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长江捕捞年产量已不足10万吨
2018-01-21 09:49:08   来源:凤眼观楚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看到这则消息,83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鱼类专家曹文宣有些激动。“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已来函,要征集加强长江生态养护政策的建议。”曹文宣感慨,长江渔业资源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应开发有度、建设有序。

图为:过度捕捞,令人揪心。

长江捕捞年产量已不足10万吨

院士呼吁:休渔十年

你知道吗?6000多公里的浩荡长江,天然水域捕捞年产量不足10万吨!

这是一个令长江蒙羞的数字。要知道,我国淡水产品的年产量已达3100万吨以上。

“为什么过去能吃上十多斤重的大鱼,现在却只能吃一两斤重的小鱼?这都是过度捕捞长江鱼类所致。”早在2006年,曹文宣就呼吁,为让长江鱼类休养生息,应在长江实行长期禁渔,至少休渔10年。

他说,长江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成鱼一般在5公斤以上,一条能够产卵的青鱼至少要3年才能成熟。虽然长江中下游每年4月至6月禁渔,但7月开禁后,仍有大量幼鱼遭到捕捞。

曹院士的学生高欣提供的一幅图片触目惊心。在一处通江湖泊处,密密麻麻的竹竿撑起了“迷魂阵”,再小的鱼,也无法从这天罗地网中逃生。“鱼儿不会‘倒车’,一旦进入‘迷魂阵’,就只能顺着围网向前游,最终自投罗网。”高欣说。

 

去年,高欣和同事们在水产市场买下2公斤渔民捕捞的幼鱼。清点一上午,发现种类多达数十种,总尾数超过1万尾。“一尾幼鱼的身长还不及我小拇指的指甲长,最多也就刚刚满月。”他痛心地说。

2008年,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曾评价,中国对世界有两个重大贡献,一个是成功控制人口增速,另一个就是淡水渔业。

然而,现在长江淡水渔业却成了稀缺资源。“长江作为全国淡水渔业最重要的种质资源库和卵苗采集场,近年来四大家鱼卵苗发生量监测数据徘徊在1亿尾左右,仅相当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监测量的0.3%。”曹文宣说,“长江陷入了越穷越捕、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

尽管已呼吁多年,他仍建议,长江实行长期禁渔,采取多种途径让渔民转产。当资源得到恢复后,可开展游钓业或限制捕捞规格、数量的捕捞业。

图为:长江下游一处通江湖泊,大量鲚属幼鱼被捕捞贩卖。

护地刻不容缓

意杨对湿地的伤害不可逆

意杨,原产于意大利,落叶大乔木。近年来,随着意杨经济效益凸显,推广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流域,许多地方将意杨作为“退耕还林”的主要树种,种植范围从防护林扩展至沿江滩地、水田周边、鱼塘堤坝等。“很多人不清楚,意杨犹如‘湿地抽水机’,大量消耗地下水。”曹文宣说。

2012年,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曾通过一年的盆栽实验证明,意杨根系对氧气需求量较高,能够通过根系活动的自我调节大量消耗地下水。一株10年生、重量为700公斤的意杨直接消耗水量27.73吨。实验小组根据所测数据推算,在不考虑降水和补给的情况下,相当于使100平方米土地的地下水位下降1米;按每亩种植180株计算,每年耗水量近500吨。

曹文宣介绍,前几年,有沿江省份推出《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规划意杨种植面积要达到60万公顷。这意味着,该省每年将有44.92亿立方米的地下水被蒸腾到空气中,相当于8个梁子湖的湖容。“泛滥的种植,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曹文宣说。

湖北大学实验小组介绍,有三个区域不能种植意杨。纳入国家和省保护名录上的湖泊以及周边保护区,这是长江之肾;贫瘠水源地,种植意杨会导致荒漠化;国家确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他们建议,在长江岸线及滩涂上种植意杨要适度控制规模,鼓励多种植适应本土的经济植物,如油茶、竹子等,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性。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