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湖北第七批援藏干部黄君
黄君(前右一)在参加广电三下乡活动现场
黄君(图中右二)在下乡调研途中
新华社武汉6月23日电(记者李伟)在西藏山南市广电局见到黄君时,一脸的“高原红”让我们以为他就是西藏汉子。不料,他张口地道的湖北话,才发现他原来是湖北人。
2013年7月初,黄君从湖北省广电局参加了援藏工作,任山南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年来,他克服远离故土、高寒缺氧等困难,积极融入当地干部群众,成为一名优秀的援藏干部。
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在藏工作没多久,一次调研途中黄君突发面神经炎俗称“面瘫”,吓坏了领导和同事们。然而,经过赴内地短暂治疗尚未痊愈的情况下,他毅然重返岗位,边工作、边治疗。顽强的工作作风,当地干部群众称赞他为“面瘫局长”。
“来了西藏,就不要留下遗憾!”黄君坦言,在西藏地区做好广电工作,尤为需要学习。三年里,通过不断学习,才逐步加深对西藏工作特殊性和藏族群众历史贡献的理解,为山南广电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年来,黄君笔耕不辍,先后在自治区党委主办的《新西藏》等刊物上,发表《进藏初感》《全方位立体式推介山南文化旅游品牌》《援藏周年记》《雪域天使——记湖南援藏医师成钢》《扎根高原奉献青春——关于“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思考》《让“三严三实”在援藏工作中闪光》《援藏感怀》等7篇调研体会文章。
“援藏干部就像一颗颗螺丝钉,连接着全国人民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爱。”黄君正是如此践行。他把内地的先进理念、好的经验作法和优良的作风带到了西藏来。规范日常管理有序,组织制定《山南地区广播影视行政审批、行政服务指南》,促进机关高效运转;部署卫星电视专项整治有力,连年获得自治区表彰;系统援藏成绩突出,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搭建带不走的技术平台。
在黄君的协调下,湖北一批切合实际的广电援藏项目,有力提高了当地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有效扩宽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和范围,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
记者在山南乃东区、琼结县、加查县、曲松县等农牧地区看到,农牧民都看上了信号稳定的电视节目。据介绍,三年来,黄君共协调援藏项目资金350万元,其中地区广电项目资金230万元。调频台升级改造项目(60万元),淘汰陈旧设备,消除隐患,有力保障了广播电视播出安全;虚拟演播室项目(70万元),结束了山南台演播室功能单一、条件简陋的历史,有效提高了广播电视制播能力。此外,农家书屋建设、图书馆资料扩充等项目,有力提升了当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援藏更重要的为当地培育人才、留下长久发展的基因,三年来,黄君先后多次组织协调较大规模的业务培训活动,地区及各县广播电视台业务骨干80余人次参加。20余名西藏学员还实地考察了湖北广播电视台及部分市、县广电台、有线网络机构。
黄君作为一名广电人,宣传的主业让他在西藏没有闲着,他既作为一名援藏干部,也作为宣传幕后策划人。在他看来,援藏干部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放弃内地舒适的工作生活条件,来到高寒缺氧的西藏,这里面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
经黄君的协调,来自各中央媒体、湖北各报台媒体纷纷赴藏采访,宣传了山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也宣传一批敬业可爱的援藏干部。
“援藏是艰辛的,更是美好的,它不仅是一种精神的锻炼,更是一种党性的锤炼;不仅是一段弥足珍贵的工作经历,更是一笔终身难忘的宝贵财富。”黄君在日志里这样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