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十分钟采访翻越几座大山
长江云报道(记者 何潜彬)2011年,一个22岁的独生女即将毕业,土生土长的武汉丫,似乎应该在本地择一处安身,继续做爸妈的“小棉袄”。
而万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在跑了多个招聘后跟爸妈说:“我想去西藏试试”。
六年后,万李成为了山南报汉编部副主任。
目前万李在山南报负责对口政法系统和专题典型报道,从采访,到编辑,到各种媒体渠道分发,均要独立担当。 为什么会选择来西藏,她说:“我的心比较大,当时华师有很多招聘,其他省份的我也有去应聘过。从一开始我就没想过一定要在湖北工作,选择西藏也算是一种缘分吧,并没有刻意为之”。
万李说,她只是个普通的人,并不觉得自己到西藏来有多么伟大。
曾因语言闹笑话
刚开始在西藏,她经常因为语言问题犯难,老百姓说藏语听不懂,只能通过藏族的工作人员翻译去沟通。
因为语言问题闹的一个笑话至今万李还记得,有一次她外出采访和很多藏族同胞交流,谈论到藏语里“没有”音译过来是“mindu”,“有”音译为“du”。当时她就问:“那‘有没有’是不是读‘dumindu’”。在场藏族同胞哈哈大笑。“后来才知道,这么发音是又变成了另外一个比较粗俗词语了。事后想想觉得尴尬”。
有时候下乡采访,藏族同胞家里因为生活条件左右,卫生不太好,他们给万李端的一些吃的喝的看起来并不那么卫生。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万李都会开心的接受藏族同胞的馈赠。她说,老百姓用这种方式拉近距离,表达对来者的重视和尊敬,我们应当以同样的尊敬报答。
颠簸三四个小时只为十分钟采访
西藏每个乡镇之间隔得比较远,万李不得不在各乡各镇来回奔波采访,一个乡到另外一个乡要翻越几座大山,颠簸三四个小时的土路可能就为了十分钟的采访,这种事情已经家常便饭了。
2012年万李到4个边境县连续采访8天,乡镇几乎很难找到厕所,她从早上起床等到晚上到达目的地滴水未进。如今已经成为“老兵”的万李还经常拿这事儿给新记者开玩笑。
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考验一名记者是否足够“职业”,万李接到过一个采访边境官兵的任务。在人物材料足够支撑一篇报道的情况下。她仍然深入挖掘,从士兵身上找到更多的新闻点,给自己加了两天班留守采访,最后回单位熬夜通宵成稿。
为了采访差点掉下山崖
头两年山南的路况非常恶劣,具有多年经验的司机在冰雪路面的山顶也是心里打鼓,有一次万李也遭遇到了惊险车途,她和同事去一个县的寺庙采访,回途中,跟在前面车辆后面的万李吓了一跳:前面车后轮突然掉了,而且旁边就是悬崖,车子已经崴到了悬崖边上,好在司机警觉,及时停车才避免悲剧发生。
在西藏收获爱情
万李在西藏收获了爱情,在一次与同事聚会中,她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在公安局任职,是一个同样把青春奉献给了西藏的山东人。就像万李说的那样,她心很大,她和她老公属于闪婚族。他们的孩子刚满两岁。
万李说:“如果我们要回去的话,应该是选择回武汉”。一个22岁选择了西藏的女孩,可以义无反顾。如今6年过去了,孩子、父母都没办法让她再那么洒脱了。
对于未来的长期打算,她说,未来十年有机会想继续深造读研究生,因为不是新闻科班出生的她希望能够在新闻专业知识上获得更多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