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
2018-01-21 09:48:44   来源:今日湖北

打造“精准援藏”升级版


1468770455946785.png

在襄阳市工作队服务的光伏太阳能基地上,高原的光能资源正在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华社记者李伟摄影)

  新华社武汉6月23日电(记者李伟)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自2013年7月进驻西藏山南市以来,面对新的援藏要求,把握新时期援藏工作的长期性、群众性和科学性,提出了“系统援藏”“精准援藏”的理念,将援藏资金向基层倾斜、向农牧民倾斜,着力打造湖北援藏升级版,推动湖北援藏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以“精准援藏”理念推动援藏工作转型升级

  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山南市委常委、副市长柯东海说,当前我国内陆各省的援藏工作队每三年轮换一次。为保证工作队的工作保持延续性、不重复或脱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进藏后,首先开展深入调研,找准真实需求,把脉农牧民心声。从受援地的实际需求入手,制定了援藏工作总体规划和三年工作思路。

  记者了解到,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制定的工作思路是援藏工作不同阶段的总纲领,既明确了三年工作任务,又能确保第七批和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在工作交接中保持协调一致,力求留下好思路、好业绩、好口碑。

  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干部、山南市发改委副主任朱华平说,三年期间,共引进15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行业企业,协议资金47.99亿元。三年来,引进的湖北企业已累计为山南市上缴税收5亿元以上,直接安排就业5000余人,带动100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

  记者在山南市区县采访期间发现,湖北援藏工作队坚持长线思维谋划援藏工作,多做打基础、管长远、利民生的事情。一改过去援藏工作中给几个钱、派几个人、干几件事的思维模式,将援藏工作援到了点子上。特别突出民生需求,强化民族融合,在补齐短板上做到了精准发力。

  据柯东海介绍,对国家项目覆盖不到、地方财政解决不了、基层和农牧区又急待解决的困难,工作队积极反映、大力争取、重点倾斜。三年来,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共安排计划内资金2.945亿元,实施项目37个,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比例达到84%。

1468770568424981.png

武汉爱心人士看望慰问乃东残疾人(奶东援藏工作队提供)

  结合湖北优势,精准施策援藏

  山南市市长普布顿珠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山南这几年有了长远发展,但横向上与内地仍有很大差距。他认为改变西藏山南地区面貌的根本还是在人才和产业上。湖北第七批援助工作队在三年期间,突出产业援藏,实现了部分产业对接。同时,不断加大智力援藏力度,起到了示范带动引领作用。

  在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村,67岁的牧民巴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靠种植青稞年收入只有几千元,如今种牧草加上养殖改良的黄牛,一年收入达到了几万元。据湖北省畜牧局援藏干部张琼华介绍,湖北农牧专家将山南当地的黄牛与湖北优良牛杂交,形成新的改良品种,产奶量大大提高。山南地区70%以上的牧民从中受益,人均增收可达689元。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智力的支持。据湖北援藏干部、山南市政府副秘书长郭小波介绍,三年期间湖北引进三个月及以上的援藏专业技术人才341人,涵盖了医疗卫生、教育、科技、工程技术、农林牧等领域。同时,三年内工作队还协调了内地专家学者进藏45人,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本地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820人(次)。同时,还组织受援地各级各类人员到内地参观学习、观摩考察、挂职锻炼3300人(次)。

  在山南市琼结县,来自湖北襄阳市的湖北文理学院的第三批“格桑花”支教团队的六名大学生,正在琼结中学进行志愿支教活动,使学生学习成绩短时间内稳步提升。校长何风说,原来学校的英语教师多为“半路出家”,来支教的大学生不仅带来了新思想,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更使得学校中考成绩在地区12个县中学中由支教前的第10名一下子跃居前3名。

  记者在山南市加查县人民医院采访时了解到,过去当地孕妇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喂养习惯不科学等,导致当地新生儿死亡率一直较高。2013年,来自宜昌的援藏医疗队开展了以合理喂养、均衡营养为主题的宣教活动,全县已有1051人受益;在曲松县人民医院,8岁的小女孩旦增白玛经过医院检查确认,已经健康无恙。原来去年6月,她前往武汉做了心脏病免费救治。她的父亲告诉记者:“包括来回路费湖北都包了,没花一分钱,很感激!”

  精准管理援藏队伍,打造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据湖北省民宗委主任柳望春介绍,进藏之前,湖北省省直部门和武汉、襄阳、宜昌、黄石等市精心选派了优秀的干部人才。工作队切实承担起了这些优秀同志在藏期间的管理责任,创新学习教育,注重人文关怀,严格要求遵守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规定。确保三年来没有出现违法违规的行为,没有发生影响团结的事情,没有收到表现不好的评价,切实做到了“高高兴兴地来,有声有色地干,安安全全地回”。

  柯东海告诉记者,为了尽快理清工作队工作思路,持续开展了“进藏为什么、援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学藏语、学藏歌、学藏俗、交臧友”等一系列学教活动,积极引导援藏干部人才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团队意识。

  援藏干部、山南市广电局副局长黄君告诉记者,工作队要求大家学藏歌藏语,确实很有效,能很快拉进与藏民之间的距离。大家自觉按照在藏干部的标准自我要求,三年的援藏是一次很好的磨练。

  在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赞塘居委会巴桑卓嘎家里,援藏干部陈春晖一进门,就受到了女主人的热情欢迎。原来,三年前他们就结为了亲戚。在陈春晖的帮助下,巴桑卓嘎一家改造了房子,双腿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大女儿学会了织臧毯,加入了村上的合作社,二女儿也如愿当上了兵。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家生活得幸福美满。

  像陈春晖一样,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参加了结对帮扶的活动。共结对帮扶亲戚220多户,为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和物资折合总计60余万元。

  曲松县副县长欧珠是一名从乡镇干部成长起来的民族干部,他对这几年的湖北援藏感受很深。他告诉记者,一开始对援藏干部认为能待上三年就不容易了。习惯了援藏地区给钱给资源,当地干部的发展思路和理念很差。慢慢几年下来,湖北援藏干部带来的发展新理念和长期规划都实现了,当地干部受益很深,也同步成长起来。

  目前,湖北省援藏已经形成了“省对地、市对县、县对乡、部门对部门”的“多层次全覆盖”系统援藏模式,计划外争取系统援藏资金已超2亿元,建立了湖北援藏“长期建藏、夯实基础”的长效援藏机制。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