年因犯罪进入了看守所,失去了与长期联系的“宝贝回家”志愿者的联系,但我很想早日找到父母。我恳请警官帮帮我,在“宝贝回家网”上继续接上与志愿者的联系。
很快,张海的申请便引起了七监区监区长马卫兵和教导员的重视。2月26日,星期五。在该狱每周的狱情分析会上,七监区包片领导、范家台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周宏作出重要批示:帮助张海寻找亲生父母,了却他的心病,让他以轻松的心态投入到改造中,是一件有利于监管安全稳定的大事。请七监区把张海的寻亲之放在心上,尽最大的努力帮他寻亲。马卫兵提出了由年轻民警桂豪跟进,负责帮助寻亲工作,得到了监区支部班子的认可和同意。
从得到张海申请寻找亲生父母资料的那一天起,还不满23岁、刚刚工作不到两年的青年民警桂豪便再次为张海开启了寻亲的旅程。
从与张海的第一次谈话中,桂豪了解了他被拐的更多细节。宝贝回家网上,有相关信息和一些回忆;以前帮助寻亲的志愿者是小梅、大树,早年在厦门采集过血样,是全国公安系统失踪儿童以及失子家长DNA信息库建立后第一例信息提供者……
3月5日晚,桂豪休息。他反复在宝贝回家网上搜索,其中最重要的“宝贝寻家”和“家寻宝贝”两个板块中,他并没有找到类似于河南鹤壁张海寻亲的相关信息。他在筛选后得知,最后一条寻亲的时间为2012年底,而张海登记自己的信息为2008年,他从中推测其寻亲的记录被刷新,找不到了。在尝试登录张海留给他的QQ号时,也因为长时间未用,已无法登录。桂豪想从QQ号中找寻寻亲志愿者联系方式的计划落空了。
一趟曲折的寻亲之旅,源自一份社会力量的热情
2016年3月8日早上八点半,桂豪将相关寻找经过告知张海,并与他分析为何在宝贝回家网上找不到他的信息?为什么他的QQ号也无法登录?桂豪提出大胆想法:将张海的寻亲信息再次在宝贝回家网上进行注册、输入,希望能再次得到志愿者小梅或大树的关注,并能联系上他们。张海同意了,配合警官再次了回忆相关信息。
3月13日晚,桂豪在宝贝回家网上以个人的名义注册了一个账号,并将张海的个人信息录入。当天,为保证服刑人员隐私,桂豪将本人的照片发到了宝贝回家网上。14日,桂豪将注册账号和输入信息等情况在与张海的谈话中一一坦诚相告。此后,他便一直和张海共同等待宝贝回家网的工作人员回信。
23日,一个陌生的电话打给桂豪。这是一个让他惊喜万分的电话。原来,是宝贝回家网寻亲组的工作人员“指尖的爱”。这位工作人员最先为张海寻亲,后因张海寻亲组的专管负责人改为志愿者小梅,之后便与她联系较少。
开始,“指尖的爱”反复询问桂豪与张海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联系她的不是张海本人?因为保密纪律,桂豪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也没有说明张海的近况,只是说他是张海的朋友,并向“指尖的爱”提出了联系小梅或者大树的要求。但因彼此不太信任,僵持了几天。
3月27日晚,在征求了张海的意见,并将寻亲进展情况向监区长马卫兵汇报后,桂豪将自己是监狱民警和张海目前在监狱服刑的情况告知了“指尖的爱”,以真诚换取了她的信任,得到了持续跟进张海寻亲8年的志愿者——小梅的联系方式。
第一次与小梅的通话,超过了一个小时。桂豪通过这位可敬的志愿者小梅,再次确认了张海漫漫的寻亲之路走得那样艰难,更加坚定了自己与志愿者一起,尽全力帮张海寻找亲人的想法。小梅为监狱警官竭尽所能帮助服刑人员深感敬佩,才有了后来一步一步更加紧密的联络,以及如此机缘巧合的DNA比对成功。
3月30日,取得监区长马卫兵的同意后,桂豪安排张海与小梅进行通话。电话里,小梅鼓励张海好好改造,并承诺会尽力帮他寻找亲生父母。此次通话,让监狱警官、志愿者和服刑人员能够更加信任彼此,为寻亲搭建了更牢固的平台。
一场难得的机缘巧合,圆梦一场特殊的重逢
2016年4月18日,小梅在宝贝回家网将24年前被拐儿童杨博与张海的帖子做了对比,直觉惊喜地发现两人有可能是同一人!
当日下午,小梅便把自己的直觉和正着手安排DNA比对的情况电话告知了桂豪。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让桂豪忍不住在第一时间汇报给了监区长马卫兵。两人在再三权衡后,觉得张海有承受能力,也将正在比对的消息告诉了他,嘱咐他无论这次是否比对成功都应该保持平常心,毕竟24年的事情,任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张海抑制住自己激动、期待和忐忑的心情,向警官表示:不管结果如何,都感谢监狱领导和民警的帮助,认真改造,好好用劳动洗刷罪恶。
“张海DNA比对成功!他就是原陕西省渭南市被拐卖的儿童杨博!”5月下旬,范家台监狱从小梅处得到了这个讯息。24年前失踪,8年寻亲一直未有信心,在监狱民警介入仅仅3个月,就传来了这样的好消息!也许,这就是上苍的垂怜,是命运的安排,是机缘的巧合,更是来自一份无言的感动!
6月15日,张海知晓了DNA比对成功的消息,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6月24,再次参加七监区狱情分析会的范家台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周宏在得知张海DNA比对成功后,作出批示: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件事,待权威纸质报告结论得出后,要为张海安排一次特殊的认亲会见,让他和亲人圆梦!
从6月29日至7月29日,桂豪先后与陕西公安厅、四川省公安厅、张海亲生父亲、张海在某部门工作的表哥张三平等取得联系,从中反复联络、沟通、确认亲子鉴定出具时间,安排处理认亲事宜。
7月25日,陕西公安厅“特事特办”,为亲人早日相见,他们加快盖章审批,收集资料齐全后,以最快的速度传真给四川公安,协同尽快完成鉴定文书。8月1日,权威报告:张海与杨国防具有生物学亲子关系!张海确定为陕西渭南合阳县甘井镇杨国防失散24年的儿子!
8月2日上午,范家台监狱党委会议上,专题研究通过了为张海开辟阳光通道,为他安排认亲特殊会见的事项。下午,该狱分管改造的党委委员周围召集特警大队、狱政科、教育科、政治处、七监区等部门开会,明确分工,确保张海的亲人第一次来监会见能够圆满圆梦。2日晚上,七监区安排张海拨打亲情电话,对抚养他长大的养父母进行安抚安慰,告诉养父母即便找到亲生父母,他依然会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父母,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尽赡养孝敬义务。
3日上午,政治处、七监区等安排民警与张海作个别谈话,倾听他的真实想法,指导他正确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为他规划今后十余年的改造人生,希望他以认亲会见为起点,走上新的改造之路。下午,七监区为张海和即将相认的亲人布置了温馨的会见场地,监狱医院为防止张海90岁的爷爷激动过度出现意外,为会见派出了民警医生……一切,等待着激动人心的圆梦时刻。
8月4日上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未能阻挡期待、努力了24年的脚步。
冒着瓢泼大雨,张海一家10余人被迎进了阳光会见室。在范家台监狱七监区三楼服刑人员活动室里,“妈妈,我终于找到了你!”“孩子,你快回来!”的醒目横幅营造了让人鼻塞的氛围;整洁的圆桌上,摆放着盆景和绿色植物,橘黄的塑料椅整齐摆放。
“孩子,让我好好看看你!”“我可怜的孩子,你让我们找得好苦!”在见到张海后,他的爷爷老泪纵横,泣不成声。老人家伸出满是老茧和褶皱的手,颤抖着,抚摸着张海的脸,记忆中依然还是那个调皮捣蛋爱吃糖果的小男孩,右边的眉梢依然还有小时候留下的疤痕:“这是我的波娃子,是我的波娃子呀(张海小名)!找到你,我死也闭得上眼了!”
张海年近七十的亲生母亲任凭泪水扑簌簌地落下,抱着已经长大的儿子久久不愿松开,仿佛要把20多年未曾给予的母爱在这一刻完全释放。她拿出一双崭新的布鞋为儿子穿上,希望用陕西老家“穿新鞋走新路”的方式,激励犯了错的孩子早日走上新生的路。
“感谢监狱警官,是因为有了你们,才有我们的团聚!”张海的父亲紧紧握着七监区监区长马卫兵的手,千言万语只汇成了这样的感谢。张海的亲表哥张三平则激动地说:“二十多年过去,我们从不敢奢望还能找到弟弟。表弟在监狱服刑,却还能找到我们,这是我们做梦也没想到的。这是张海的幸运,我们全家的幸运,是监狱民警规范文明执法的彰显,更是法治的进步,是人性的进步!”
“监狱领导明指示 千里寻亲早圆梦”“24年前惨被拐 寻亲无果苦等待 监狱民警千里寻 今朝圆梦清风来”——张海的父母亲人连夜赶制了两面锦旗,分别送给了范家台监狱和为寻亲竭尽全力提供了无私帮助的该狱民警桂豪,聊表了一份深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